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欣原(安順學院政法學院,貴州安順561000)
淺論羅爾斯思想中合理性與完全自律性的關系
蔣欣原
(安順學院政法學院,貴州安順561000)
本文通過研究羅爾斯教授的演講稿——《KANTIAN CONSTRUCTIVISM IN MORAL THEORY*RATIONAL AND FULL AUTONOMY》(《康德道德理論中的建構主義理性和充分的自主權》),順著其對康德式建構主義的區(qū)分、對正義原則的證明,引出作為公平的正義的概念,論證道德人在有序社會中發(fā)揮理性與充分自主權的理論,探析其研究道德理論的思想脈絡,從而闡釋羅爾斯思想中合理性與完全自律性的關系。
羅爾斯康德式建構主義正義原則合理性自律性
在《康德道德理論中的建構主義理性和充分的自主權》這篇演講稿中,羅爾斯開篇即提出:“在這些演講中,我將探討建構主義的道德觀概念,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因為有各種不同建構的康德式的概念?!保?]在此,羅爾斯在西方哲學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構主義”概念,并把它運用于道德理論的研究。他同時也闡明了討論的價值所在:“這樣做有兩個原因:它為我提供機會考慮作為以前還沒有強調(diào)的公平的正義觀的某些方面有康德的根源。另一個原因是康德主義形式的建構主義比其他熟悉的傳統(tǒng)道德觀念,功利主義、完美主義、和直覺主義等更不好理解?!保?]羅爾斯在哥倫比亞大學主辦的三場講座分別為:“理性和充分的自主權”、“自由與平等”、“建設和客觀性”。把“理性和充分的自主權”放在第一個探討,一方面是按照其理論的邏輯順序,另一方面證明了該命題具有首要的研究意義。
1.達成共同愿望的協(xié)議
羅爾斯首先區(qū)分了康德的建構主義形式,認為其基本方法是這樣的:“康德的建構主義形式指定了一種特定的人的觀念作為在合理的建設過程中的一個元素,其結果定義了第一個正義原則的內(nèi)容?!保?]根據(jù)康德的觀點,羅爾斯提出了正義觀:“證明正義觀的條件是僅當政治推理和理解的基礎是建立在公共文化上。正義的概念所確定的正義社會的作用,是讓全體社會成員彼此有充分的條件共享雙方都能接受的社會制度和基本協(xié)議?!保?]羅爾斯指出,在這個過程中要取得成功,必須確立一個概念容許社會制度和其協(xié)議盡可能地形成一個系統(tǒng),從而可以把正義觀遍及所有公民,無論他們有什么社會地位或更特殊的利益。
2.有序的社會和有道德的人
羅爾斯認為,要證明正義原則,我們必須找到一個與自由和平等相配的,并能根植于我們政治生活和貼近公民的基本概念的最佳描述。但是,如何實現(xiàn)這一目標呢?他提出自己的模型概念學說:“現(xiàn)在作為公平的正義的兩個基本模型的概念是指一個有序的社會和一個有道德的人?!保?]羅爾斯詳細地描述了模型概念:它的作用是要建立一個道德的人的模型概念和正義原則的公民有序的社會模式理念中關系特點之間的連接。它是此角色的建模的方式,在其中的公民有序的社會、道德的人,被視為最理想的是將選擇為社會伸張正義的第一原則?!叭藗冊谶@樣一個自由和平等的社會作為道德人來理解,如果某些正義原則的確得到確立,那么康德的建構主義與具有特定概念的個人的明確原則相連接的目的就得以實現(xiàn)”[6]。
(1)一個秩序井然的社會
一個秩序井然的社會,首先,這樣的社會能有有效的公眾正義觀。也就是說,它是一個社會中,每個人都接受,并且知道其他人同樣接受相同的權利與義務的正義原則。它的社會基本結構在一個實際情況下,有充分理由相信所有社會主要機構的安排符合這些原則。最后,公眾依據(jù)正義原則本身建立合理的信念確立社會普遍接受調(diào)查的方法,以及應用這些原則判斷社會制度也是如此。
(2)一個秩序井然的社會成員
一個秩序井然的社會成員,是政治和社會關系中自由和平等的道德人。這里有三個不同的概念規(guī)定獨立自由、平等、道德的人。一個秩序井然的社會成員在于,一旦他們達到年齡的條件,每個人都是有正義感的良好的道德人;公民都是平等的,他們認為彼此具有平等的權利確定他們的社會基本結構;最后,一個秩序井然的社會成員是免費的,他們認為他們有權規(guī)定共同機構的名稱、自己的基本目標和最高階的利益。同時,作為自由人,他們認為自己不是不可避免地在追求特定的最終目的,而是能夠改變這些目標的理性的人。
(3)一個秩序井然的社會功能
一個秩序井然的社會功能,它的穩(wěn)定性依靠社會的正義感、正義,等等。但是,這些問題都可以擱置。重要的是,制定模型的概念時,我們必須在一個有效的公共服務的秩序井然的社會正義原則中設想自己是自由和平等的道德人。這說明一個有序的社會是整體的,在它的機構里某個單獨的元素并不意味著正義原則的一個具體內(nèi)容。特別是,作為自由和平等的道德人,必須恰當?shù)乇憩F(xiàn)其合理和充分的自主權。
總之,正義原則的證明需要公民協(xié)商一致達成共同愿望的協(xié)議并建立一個秩序井然的、有道德的人的社會。
通過對正義原則的證明,羅爾斯認為,作為公平的正義開始于一種最適合民主社會基本結構的、關于公平概念的想法,這只是一個其社會成員之間的自由和平等的道德人的想法。
1.無知之幕
羅爾斯通過無知之幕試圖過濾掉一切信息不對稱狀態(tài),使每一個原初狀態(tài)中的公民代表都處于純凈的平等狀態(tài)。為了確保完整的個人自由和平等的道德人之間原本狀態(tài)的公平,需要在對基本結構采用這些原則時,當事方應被剝奪某些信息,即在它們面前的“無知的面紗”。羅爾斯指出:“我們推測在這種情況下,會由協(xié)議的達成轉變?yōu)檎x原則的贊成;因為原來的狀態(tài),自由和平等的道德人會相對公平地尊重他人,任何他們所采取的關于正義的概念同樣是公平的概念?!保?]因此,有必要建立作為各方之間的公平自由和平等的道德的人,要保證它是這樣一個贊成社會正義和基本原則的人。
2.程序正義
根據(jù)羅爾斯的理解,政治正義所關注的是社會基本結構對于社會資源分配或權利、義務分配的正義性。他指出,目前的原初狀態(tài),如前所述,包含了最高一級的純粹程序正義。這意味著無論締約方從可替代列表中選擇哪種概念,向他們提出的原則都是正義。我們可以換句話說,原初狀態(tài)的結果定義了適當?shù)恼x原則。與此相反,完善的程序正義,有一個獨立的和已經(jīng)給定標準的所謂的公正(或公平)和程序存在確保滿足此標準。劃分蛋糕這個熟悉的例子說明了這一點:如果說平等分的話,那么我們只需要讓切蛋糕的人拿最后一塊就行了。作為與完美程序主義相反的純粹程序主義的基本特點就是沒有獨立的正義標準,所謂的正義是由過程本身的結果定義的純粹的程序正義本身,甚至可以賦予社會資源分配以實質(zhì)公正的特質(zhì)。
1.原初狀態(tài)
羅爾斯指出:“道德主體的意志是自由的,他具有自由選擇的能力和權利?!保?]他認為,在一個秩序井然的社會,公民充分的自主權是第一原則。解釋充分的自主權需要注意公平和理性選擇的概念,合理的理性選擇納入背景設置框架的討論,例如在原初狀態(tài)下給定一個最高利益,那么合理的理性選擇原則指導自己的決定,通過人性理論,決定哪些原則是最能保障他們最高秩序的利益,一個秩序井然的社會,是穩(wěn)定其公平正義的概念。同樣,“無知的面紗”意味著僅僅作為道德的人,而不是靠運氣和歷史的偶然突發(fā)事件而做出正確選擇的人。羅爾斯呼吁建立真正的社會合作,以保證道德人的立場是公正的。
2.意志自律
羅爾斯認為康德理論的真正力量在于他強調(diào)了道德原則是理性選擇的目標。道德原則使人們有可能進行合理的預期,用以控制人們的道德行為。羅爾斯把其康德式的關鍵概念都建立在康德的自律概念上,他在《正義論》中指出:“自律的行為是根據(jù)我們作為自由平等的理性存在物將會同意的、我們現(xiàn)在應當這樣去理解的原則而做出的行為?!保?]真正意義上的道德自律總是個體出于明確的理性意識而自覺自愿選擇的行為。道德行為要求自覺,既要遵循理性的原則,按照理性認識來辦事,又要自愿,即要出于意志的自由,如果意志不是自由的,就談不上道德責任。
在《康德道德理論中的建構主義理性和充分的自主權》這篇演講稿中,羅爾斯通過對正義原則進行證明,提出“作為公平的正義”倫理觀,論證了道德人在有序社會中理性與充分自主權的發(fā)揮。合理的前提是善的理性,因為如果沒有良好的理性作為指導思想,這些成員就沒有社會合作和正義的觀念。公平合作條件要在互利互惠、相互之中合適,稱之為合理,而每個參與者要理性。正義原則是合理的原則,理性選擇是理性原則,這些原則作為公平的正義,構建合理的良好秩序的社會基本結構。在羅爾斯的原初狀態(tài)、程序正義及其“無知之幕”的設定中,自由、平等、民主的價值觀貫穿始終,一個秩序井然的社會里,道德人的完全自律性是通過原初狀態(tài)下意志自律構建的,同時這一理論也奠定了其公平正義理論的方法論基礎。
在《KANTIAN CONSTRUCTIVISM IN MORAL THEORY*RATIONAL AND FULL AUTONOMY》演講稿中,很多重要的概念體現(xiàn)在羅爾斯的著作《正義論》中。可以說,只有在充分理解此篇講稿的基礎上,才能深入理解《正義論》的精髓。
[1][2][3][4][5][6][7][8]KANTIAN CONSTRUCTIVISM IN MORAL THEORY*RATIONAL AND FULL AUTONOMY[C].USA.1980.(1-22).
[9]羅爾斯.正義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