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柳妹
錢夢龍老師是七八十年代的教育精英。他執(zhí)教的《愚公移山》應用的是他自己提出的“基本式教學法”。即,自讀、教讀、作業(yè)。但錢老師坦言,雖然這堂課反響很大,但是他仍覺得“沒有觸及教學的深層”。
而郭初陽老師是新世紀的教育開拓者。很多現(xiàn)代教學方式方法由他而來。他的文本解讀有濃厚的人文關懷。
針對兩位老師的教學,要堅持課程評價的差異性原則。同時也要堅持發(fā)展性原則,以一個發(fā)展變化的觀點看待一種教學的過去、現(xiàn)在、未來,并在發(fā)展中不斷加以修正。
導入部分。錢老師通過讓學生課前預習、自讀來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向?qū)W生提問。這種預習提問,不僅讓學生回憶課文,而且檢測了學生預習效果,以便更好的導入課文。比如學生對“本”字的疑惑,老師不是直接回答,而是通過繼續(xù)追問學生來補充。老師解決第一個問題后,繼續(xù)發(fā)問“沒有問題了?很好,說明大家都懂了……看大家真的讀懂了沒有?”激疑式的“激發(fā)”,這就讓學生再一次審視自己對課文的認知程度。
郭老師從板書入手,進行設計,即“山”字很大,“愚公”很小,“移”這根杠桿似乎很脆弱。這可以理解為字義教學里面直觀法的應用。讓學生有新鮮感。繼而連提四個問題,讓學生邊聽錄音邊思考。這里郭老師運用了多媒體技術。
講解部分。錢老師采用講授法與發(fā)現(xiàn)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找出文中人物,并以表格的形式一一板書“愚公、妻、子孫、遺男、智叟”。繼而逐一分析人物。在分析完人物后,錢老師通過句子分析來分析課文,即句子教學。首先從“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等句子來開始展現(xiàn)移山這個情景?!斑@件事做起來難嗎?從文章里找出句子來說明。”這句就引導學生去閱讀和翻譯文言句子,達到學生主動去學的目的。通過學生回答“高萬仞”“方七百里”,加上老師的翻譯解釋,可知移山是一件難事。這一問一答體現(xiàn)了老師的循序漸進的教學。說到智叟的時候,還分析了句子結(jié)構(gòu)。并分析了“君”與“汝”的感情色彩,通過這些分析想要表達的是智叟不智,反襯愚公移山的決心。錢老師通過分析愚公之疑來引入智叟的笑,繼而追問學生笑代表什么?引出學生的“譏笑、嘲笑”,使得學生充分感受愚公和智叟之間的感情對比。這種追問式問題能使教學與思維的邏輯豁然、令師與生互動成趣。該課堂教學除了錢老師自己說的基本式教學法外。我們也應看到,他的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已有了很大的突破。
我們再看郭老師的教學。在導入課文后,郭老師通過播放閱讀錄音讓學生再次感受課文。在錄音朗誦之后,老師開始針對課文逐一提問,相繼解決了“山、愚公、移山的過程、最后的結(jié)局”等問題。他不僅從新的角度幫助學生探討愚公精神,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如果老師可以開拓一些課外的知識來講課,效果是很好的。就像郭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愚公移山”和“夸父追日”、“精衛(wèi)填?!钡膶Ρ龋粌H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更能引起學生的課堂興趣。老師很快通過三者在人數(shù)、外援、結(jié)局的對比,將學生引入對愚公移山的人物分析討論。這場討論很大程度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甚至重新評價愚公,這就是深一層的課堂變革。語文教材是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詮釋新的內(nèi)涵的,它應該經(jīng)得起解讀。從郭老師的課堂我們就可以看到,給學生一個自由的思想,會挖掘出課堂、教材之外的東西。老師通過引導學生解讀中國人以及中國文化來重新認識愚公和愚公移山精神。即一種執(zhí)著和真正的希望。在講解過程中,老師恰當?shù)倪\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走近學生,走出課堂,收放自如,注重人文關懷。
結(jié)語部分。錢老師的小結(jié)是有點薄弱。單一個問題,一兩句陳述,雖然留給學生的方向明確,但是,很難把課堂長久地留在學生的記憶里,因為,學生很可能把它當做作業(yè)做完之后就不會再重視?!艾F(xiàn)在時間到了,請大家下課以后想一想,‘愚公’這個‘老頭’究竟笨不笨?”這句結(jié)語,顯得有點倉促。
而郭老師的結(jié)語,首先讓學生發(fā)言,發(fā)表自己的感受,這就很容易產(chǎn)生共鳴,因為它不是老師強加的觀念。繼而老師總結(jié),以魯迅先生為榜樣,增加學生的認同感,最后說愚公這個話題還有得討論,這就延續(xù)了課堂。而郭老師的那句總結(jié)“希望之為虛妄,正與絕望相同”,也在暗示希望要切合實際,更要付諸實踐,否則與絕望無異。這就傳達了一種人生觀,一種人文性,也就是愚公的新時期精神。
語文課堂是一種多功能、多層次,并綜合運用多種感官的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相互作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何真正處理好教師與教材及學生之間的關系,形成和諧、開放的語文課堂氛圍是我們正面臨的問題。我們根據(jù)錢夢龍、郭初陽兩位名師關于《愚公移山》的不同教學方法,對比了他們課堂的教學氛圍及效果,明確感覺到了傳統(tǒng)教學與創(chuàng)新教學兩者之間存在的差異,創(chuàng)新教學課堂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