呂愛軍
由于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進的因素,一些學生在認知、情感、心理、思想等方面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違反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問題行為。于是,他們就被教師和同學們貼上品行差、智力低下、好說謊、小偷、多動癥等形形色色的標簽,進而慢慢地變成了問題學生。筆者就問題學生的形成、預防和轉化進行了一些思考與探索。
一、問題學生的形成
第一步,出現(xiàn)問題行為。學校規(guī)章制度中有著許多明確的行為要求,如上學不準遲到,上課不能隨便說話,禁止踩踏草坪,上下樓梯必須靠右行,必須按時完成作業(yè)等。那么多的“不準、不能、必須、禁止”,圣人也難免犯錯,更何況是心智不夠健全的學生呢?出現(xiàn)問題行為是學生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第二步,被貼上“標簽”。學生因為好奇心、易沖動、不良習慣等,出現(xiàn)了問題行為,由于教師的片面認識和輕易否定,由于同學們的隨聲附和,這些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被對號入座,貼上了各種“標簽”。
第三步,成為問題學生。這些學生經(jīng)常遭到教師和同學們的貶損歧視,正常成長的環(huán)境就發(fā)生了變化。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多數(shù)學生慢慢地接受了“標簽”內(nèi)容的暗示,有的甚至故意采用對抗方式,獲得心理安慰。久而久之,小問題演變?yōu)榇髥栴}并且不斷累積,成了名副其實的問題學生。
二、問題學生的預防
為了預防問題學生的出現(xiàn),教師要正確面對學生的問題行為,不要因為學生一時的問題行為,就隨隨便便給他們貼上“標簽”。
1.不要心存偏見,要公平。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是每一名教育者應有的工作態(tài)度。教學中,當任課老師反映課堂紀律不好時,有的班主任首先想到的就是某些學生在故意搗亂、起哄,這樣很容易制造出“冤假錯案”,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使他們對班主任產(chǎn)生抵觸情緒,甚至是敵意。
2.不要令行禁止,要靈活。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它很少考慮學生的年齡、個性差異、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等因素,如有的學生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是因為好玩,摘花折草是因為一時好奇。此時,教師不要隨意給學生貼上小偷、破壞公物的“標簽”,先心平氣和地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委,如果學生是無意的,不知者不怪,應該給予諒解;如果是有意的,就耐心細致地批評教育。在批評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就事論事,適可而止,切不可言過其實,上綱上線。
3.不在明處批評,在暗處。俗話說,表揚用喇叭,批評用電話。人人都有自尊心、虛榮心,教師在眾目睽睽之中讓這些學生沒面子,容易讓他們產(chǎn)生對立情緒,例如:一位教師在試卷講評課上反復批評一個學生,還當眾把該生的試卷撕爛了。該生忍無可忍,用手中的鋼筆戳向教師的臉,使這位教師臉上留下了“永恒的記憶”。教師在公眾場合批評學生,容易助推同學快速給他們貼上“標簽”。即便有些問題行為必須公開處理,也需要全面考慮,三思而后行。
4.不要不以為然,要及時。中小學生都有很強的可塑性,面對學生的問題行為,不管大小輕重,教師都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然后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學生有時候會好心辦壞事,有時候會因不知情而犯錯誤。教師及時在班級中幫助他們澄清事實,就會避免因延遲滯后被同學誤解而給他們貼上“標簽”。
三、問題學生的轉化
一些學生已是問題學生,他們對教師的批評教育常常置若罔聞,甚至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惹是生非,進而出現(xiàn)更多的問題行為。對于這些學生教師不要輕言放棄,要想方設法地轉化他們,這也是教師應有的良知、責任和職業(yè)操守。
1.不要歧視,要提供正常的成長空間。一些班級中,問題學生常常被當作“另類”,他們的座位要么在教室的角角落落,要么在講臺的附近。在教師看來,一是便于得到自己的“特殊照顧”,二是避免對其他同學產(chǎn)生負面影響。其實,這是一種嚴重的歧視行為,很容易造成師生之間和同學之間的對立。對于這些學生,教師更要以身作則,經(jīng)常主動地走近他們,關心他們,讓他們有一種安全感和被認可感。
2.因人而異,幫助揭下問題“標簽”。問題學生看似很強大,實際上內(nèi)心很脆弱、很自卑。教師要善于從問題行為中發(fā)現(xiàn)積極的因素,提供必要的幫助。如一個學生經(jīng)常上學遲到,教師要堅持正面引導,只要發(fā)現(xiàn)他按時進校,就及時地予以表揚,以此培養(yǎng)他的信心,同時給其他同學一種正面暗示:他正在慢慢地改正,只是還需要一些時間而已。如果他依然如故,教師不妨先與這個學生達成秘密小協(xié)議,然后,在班級中幫他編造一個“合適的理由”,讓其他同學信以為真,盡早地幫他揭下“標簽”。
3.利用偶像,挖掘潛在的教育資源。時下,很多學生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他們雖然遠離學生現(xiàn)實的生活,不能與學生直接互動交流,其影響力卻非同小可,學生們常把偶像視作自己學習仿效的榜樣。問題學生一般難以聽從教師或家長的教育,但偶像的經(jīng)歷和遭遇常常得到他們的心理認同,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重要他人。有時,教師不妨以此為切入點,并從中篩選出有價值的教育資源,充分發(fā)揮其特有的教育力量。
4.善于留白,耐心地等待自我改變。留白,是教育的藝術,是一種等待,也是一種成全。面對“頑固不化”的問題學生,教師有時可以采取冷處理。只要他們的表現(xiàn)不過于放肆,就不要窮追不舍。這樣,學生的厭煩心理、對抗心理就會隨之降低,教師不妨采取“以面帶點”的方式,加強集體教育,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用集體的力量來影響、感召和激勵這些學生上進,達到“環(huán)境育人”的目的。
當然,學生成為問題學生,除教師教育失誤外,還可能有個人原因、家庭原因或者社會原因等。不管是什么原因,作為教師,都應善待每一個學生,盡心盡力轉化每一個問題學生,爭取讓他們早日回歸健康成長的道路上。
(作者單位:山東日照市外國語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