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明
近幾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 一些中等職業(yè)學校陸續(xù)升格為高職學院,高職教育獲得快速發(fā)展。隨著企業(yè)對用人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對教學質量要求也相應提高,而生源質量卻在不斷下降。許多高職院校的教師都有這樣的感覺:專業(yè)課越來越受到學生的重視,基礎課越來越難上了,而作為“百科之母”的大學語文更是越來越難上了。
一、高職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1.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相當部分學生認為語文學習對專業(yè)學習幫助不大,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運用也不多,在課堂上不會主動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更不會進行課前預習。
2.對現行語文教材的滿意度不高。學生普遍認為教材中文言文和詩歌占的比重偏大,而散文和小說所占比重偏小,缺乏具有實用性與趣味性的文章。
3.語文課堂教學吸引力不足。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目前語文課堂教學形式依舊,教師上課仍然是一個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雖近幾年有多媒體的運用,但感覺作用不大,高職語文教學缺少新時代教學手段的參與。
二、語文課堂教學現狀產生的原因
筆者通過對近兩年所教班級學生的調查發(fā)現,學生對語文這類文化基礎課不感興趣,積極性不高,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1.內容缺乏時代性。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這意味著語文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智力,而且肩負著提高學生思想品德、審美能力等綜合素質的重任。這就決定語文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基本閱讀、寫作和交際能力外,還要面對社會現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然而作為載體的語文教材,其內容與當代社會和學生職業(yè)發(fā)展的實際需求嚴重脫節(jié)。
2.教師的教育理念滯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既要了解當今時代要求,又要尊重學生,了解學生需求,以學生為主體。可仍有一些教師不能完全轉變教育理念,仍然采取“滿堂灌”的形式,缺乏與學生的溝通。同時,有些教師無法抓住學生所關心的熱點問題,教學語言枯燥,缺乏時代感,又不注意調節(jié)課堂氛圍,導致學生對課堂教學不感興趣。
3.用人單位方面的原因。高職院校的畢業(yè)生多是按照接受雙向選擇的原則進入工作單位的。但目前各個用人單位受短期利益的驅使,在選拔人才時更注重專業(yè)技能,希望招到能直接上崗的熟練技工,至于這些學生的其他方面素質便不管不問,更別說文化素質、思想修養(yǎng)如何了。
4.學生方面的原因。在用人單位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只注重提高人才技術技能而忽略人才的文化和修養(yǎng)的提高的背景下,學校也出現了重專業(yè)技能而輕文化基礎的傾向。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學生也敏感地意識到,只要專業(yè)課知識學得好,其他文化課學得好壞無所謂。
三、改善語文課堂教學現狀的對策
1.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育思想。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改變教學方法,通過師生良性互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樂學、善學,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更新教學手段,加強硬件投入。學校應加強教學硬件的投入,如添置投影儀、電視、多媒體等教學輔助設備,從而徹底改變“一本教材、一支筆”的現狀。實現教學方式由單向式向雙向式,由單媒體向多媒體的轉變,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增強學生的熱情和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有效地學習。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變更教學方法來適應高職學生思維敏捷、活潑好動的特點,以此來維持和發(fā)展學生已有的學習積極性。
3.與時俱進,加強學習。職業(yè)院校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與時代接軌,了解當今社會,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發(fā)現學生興趣所在,實現由職業(yè)型教師向事業(yè)型教師轉變,由經驗型教師向科研型教師轉變,由守成型教師向反思型教師轉變。
4.在學習過程中及時給予評價,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心理學家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如果獲得成功,就會產生輕松、愉悅的情緒,這種情況反復出現就會產生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學習動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抓住一切機會,為學生創(chuàng)設成功條件,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贊賞,讓學生在學習中都能獲得成功體驗,體會到學習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悅,認識到學習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注意給予不同的鼓勵,那些基礎差的學生,更應多多鼓勵,這對他們的發(fā)展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誠然,影響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學生因素,又有教師因素,還有社會大環(huán)境因素,但只有教師將學生興趣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將更新教育理念與改革教學方法相結合,才能打破原有的語文課堂現狀,最大限度地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責編 ?王鵬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