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曉東
腹腔鏡手術治療婦科腫瘤適應證的臨床探討
俞曉東
目的 探討腹腔鏡手術在婦科腫瘤中的適應證情況。方法 68例婦科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開腹組和腹腔鏡組, 各34例,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結(jié)果 腹腔鏡組手術進腹與縫合腹壁時間短且恒定, 不受手術大小與腹壁脂肪厚度的影響, 對<10 cm卵巢囊腫與<3個月妊娠大小子宮肌瘤手術, 其手術過程及時間與開腹手術相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腫瘤與囊腫越大, 腹腔鏡手術難度也會隨之增加, 導致手術時間延長, 開腹手術效果更佳。腹腔鏡下處理惡性腫瘤,效果與開腹手術一致。結(jié)論 腹腔鏡手術主要適用于小子宮肌瘤或卵巢囊腫, 對子宮惡性腫瘤處理或上腹部探查, 其效果與開腹手術一致。腹腔鏡手術因腹腔干擾小, 創(chuàng)傷小, 術后可快速恢復,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腹腔鏡手術;婦科腫瘤;適應證
婦科腫瘤為臨床常見疾病, 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對女性的身體健康、生存質(zhì)量造成嚴重影響[1]。腹腔鏡手術是目前發(fā)展極為迅速、使用最為廣泛的微創(chuàng)手術方法, 目前應用于婦科腫瘤中, 其效果得到臨床認可[2]。但是對于腹腔鏡手術在婦科腫瘤中的適應證, 相關資料較少。本組研究主要對腹腔鏡手術在婦科腫瘤中的適應證進行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12月~ 2014年9月收治的68例婦科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 年齡22~56歲, 平均年齡(31.5±5.3)歲。子宮肌瘤33例, 卵巢良性腫瘤20例, 宮頸癌6例, 子宮內(nèi)膜癌4例, 卵巢惡性腫瘤伴廣泛轉(zhuǎn)移2例,卵巢癌3例。所有患者經(jīng)檢查顯示體征平穩(wěn), 無合并其他器質(zhì)性病變, 無心、肝、腎功能嚴重功能不全者。將68例患者隨機分為開腹組34例和腹腔鏡組34例, 兩組患者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術前均經(jīng)常規(guī)檢查及必要檢查后, 對患者血壓、血糖、凝血功能進行檢查, 確定血壓平穩(wěn), 凝血功能正常后,開始進行手術。對所有患者均進行術區(qū)消毒。所有患者均行常規(guī)腹腔鏡常規(guī)檢查。
腹腔鏡組:經(jīng)臍輪下作10 mm穿刺孔作光導與通氣, 下腹作10 mm切口, 再做2個5 mm輔助操作孔。附件手術將囊壁切除, 行套扎蒂部, 也可使用電凝刀、超聲刀進行處理,穿刺后將囊內(nèi)容物吸空, 將收集袋置入后將子宮經(jīng)陰道取出。子宮切除主要采取雙極電凝將韌帶切除, 直腸與膀胱下推,陰道穹窿部切口, 經(jīng)陰道將子宮病變組織切除, 并縫合殘端。處理惡性腫瘤時, 需作全腹腔探查, 取腹腔沖洗液作脫落細胞組織檢查, 取活檢作病理檢查。將骨盆漏斗韌帶腹膜切開,將髂血管鞘膜切開, 隨后去除淋巴結(jié), 行凝固止血。在經(jīng)大網(wǎng)膜套扎后行切除, 筋膜外作全子宮、附件切除[3]。開腹組:按照常規(guī)手術方法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手術時間, 術后恢復時間等情況進行觀察, 并對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進腹與縫合時間分析 腹腔鏡組進腹穿刺與術后腹壁閉合, 一般不受肥胖、手術大小等因素影響, 平均時間10 min。開腹組其手術切口與術后作切口處腹壁縫合會因手術切口大小與腹壁脂肪等相關因素而受到影響, 平均35 min,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附件切除情況 卵巢囊性腫塊<10 cm, 分別行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 腹腔鏡手術時間為51 min。開腹手術55 min,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囊腫腫塊>10 cm者,腹腔鏡手術取出腫塊與清除物較為困難, 手術時間較開腹組長(98 min VS 62 min),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兩種術式對合并盆腔粘連者行粘連分離, 處理過程基本一致。
2.3 兩組子宮切除情況 子宮體<3個月妊娠大小者, 分別行兩種手術方式, 兩組手術時間(45 min VS 48 min)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3個月妊娠大小者, 腹腔鏡組手術時間顯著較開腹組手術時間長(95 min VS 125 min),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2.4 惡性腫瘤處理 經(jīng)腹腔鏡下作全腹部探查, 取腹水作活檢組織檢查, 經(jīng)診斷后, 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 選擇手術方案處理。
近年來, 腹腔鏡手術發(fā)展速度快, 在臨床被廣泛應用[4]。在腹部手術中, 能減少腹部創(chuàng)傷, 避免臟器暴露, 可減少手術對周圍器官干擾, 利于患者術后恢復。但是腹腔鏡手術存在一定局限性, 若靶器官太大, 則難以處理或取出困難。本組研究對腹腔鏡與開腹手術進行對比, 分析腹腔鏡應用于婦科腫瘤手術中的適應證。
腹腔鏡腹壁穿刺與腹壁縫合所需時間短, 切口較小, 能減少腹部疼痛, 早日恢復腸胃蠕動, 減少切口感染發(fā)生。開腹手術的切口越大, 術后所需鎮(zhèn)靜劑劑量越大, 下床活動時間較晚, 且活動受到限制。手術對胃腸造成干擾較大, 因此恢復時間長, 有合并營養(yǎng)不良、肥胖或者感染患者, 術后極易發(fā)生切口愈合不良情況[5]。
子宮<3個月妊娠大小、卵巢囊腫<10 cm時, 腹腔鏡手術的操作時間與開腹手術無明顯差異。若為子宮多發(fā)肌瘤或卵巢囊腫瘤較大, 腹腔鏡操作難度加大, 使標本取出、吸進較為困難。但是有合并盆腔粘連時, 開腹手術與腹腔鏡手術處理過程無一致[6]。
在惡性腫瘤處理中, 腹腔鏡可行全腹部探查, 切口較小, 能擴寬視野, 掌握腹腔狀況, 也可行卵巢動靜脈高位結(jié)扎與淋巴結(jié)清除等有效操作。開腹手術則需作切口延伸,導致創(chuàng)傷加大, 腹壁需長時間暴露, 增加了感染機會。兩種手術方式具有較大差別, 但是開腹手術操作簡單, 可在各種手術中開展[7]。
綜上所述, 腹腔鏡還不能完全取代開腹手術治療婦科腫瘤, 在處理<3個月妊娠大小子宮肌瘤與<10 cm卵巢囊性腫瘤中, 腹腔鏡手術有獨特優(yōu)勢。但是若子宮肌瘤較大, 且病變部位異常時, 會加大手術難度, 使手術時間延長, 采取開腹手術可取的更好的效果[8]。腹腔鏡手術能將巨大的腹部創(chuàng)傷縮小, 同樣可取的良好的治療效果, 減少對周圍臟器的干擾。手術完成后, 可促進腸胃恢復蠕動, 縮短下床活動時間,改善患者預后結(jié)局, 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1] 朱根海, 戴儒奇, 梁茱, 等.腹腔鏡下病灶切除、125Ⅰ粒子植入的復發(fā)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變化及意義.山東醫(yī)藥, 2010, 50(26):8-9.
[2] 錢素敏, 黃岳, 尹雯, 等.低分子肝素鈣對預防婦科腫瘤腹腔鏡術后深靜脈血栓的臨床效果觀察.中國綜合臨床, 2014(7): 773-774.
[3] 郭智星, 孫莉.腹腔鏡下婦科腫瘤切除術中二氧化碳氣腹對患者腦血流的影響.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 2013, 34(1):25-27.
[4] 梁海燕, 房青, 彭亮, 等.腹腔鏡治療婦科惡性腫瘤術后淋巴漏的臨床分析.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 2011, 25(4):204-206.
[5] 張穎佳, 李斌.無氣腹腹腔鏡在婦科腫瘤手術中的應用.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 2013(4):1387-1388.
[6] 孫秀軍, 葛慶霞, 張梅, 等.舒適護理在婦科腫瘤患者腹腔鏡手術中的配合應用.中國實用醫(yī)刊, 2014, 41(4):111-113.
[7] 黃蓉, 彭靜媛.婦科腫瘤疾病治療中腹腔鏡的應用價值.健康之路, 2013, 12(6):116-117.
[8] 王霞.探討腹腔鏡手術治療婦科腫瘤的適應證.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3(8):1809-181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8.070
2014-11-25]
225001 江蘇省揚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