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姝
護理干預對青光眼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效果觀察
宋小姝
目的 探討對青光眼手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 提高青光眼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方法 眼科病房住院治療的青光眼患者128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 各64例;對照組按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 出院后進行隨訪, 干預組實施全程護理干預, 包括住院期間健康教育、出院后定期復查等, 對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分析研究。比較兩組青光眼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堅持復診情況。結果 干預組堅持復查、接受隨訪及治療依從性患者57例, 對照組25例;未按時接受隨訪及復查患者, 干預組7例, 對照組39例;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青光眼患者未按時接受隨訪, 依從性較低受多種因素影響, 其主要原因是患者對疾病認知不夠、高齡患者身體狀況差、交通不方便、語言理解溝通障礙, 不明確隨訪流程及尋找主管醫(yī)生等。
青光眼患者;護理干預;依從性
青光眼是當今世界第二大致盲性眼?。?], 目前手術治療是一種有效的手段, 隨著眼科顯微手術的開展及抗青光眼術式的改進, 青光眼手術的成功率在不斷的提高。盡管通過及時正確的手術可使患者的眼壓得以控制, 但并不意味著青光眼已經治愈, 視功能損害不再繼續(xù)[2]。研究表明小梁切除術后早期各種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9.15%~53.5%, 失敗率[不用藥眼壓>21 mm Hg(1 mm Hg=0.133 kPa)] 從術后數(shù)月逐年升高.5年失敗率可達10%~50%[3]。本文通過對本科治療出院的青光眼患者的進行健康教育, 強化復查與隨訪, 促進了青光眼患者術后的恢復?,F(xiàn)將護理干預效果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本院眼科病房住院治療的青光眼患者128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 各64例;其中男66例, 女62例, 年齡44~87歲, 平均年齡(57.0±4.6)歲;其中急性閉角型青光眼41例, 慢性閉角型青光眼18例, 開角型青光眼7例, 繼發(fā)性青光眼6例。兩組患者年齡、職業(yè)、疾病診斷、治療時間、治療方法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按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 出院后進行隨訪。干預組實施全程護理干預, 包括住院期間健康教育、出院后定期復查等;同時對兩組患者進行資料統(tǒng)計, 內容包括姓別、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診斷、出入院日期、隨訪要求等?;颊叱鲈汉蟾鶕Y料登記情況進行電話常規(guī)隨訪, 了解患者近期病情, 根據提供的臨床表現(xiàn)給予相應健康指導;督促患者隨訪復診的時間和次數(shù);出院時要求患者要按照要求在出院后6個月復診5次, 即出院后7 d左右首次復診, 頭3個月1次/月, 然后1次/3個月, 當中如有不適立即復診。最后對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分析研究。比較兩組青光眼患者依從性及堅持隨訪及復診情況。
1.3 護理干預
1.3.1 青光眼患者依從性降低的護理干預
1.3.1.1 疾病知識指導 本組干預組患者在入院后即建立護理隨訪登記, 設立檔案, 為預防患者變更電話, 要登記2~3個聯(lián)系電話。在常規(guī)青光眼患者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 詳細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 指導針對性的心理指導。醫(yī)護人員要向患者及家屬詳細的講解青光眼的發(fā)病機制、特征及診治方法等相關理論知識, 并積極熱情的與患者進行溝通, 使其不良情緒及時發(fā)泄疏導。
1.3.1.2 生活指導干預 告知患者禁止吸煙喝酒、喝濃茶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適當并限制一定的飲水量, 采取少飲多次的方法[4,5]。滴眼藥的護理干預, 青光眼患者禁用散瞳劑,囑患者用藥要謹慎, 一旦誤用, 應即時就醫(yī)采取相關措施,并囑其滴藥后要壓迫淚囊區(qū)2~3 min, 以減少藥物的吸收, 避免引起毒性反應。
1.3.2 優(yōu)化青光眼患者的復診流程 本著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觀念, 增強服務意識, 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為隨訪患者提供就診簡化流程, 采取電話預約掛號, 將隨訪復查患者分流到下午就診, 避開上午看病高峰期, 護士先檢查視力、眼壓,然后再讓患者候診、就診, 減少患者復查隨訪患者的等待時間, 提高患者隨訪的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青光眼患者出院后6個月依從性調查統(tǒng)計結果顯示, 干預組接受隨訪及復查, 執(zhí)行依從性者57例(占89%), 失訪者7例(占11%);對照組接受隨訪及復查, 執(zhí)行依從性者25例(占39%), 失訪者39例(占61%)。兩組青光眼患者依從性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失訪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隨著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和護理的模式改變, 護理工作內容增加綜合護理干預項目。通過對128例患者出院后6個月隨訪情況分析, 了解到青光眼患者因受各種因素影響, 對該病的機制及發(fā)病時的癥狀不了解, 造成自然隨訪率較低, 不能堅持長期復診和治療;將64例患者強化護理干預措施, 增強青光眼患者手術后的依從性, 做到定期護理隨訪和復診,優(yōu)化隨訪患者的就診流程, 提高了青光眼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隨訪率, 促進了青光眼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對醫(yī)療服務滿意度, 減少了青光眼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青光眼患者未按時接受隨訪, 依從性較低受多種因素影響, 其主要原因是患者對疾病認知不夠、高齡患者身體狀況差、交通不方便、語言理解溝通障礙, 不明確隨訪流程及尋找主管醫(yī)生等。因此, 要加強對青光眼患者的健康教育, 定期組織護理隨訪工作, 根據患者的特點優(yōu)化患者隨訪流程, 以增進青光眼患者的依從性, 促進疾病的恢復與治療。
[1] 舒蘇鳳.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青光眼病人遵醫(yī)行為的效果評價.護理進修雜志.2011.26(1):45.
[2] 鈕春芳.青光眼術后護理觀察的重要性.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8):717-718.
[3] 何云梅.青光眼圍手術期的護理進展.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1.26(13):288.
[4] 趙堪興, 楊培增, 翟佳.眼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163.
[5] 姜麗杰.青光眼手術患者的臨床護理及健康教育.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10):149-15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0.184
2015-02-03]
110024 沈陽醫(yī)學院附屬中心醫(yī)院眼科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