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雪平
摘 要:文章對體育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教材、學情、目標、方法、重難點和教學流程等要素進行概念性分析,并以七年級《蹲踞式跳遠》教材為例,闡述在實踐過程中的應用要求。
關鍵詞:體育教學設計;結構模式;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12-0035-02
教學設計是體育課堂的依據模板,也是體育教學的行動指南。從結構模式上可分為指導思想、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目標方法、重點難點和教學流程等。本文對各要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以七年級《蹲踞式跳遠》教材為例,從結構模式上闡述了它們的應用要求,目的是能使課前的準備更具有針對性和全面性。
一、指導思想要明確
指導思想是教師依據教學原理與授課原則,在整節(jié)課的教與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和教學行為的體育課堂活動中產生出來的認知與判斷,并依據這一形成過程,梳理和總結出在貫徹教育思想中所蘊含的教育理念。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就明確規(guī)定了體育課的基本理念:①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②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③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由此可見:指導思想應該是體育教學的指針,明確的指導思想是做好體育教學設計的依據。
例析:在《蹲踞式跳遠》教學設計中,我們可以這樣確立指導思想:從健康角度上分析,教學要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教材為依托,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年齡、身心特點以及“蹲踞式跳遠”所掌握的程度來設計本課。從學生發(fā)展上分析,運用啟發(fā)、激勵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教學中既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合作中鍛煉,力求展現一節(jié)使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快樂和激情的體育課。
二、教材分析要全面
教材分析是教師通過研習教材、理解教材,對教材設計的思路進行整理和剖析,并針對體育課堂中需要展示的教學內容進行系統(tǒng)性、全方位、多角度的闡述,也是在醞釀設計教學過程和選擇教學方法之前進行的一項基礎且重要的準備工作。教材分析的結果直接影響到教學中內容順序該如何安排、主次如何設計,是影響和改變教師對一堂體育課內容設計和計劃的決定性因素。由此可見:教材分析應該是體育教學的關鍵,全面地分析是做好體育教學設計的基礎。
例析:在《蹲踞式跳遠》教學設計中,我們可以這樣分析教材內容:從教材定性上分析,“蹲踞式跳遠”是跳遠運動中最基本的技術,對發(fā)展青少年力量、速度、靈敏、協調和柔韌等身體素質有積極作用,尤其是對發(fā)展腿部力量,提高爆發(fā)力和彈性能力有直接作用。從教學形式上分析,在教學中,必須解決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四個部分,要通過學生學習,探究起跳時蹬地的力量大小,起跳腿與擺動腿以及上下肢的協調配合,使學生對騰空步技術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三、學情分析要細致
學情分析是教師根據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實際需要,對學生的生理發(fā)育和心理認知方面,以及它在情感、知識、技能和素質層面上表現出來的一些表象情況進行的分析,也是教師在尋找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中需要關注或者勾勒出來的學生能力圖譜,目的是能及時發(fā)現學生在體育技術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在教學中尋找恰當的教學方法。由此可見:學情分析應該是體育教學的前提,細致的分析是做好體育教學設計的保障。
例析:在《蹲踞式跳遠》教學設計中,我們可以這樣分析學生情況:從生理成長上分析,大部分七年級學生的身體和生理機能都開始發(fā)生急劇的變化,主要表現在身體外形的改變、內臟機能的成熟及性的成熟三個方面,其身體的活動能力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從心理認知上分析,學生進入這個階段,他們的觀察、記憶、想象等諸多能力迅速發(fā)展,對新生事物感到好奇,認知和技能有一定的提高,學習新知識速度快,模仿能力強,具備一定的探索知識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然而,由于心理發(fā)展水平的限制,導致身心發(fā)展很不平衡,如心理上成人感與幼稚性的矛盾、自我意識與反抗心理的交錯。
四、目標方法要合理
教學目標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組織措施,預設出來的行為方向和希望達成的愿景,而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目標不能成為空中樓閣,方法也不能生搬硬套,它們都應具備針對性才能適合于教學需要。由此可見:目標方法應該是體育教學的支點,合理的目標方法是體育教學設計的支撐。
例析:在《蹲踞式跳遠》教學設計中,我們可以這樣設計目標方法:從教學目標上分析,①運動參與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概念、動作過程和動作特點,并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②運動技能目標:80%的學生能體會動作,7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起跳、騰空及落地技術;③身體健康目標:發(fā)展學生的彈跳能力和身體協調性、靈敏性,增強體質,增進健康;④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目標:通過學習,樹立自尊與自信,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和果斷的意志品質。在學習中與同伴友好相處,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從教學方法上分析,教師要找出適合該年齡段學生的方法,可采用講解示范、分組練習、語言激勵等方法進行教學。
五、重點難點要清晰
教學重點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及由內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教學難點是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難點不一定是重點,但有些內容既是難點又是重點。難點有時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定,同樣一個問題在不同班級里不同學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難點。由此可見:重點難點是體育教學的標尺,清晰的重點難點是體育教學設計的動力。
例析:在《蹲踞式跳遠》教學設計中,我們可以這樣設計重點難點:從教學重點上分析,上板積極,起跳充分,擺臂,蹬腿迅速,騰空高,蹲踞平穩(wěn),小腿前伸緩沖,落地穩(wěn)。從教學難點上分析,起跳、助跑、騰空和落地的銜接,之所以把重點難點做如此清晰的確定,是教材性質決定的。“蹲踞式跳遠”中最后一步起跳時,大腿要積極下壓,用全腳掌快速有力地踏板,蹬伸起跳;同時擺動腿積極前擺。身體騰空后,起跳腿前提向擺動腿并攏,兩腿屈膝盡量向胸部靠攏,兩臂經前向下,往身后擺,在空中完成蹲踞動作,然后小腿積極前伸,落地時,身體前傾,壓腿緩沖,雙腳同時落地。
六、教學流程要緊湊
教學流程是體育教學的展開過程,是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借助一定的教學內容和相應的手段,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技巧,并在此基礎之上發(fā)展自身體育素質的過程。體育課的教學流程一般分為以下過程: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由此可見:教學流程是體育教學的思路,緊湊的教學流程是體育教學設計的核心。
例析:在《蹲踞式跳遠》教學設計中,我們可以這樣設計教學流程:開始部分,主要是進行課堂常規(guī)和課堂導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課堂的學習氛圍能帶入到課堂的教學環(huán)境中去。準備部分,可采用兩個游戲:①慢跑頂球,慢跑場地上間隔10米在空中掛上一個排球,讓學生在跑步的過程體驗起跳、擺臂、蹬腿的過程;②跳小河,教師設置好兩個相距2米左右墊子,學生分組進行跳躍練習,讓學生體驗騰空、落地的過程。基本部分,安排有助跳板的3~5步和7~9步助跑踏跳練習,讓學生練習有助跳板的完整動作,最后安排沙坑場地“蹲踞式跳遠”完整動作練習。結束部分,主要是學生放松和教師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