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孝諗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教師越來越重視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第十章《極地地區(qū)》的教學為例,談談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一、運用角色扮演法,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新課改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探究性教學方式。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問題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可以使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開闊眼界,培養(yǎng)問題意識。教師運用角色扮演法,可以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升其地理學習能力,使其高效地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基本原理,進而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角色扮演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它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例如,在學習《極地地區(qū)》一章時,為導入新課,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以下情境:假設你是一位將要隨科考隊到兩極地區(qū)進行科學考察的人員,那么,你需要了解哪些問題?學生通過討論、思考可知:首先,需要全面了解兩極地區(qū)的緯度位置及自然環(huán)境,尤其是氣候狀況,以便做好著裝上的準備;其次,需要確定科學考察的時間,這是由兩極地區(qū)特殊的緯度位置決定的;再次,要了解兩極地區(qū)的各種資源,明確科學考察的目的。這樣,教師就很自然地將一系列教學內容組織了起來,使學生掌握了相關知識。
又如,在學習極地地區(qū)的動物時,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兩極都是冰雪覆蓋的寒冷世界,在這種嚴酷的地理環(huán)境下是否有動物存在?接著出示充氣玩具企鵝、北極熊等,詢問學生對它們的認識(名稱、生活地、生活習性等)。然后要求兩位學生分別扮演企鵝和北極熊,并介紹自己所扮演的動物是如何適應極地地區(qū)特殊環(huán)境的。扮演企鵝的學生說:“我是南極的主人,我有流線型的軀體,你看我像不像身穿白襯衣、黑燕尾服的紳士?我經常站立,所以前肢已經退化成游泳的鰭狀肢。為了抵御嚴寒,我皮膚下有厚厚的脂肪保護層。”扮演北極熊的學生說:“我是北極熊,住在寒冷的北極地區(qū),我的體長有3米多,體重達700千克。我的毛皮防水,皮下脂肪又厚,所以特別不怕冷?!边@樣,學生學習興趣高漲,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運用比較法,注重區(qū)域地理特征分析和區(qū)域差異比較
區(qū)域地理特征分析和區(qū)域差異比較是學習地理區(qū)域的重要內容。我們在學習某一地理區(qū)域時,要對區(qū)域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地理環(huán)境進行分析。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一般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植被等方面進行分析,人文地理環(huán)境一般從人口分布、工農業(yè)生產、文化等方面進行分析。例如,在教學《極地地區(qū)》一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海陸狀況、氣候狀況、資源狀況、代表動物等方面對兩極地區(qū)進行比較。
通過對上述內容進行比較,可以加深學生對兩極地區(qū)知識的理解。
三、密切聯(lián)系時政材料,使理論知識更加形象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許多時政材料與地理學科有著密切聯(lián)系,是地理教學的“活教材”。在目前中學地理課程改革的新時代背景下,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開展素質教育,教師應該適時、恰當地使用時政材料。例如,在學習極地地區(qū)科學考察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我國南極泰山站正式建成開站的相關時政資料,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我國南極泰山站正式建成開站的重大意義。
總而言之,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備課,認真研究課程標準、教學內容,認真分析學生實際情況,采用高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設計高效的教學思路。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