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薛權
【摘要】怎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要創(chuàng)設學習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課上要給學生提供質疑問難的機會,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獲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關鍵詞】學生;語文;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當今科技文化各種信息不斷涌現(xiàn)的時代,學生們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具備多種能力。所以,中學語文應在提高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素質上下功夫。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呢?
一、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學習的動力,學生對學習只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不由自主地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眼看,耳聽,口述,徜徉于知識的歡樂海洋中,進入求知的佳境。同時,也能使學生的質疑問難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積極活動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有所提高。如教授《死海不死》一課時,提出:即是“死海”,為什么又“不死”呢?不是很矛盾嗎?這么一來,學生便產生了很大興趣,“死海不死”中的兩個“死”含義卻大不相同,它們從不同的角度來揭示死海的特征。全文圍繞死海的“死”與“不死”展開說明,先說“死?!钡摹八馈?,再重點說死海的“不死”,標題設計新穎、巧妙、引人入勝。
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那么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這是質疑問難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積極活動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能夠發(fā)揮的基礎,是關鍵。
二、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教育過程就是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不斷生疑、質疑、釋疑的過程。語文教學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有效措施。大教育家孔子倡導的學習方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問”,他鼓勵學生“每事問”,他的學生在學習中“問政、問禮、問仁……”師生常常在一起討論,使一個個問題得到解決。美國的教師在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時,不僅看卷面分數(shù)的高低,而且還增加了一條,就是看學生在課堂上提問題的多少。
精當?shù)恼n堂質疑問難能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有助于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在教授《變色龍》一課時,我提出:奧楚蔑洛夫在處理狗咬人事件時,短短時間內,他有幾次淋漓盡致的表演?然后,在我的鼓勵下學生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即:(1)在不明狗主人是誰的情況下,他說了些什么?(2)當有人說是將軍家的狗時,他又有何舉動?(3)當有人否定了是將軍家的狗時,他對小狗又有何態(tài)度?(4)當有人說是將軍家的狗時,他的表現(xiàn)又怎么樣?(5)當廚師再次否定它是將軍家的,他又怎么說?(6)最后被斷定為將軍的哥哥的狗時,他又有何舉動?針對奧楚蔑洛夫的六次表演,我請六位同學分別畫出六幅肖像來,問中生疑、疑中解難,使學生對奧楚蔑洛夫欺弱怕硬、見風使舵的個性特征和虛偽的本質有了清楚的認識。
學生對語文這門課產生了興趣,又在質疑問難中找到了問題,那么問題該怎么解決呢?
三、通過獨立思考和積極活動來解決問題
記得孟子老先生說過:“大凡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也?!闭f的是要想成就大業(yè),必須學會獨立思考。教師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分析,結論性的語言切忌從教師口中得出。譬如“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雖有圣人至道,弗論,不知其義也?!币馑际亲x書如同品嘗美味一樣,只有咀嚼、消化、吸收才能品其味,獲其效。
中學生在他們身體迅速成長的時候,往往通過自身的活動,去認識世界,體驗生活,學習本領。這就像雛鷹的翅膀是在飛翔活動中練硬的一樣?!皭蹌印笔敲總€孩子的天性。在生活與學習中,孩子總是喜歡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摸一摸,親自試一試。我們的教學理應順應孩子的需要和發(fā)展規(guī)律。因此,在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確立這樣一個重要觀念: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擔當與教材有關的角色,他們向往的角色,如科學家、詩人、解放軍、畫家等,孩子們會非常興奮,積極主動地參加到活動中去。
將知識的系統(tǒng)性、活動的操作性、審美的愉悅性融為一體,強調特定的氛圍,激起兒童強烈的情緒,在優(yōu)化的情境中主動地活動起來,產生動機,充分感受,主動探究,情感體驗,比較鑒別,判斷正誤,模擬操作,語言表達等,這就需要觀察、思維、語言、觸摸一系列腦力活動,如果再加上藝術、音樂、戲劇創(chuàng)設情境,如唱歌、舞蹈表演等更富有感染力的藝術活動,效果將更佳。如在講《聽潮》時,請同學們設想一下身處鬧市的我們一旦有一天來到了大海邊,面對風平浪靜的大海,教師放一支比較柔和優(yōu)美的樂曲,想象一下有什么感覺?學生答曰:平和、開闊、舒展、自由自在。海潮到來之后,再放錄像片,讓學生認真體驗一下,興奮、激昂、咆哮、洶涌,進而讓學生體驗出作者從鬧市到幽靜的寺院,觀賞大海溫柔靜穆之美,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呢?興趣被激活起來,通過質疑問難提出了問題,又在獨立思考和積極活動中找到了答案,這樣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四、談談創(chuàng)造性思維
所謂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衡量一個人才華高低,能力大小的尺度。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人才智力結構的核心,是現(xiàn)代人才的本質特征。所以“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是人民從事學習活動的最高水平。任何一個大腦發(fā)育正常的人都蘊藏著創(chuàng)造潛能。有的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易于早期發(fā)現(xiàn),但有些人受客觀條件諸多因素的限制,其創(chuàng)造能力時常處于潛伏狀態(tài),如果不對其加以科學開發(fā),將會延長潛伏期,造成能力資源的巨大浪費。作為教師就應善于運用激勵機制和科學的方法,給學生提供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機會,開發(fā)每一個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教師要創(chuàng)設學習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課上要給學生提供質疑問難的機會,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獲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只有產生了興趣,才能使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積極活動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實現(xiàn),也才會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