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金茂
LOVE模式在五年制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戴金茂
LOVE的4個字母分別代表一種學習策略,即L(Lively)—生動的教學情節(jié),O(Operational)—學以致用的實踐,V(Various)—層次多樣化的教學對象,E(Enjoyable)—愉悅的課堂氛圍。分析了LOVE英語教學模式的特點是以愛為中心,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標,著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提高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闡述了LOVE模式在五年制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五年制高職;英語教學;LOVE模式
五年制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以下簡稱“五年制高職”)是指招收初中畢業(yè)生,實行五年一貫制的高等職業(yè)教育,是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重要形式。從總體上看,五年制高職適應了經濟建設的需要,畢業(yè)生受到了用人單位和社會的認可和歡迎。但是,五年制高職在教學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英語教學尤其如此。由于五年制高職學生入學時年齡還很小,還很貪玩,對于前途、就業(yè)之類的事情似懂非懂,沒有壓力,自我約束能力很差。同時,他們普遍英語基礎差,有的學生整個初中階段的英語考試從來沒有及格過。有的學生雖然有點基礎,但對自己以前學過的知識似是而非,模棱兩可。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可塑性強,是學習語言、掌握技能的最佳年齡段,容易形成牢固專業(yè)思想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1]而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不僅僅是文化基礎課,更是實實在在的實踐課。五年制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應以交際為主,強調教學互動;以就業(yè)為導向,致力于主動為學生專業(yè)服務、為學生職業(yè)生涯服務、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服務。愛的教育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線,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英語課堂,讓愛的教育熠熠生輝。
(一)內容選擇,想學生所想
面對五年制高職的英語教材,教師和學生的感受是不同的。教師如果光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那將很難把握學生學習的難點。[2]因此,課堂設計要立足學生,根據(jù)學生的情況進行內容的選擇,以產生既實用、又充滿動感的教學效應。目前職業(yè)學校大多數(shù)采用通用的英語教材,針對性不強,如果按部就班地按照這些教材教學,就無法實現(xiàn)職業(yè)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學會靈活取舍,在不影響教學進度的前提下,對教材內容有所增補。要優(yōu)化教學內容,就必須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內容生活化,讓學生感到書本語言和生活實踐貼得很近,對教學內容具有親切感,進而產生濃厚的求知欲、強烈的進取欲,變被動吸取為主動探索。
可適當借助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新穎可信的情景,通過聲音與畫面的完美結合,以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整體感知教學內容時,可以設計活動進行滲透與鋪墊,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如學生對句型Which one?The one in the white skirt.不太理解時,可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做游戲Listen and do讓學生理解one可以代替人或物。在鞏固部分時,采用對話練習,如Who’s the boy with big eyes?Which one?The one in the black jacket.再次突出難點,各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緊扣,層次清晰,有利于化解知識點,產生水到渠成、一氣呵成的感覺。
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對學習內容的處理,一定要充分考慮所選內容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于積極狀態(tài),以便于他們輕松掌握知識。
(二)興趣激發(fā),玩學生所玩
五年制高職學生主動學習和自我學習能力較差,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強甚至有畏難情緒。然而,興趣是學習成功的關鍵,濃厚的興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強大的學習動力,促使他們頑強拼搏,努力學習。[3]在英語教學時,教師要充分運用現(xiàn)代化圖文并茂的音像教學設施,創(chuàng)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積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1.滿足學生好奇心。根據(jù)五年制高職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的特點,在課堂上結合課本給他們講述一些關于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逸聞趣事以及名人佳作等,以培養(yǎng)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刺激他們的求知欲,最終將他們的被動學習轉化成主動學習。
2.營造學習氛圍。經常在班上組織一些跟英語相關的活動,比如:英語書法、英語朗誦、英語詞匯量及英語歌曲比賽等,鼓勵全體學生參加,并對表現(xiàn)好的同學給予肯定。這些活動一方面拓寬了英語學習的路子,增加了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活躍了學生的學習文化生活。以上的方法都為學好英語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3.滿足學生的成就感。興趣也來源于認識和需要,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使學生產生學好英語的強烈愿望,增強學習英語的內驅力。應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縮小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有一種親近感、信賴感,這樣才能把教學要求內化為自覺行動。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滿足學生的成就感,提問、練習、操練時應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問題,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成績,都能獲得成功后的喜悅,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被激發(fā),才能持久。
想要更好地學習英語,必須在生活中努力去實踐,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教材只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媒介,而要真正學好英語就必須跟上英語發(fā)展的步伐,提高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運用能力。
(一)聯(lián)系實際,回歸到生活
“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睂⑸钪械膶嵨飵нM課堂,會使我們的英語課堂充滿生活氣息。如在學習At a snack bar時,學生對快餐店里的食物和飲料比較熟悉,但他們缺乏用英語購物的親身經歷。上課時以游戲導入學習活動,設計購物場景把教室布置成商店,教師扮演服務員熱情地招呼著:Welcome to our snack bar.I’ll show you the way.Follow me,please.帶領大家邊看邊問,邊問邊答,滲透、理解交際用語。進而設計階梯性活動,操練大量的單詞與交際用語。最后開設幾家快餐店,學生在虛擬的場景中搶購著,真實地再現(xiàn)生活情景,學生在與教師和他人的合作中感悟知識,內化知識,體驗著學習的快樂,感受著生活的美好,課堂氣氛達到高潮,他們的語言也得到充分運用,較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程學以致用的目標。
(二)各盡其才,盡顯其能力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chuàng)造還給老師,讓教育充滿智慧挑戰(zhàn);把精神生命發(fā)展主動權還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在教學實踐中,學生應該是教學過程中真正的中心,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增強應用的自信心。教師應該讓學生們體驗到新型的師生關系。課堂教學要豐富多彩,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一種平等活躍、放松的課堂環(huán)境,使他們在沒有來自外界壓力的狀態(tài)下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并且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而教師要對學生的個性,采取不加評價的態(tài)度,同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融聽、說、讀、寫為一體。實踐證明.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運用英語能力的好模式。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要傾注全部的愛心和熱情,對教育對象一視同仁,制訂科學合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學目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在給優(yōu)生“錦上添花”時,一定要注意為中間生和暫時差生“雪中送炭”,樹立“猴子跳起來能摘到蘋果”的教育理念,既要給他難度與壓力,也要給他信心與希望。教師的期望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這些方式都讓學生從中體驗到了快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主動去發(fā)現(xiàn)探索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目標分層,與實際接軌
面對學生現(xiàn)狀,教師在教學中應對A層次的學生采用“重能力、大容量”的教學方法,B層次采用“重方法、多激勵”的教學方法,C層次采用“重基礎、拉著走”的教學方法,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取得應有的進步。
A層次:(1)落實教材和大綱的全部要求; (2)落實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與內容;(3)培養(yǎng)英語聽說應用型人才;(4)培養(yǎng)自學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5)英語輸入和輸出能力的培養(yǎng)。
B層次:(1)培養(yǎng)興趣,增強信心;(2)補回基礎,注重學法指導;(3)落實教材和大綱的大部分要求;(4)落實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與內容。
C層次:(1)過好單詞關,過好知識點關;(2)培養(yǎng)興趣,增強信心;(3)打下扎實基礎;(4)落實教科書的基本要求。
(二)評價分層,形成動態(tài)機制
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以形成性評價為主。[4]教師應對各層次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tài)度、策略等方面及時做出評價。每隔一段時間教師就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評價結果對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重新分層,從而對不同的學生及時做到教法和學法的調整,形成動態(tài)分層模式。
實踐證明,針對差異,進行分層次教學,是因材施教的具體表現(xiàn),是英語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方法。當然,分層教學也會給教學管理和教學實踐帶來一定難度,這些問題有待于我們繼續(xù)研究,協(xié)調多方因素加以解決。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大膽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就一定會全面提高師范生的整體英語水平。
(一)享受英語,促生生互動
學生之間的互動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以促進學習為教學目標的學習活動。[5]在群體合作學習中,群體成員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爭論,互教互學,共同提高,既充滿溫情和友愛,又像課外活動那樣充滿互助與競賽。
1.自由會話作引子。Free talk部分是英語課堂學習的前奏曲,一般都由教師詢問學生開始,然后進行會話練習。筆者在英語課堂上,經常嘗試讓同學代替老師與其他同學進行日常的語言交流,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也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在班級內,按照學號排列,每節(jié)課都由學生擔任值日生,組織開展此項活動,不僅值日的同學積極性高,準備充分,而且其他同學也興致盎然,主動配合,達到了操練的目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而學生在嘗試當教師的過程中,體會到老師的艱辛,學會享受合作的成功與樂趣,同時,拓展了英語的詞匯,加深了對話題任務的理解與運用。
2.提問練習奠基礎。在新授課時的句型操練中,可以采用無問題式提問法,如“Where are you/ is he/she from?”“I’m/We’re/He’s/She’s from…”來問答,其實教師和學生心里都非常清楚此類問題的答案,根本沒有多少疑問,只是單純的用于單詞的復習和句型的鞏固。這是學生學會提問的基礎。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掌握語言的知識及其規(guī)則,并讓學生在反復的語言實踐中內化語言規(guī)則。只有這樣,當學生在使用語言時才能脫口而出,達到語言的外化,從而在語言實踐中真正學會使用語言。
在復習鞏固課時的練習中,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可以采用自由式提問法。它可以對某一個單詞產生疑問,或對一個人、一幅圖片、一篇對話、一個故事產生疑問,它的答案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使學生真正了解并掌握一些信息,不是為學語言而運用,而是為運用而學語言。
3.小組合作重活用。課堂上,把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組合起來,讓他們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互助,以滿足不同的語言需求,發(fā)揮他們各自不同的作用。如在學習職業(yè)類主題時,組織開展拓展練習——調查學生家庭成員和直系親屬的職業(yè)。活動開展前,進行示范,教師口頭詢問一個同學,然后在表格的相應地方填寫關鍵詞語。What’s your father’s job?He’s a…What’s your aunt’s job?She’s a…同學之間通過提供幫助而滿足了各自的需要,同時,又通過互相關心而滿足了歸屬的需要。在群體中,每個人都有大量的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傾聽他人的意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和交往技能。
(二)全面參與,促目標均衡
學生之間的互動應建立在學生廣泛參與的基礎上,在班級人數(shù)較多的情況下,筆者一般把優(yōu)中差等不同層次的學生放在一起搭配,目的是擴大學生的參與面,增加他們使用新語言的機會,為學生提供積極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當學生們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時,他們學到的就會更多,學得也就更加愉快,由此可以實現(xiàn)認知、情感與技能教學目標的均衡達成。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而創(chuàng)造是教學活動的生命力。[6]雖然目前的五年制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但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使筆者懂得: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愛才能創(chuàng)造愛,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以L、O、V、E這4個基準點為代表的教學模式在五年制高職英語課堂中的嘗試,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適應社會對技能型實用人才的需求。
[1]黎奇.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梁超.五年制高職英語課堂互動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2(5):44-47.
[3]劉曉寧,呂紅波.我國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研究回顧與展望[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4):77-79.
[4]鄭慶芳.高職英語分層教學有效性的實證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11):88-90.
[5]陳婧.高職英語教育職業(yè)化中的問題與對策[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1):99-100.
[6]韋薇.影響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因素探析[J].安順學院學報,2008(2):77-79.
[責任編輯 陳國平]
無錫機電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課題“職業(yè)系譜建設背景下數(shù)控技術專業(yè)英語教學實踐研究——以無錫機電高職為例”(項目編號:錫機電研2014-JD03)
戴金茂,男,江蘇省無錫機電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高職英語教學。
G712
A
1674-7747(2015)09-00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