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在通常的教學中,各學校市場營銷專業(yè)的教師運用最多、最普遍的是案例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視頻體驗法等,這些方法可以使理論講解更加生動、形象,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提高了學習興趣。筆者除采用上述方法外還將其他多種實踐活動引入教學,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一、課外專業(yè)實訓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交際能力,加強學生對營銷專業(yè)的認識,學校市場營銷教研室每年春天都在校園里開展“跳蚤市場”實踐活動。活動為期1個月,以班級為單位,具體時間為每天下午下課后。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首先設計市場調查表格,調查校園內同學們的需求。然后,根據(jù)調查內容,做出營銷計劃,包括做什么生意、用多少資金、購進什么產品、員工分工及管理等問題,都要在方案中寫明白。營銷方案經過老師審核通過后,每班可以從市場營銷專業(yè)部領取500元的活動資金。學生們用資金購進商品,每天在校園里銷售,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有明確的分工,各司其職,生意做得井井有條。學生們天天進貨、銷售、記賬、盤貨,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也收獲了從未有過的喜悅,還鍛煉了能力。最后,教研室根據(jù)賺錢的多少對各班級進行評價,評出一、二、三等獎。
這一活動效果很明顯。第一,學生們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了實際生活中,不僅加深了對營銷的理解,還鞏固了所學的理論知識,增強了營銷能力和交際能力。第二,通過實踐,學生們體驗了經營的整個環(huán)節(jié),遇到了許多實際問題。例如有的學生由于沒有找到好的進貨渠道,購進的商品不僅成本高而且還存在質量問題,每次進的貨總是賺錢很少,甚至賠錢;有的學生因缺乏對市場的了解,購進的商品因客戶不需要而造成積壓,以致后來想改變經營品種又沒有多余資金;有的學生因不會記賬而搞不清楚每種商品的盈利情況;還有的學生資金管理不善,造成貨款丟失。這些經歷讓學生體會了做生意的艱辛。第三,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們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這為他們以后步入社會工作、生活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建立校內營銷實訓基地
實訓室教學是市場營銷實踐性教學實施的重要途徑。學校的校內實訓基地不僅在上課時間開放,課余時間也成為學生探索和實踐的場所,學生們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在動手過程中培養(yǎng)自己研究問題和開拓創(chuàng)新的能力。學校還改變了校園超市對外承包的方式,把校園超市變成市場營銷專業(yè)教師和學生的實訓基地。學校在對超市的管理方面,采用承包責任制,市場營銷教研室為承包單位,教研人員為股東,每人投入資金1~3萬元,作為啟動資金。超市的經營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每年向學校交5萬元租金。市場營銷教研室按照學校要求高效利用實訓基地(僅限于市場營銷專業(yè)),把超市建設成為中職類學校校內實訓基地示范點。在具體管理中,市場營銷教研室只負責進貨和日常經營管理,學生是超市的店員,負責超市的銷售、收銀工作。為保證學生不影響理論課的學習,一般要求他們輪流上班,一次3~4人。教研室每學期期末對學生進行考核,對銷售業(yè)績好的學生進行獎勵。
三、舉辦技能大賽
學校除了積極參與國家級、省級技能大賽,每年還舉辦靈活多樣、形式豐富的校園技能大賽,主要包括普通話、公關、禮儀、形體、演講、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比賽。我們鼓勵營銷專業(yè)的學生積極參加,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營銷專業(yè)教學部也定期舉辦營銷故事演講大賽、營銷專業(yè)應聘大賽、一小時校內銷售大賽、商品起名大賽、商品銷售方案大賽等等。通過備戰(zhàn)大賽,學生們拓展了知識面,在營銷實踐中成熟起來,增強了獲得知識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校外實習
為了讓學生的暑假生活充實起來,得到更多鍛煉,學校營銷專業(yè)部聯(lián)系了多家實習單位,如河南裕華汽車貿易公司、華豐燈飾行、長通物流公司、中州賓館、大河錦江飯店等,為學生提供暑期實踐機會。學生們也積極響應,寒暑假不回家到單位實習。一個假期下來,學生收獲很多在校內學不到的知識。例如,在實習單位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客戶、各種不同的需求,五花八門的問題會促使他們去思索、去解決,以便為客戶更好地服務。許多客戶都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的職場信息,教給他們不同的交際方法。再回到學校學習時,學生們明顯成熟了,上課注意聽講了,喜歡舉手提問了,學習的目的性更強了。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教學時,教師應運用多種實踐教學方法,同時根據(jù)不同專業(yè)課程各章節(jié)的內容,選擇不同的實踐方法。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市場營銷課的實踐性教學模式應該以案例教學為主導,通過課外專業(yè)實訓、校內校外實訓、技能訓練來強化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真實環(huán)境中體驗市場營銷的內涵和奧妙,同時以情景模擬教學和視頻體驗教學作為重要的補充,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市場營銷課程的教學目標,培養(yǎng)出適合社會需要的實踐型人才。
(責編 陳 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