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玲
摘 要: 高校大學生校外租房現(xiàn)象呈現(xiàn)普遍化趨勢,這給高校學生安全管理和價值觀教育帶來一定沖擊。本文從高校大學生校外租房現(xiàn)狀入手,分析大學生校外租房的原因及存在的問題,并對解決大學生校外租房問題的對策進行探討。
關鍵詞: 大學生 校外租房 原因 對策
一、高校大學生校外租房現(xiàn)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推進,高校學生管理制度也發(fā)生了變化,大學生學習生活方式隨之變化,大學生校外租房現(xiàn)象普遍存在,而且隨著近年來各高校的擴招,大學生校外租房現(xiàn)象呈上升趨勢,這一現(xiàn)象引起了學校和社會的高度關注。
據(jù)有關調查顯示,學生校外租房現(xiàn)象一直沒有停止,而且近年一直呈上升趨勢。大學生校外租房現(xiàn)象在各高校、各專業(yè)、各年級都有。據(jù)有關調查顯示,很多高校有大約10%的學生在校外租房,在校外租房的大學生中,男生多于女生,高年級多于低年級,城鎮(zhèn)學生多于農村學生,這部分學生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產生對私人空間的需求,從而選擇暫時性離開校園集體生活,到校外租房,成為校園周邊的“租客”。
二、高校大學生校外租房的原因分析
(一)改善生活條件的需求
近年來,隨著高校大規(guī)模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shù)猛增,但是相應的一些學?;A設施建設相對滯后,二者之間的矛盾凸顯出來:如學生宿舍容量不夠,加床位后住宿太擁擠;有些宿舍常年疏于維修,生活設施陳舊簡陋;加上宿舍管理限制用電、用網、定時熄燈等制度,給大學生學習生活帶來許多不便。另外有些學校的宿舍管理制度過于強調強制性,缺乏人性化管理。這些都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導致部分大學生為了尋求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選擇在校外租房。
(二)情感的需求
大學生基本處在青春發(fā)育期,有著對情感的渴求。目前,高校大學生談戀愛已經是一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甚至大學生結婚、生子也不再被明文禁止。但是各高校出于自身管理考慮,對男女宿舍樓的管理還是比較嚴格的,并出臺了相關紀律制度,如男生不準進入女生宿舍等,而且宿舍的集體生活對戀愛中的大學生來說有諸多不便。所以部分戀愛中的大學生們?yōu)榱私庀嗨贾?,為了避開學校宿舍管理等各方面的約束,選擇在校外租房同居,營造自己相對獨立的感情空間。其行為的產生與生理、心理及社會環(huán)境因素都有密切關系。
(三)學習的需求
高校擴招之后,每年大學畢業(yè)生數(shù)量日益增多,由于就業(yè)形勢日趨嚴峻,大學生就業(yè)壓力越來越大,許多大學生為了能夠在畢業(yè)時有更多選擇,往往通過繼續(xù)深造、考取各種職業(yè)資格證書提高自己的就業(yè)“身價”,這需要經常熬夜看書學習,而許多高校的學生宿舍23點后都采取限電、限網的措施,圖書館、教室等學習場所關門更早。于是部分大學生便選擇在校外租房,作息時間相對自由,用電、網絡也沒有限制,既滿足了自己學習的需求,又不會影響他人。
(四)社會實踐的需求
現(xiàn)在高校大學生中好多都有在校外兼職、社會實踐的經歷。進行校外實踐一方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的經濟壓力,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面臨就業(yè)時獲得更多實踐經驗。但是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需要較大自由,而這種需求又與學校宿舍管理規(guī)定產生了沖突,所以這部分學生也會選擇在校外租房。
三、高校大學生校外租房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諸多安全隱患
出于經濟上的考慮,大部分在校外租房的大學生租住的房子大多位于城中村或城鄉(xiāng)結合部,這些地方人員流動性很大、居民素質參差不齊、秩序也比較混亂,有些甚至是管理的盲區(qū),有些城中村的房子根本就是附近村民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筑,安全沒有保障。另外學生在外租房沒法統(tǒng)一在相對集中的區(qū)域,住得較為分散,形成學校管理上的“死角”。而且,租住的地方周邊環(huán)境復雜,容易發(fā)生被偷、被打、被劫等現(xiàn)象,由于與學校保衛(wèi)部門相隔較遠,出現(xiàn)了問題,也無法及時解決,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二)影響學生身心健康
高校大學生最主要的任務還是學習知識、完成學業(yè),在校外租房的大學生由于沒有學校宿舍管理制度的約束,時間自由,有些學生經常熬夜,作息、飲食都不規(guī)律,長期下來,導致身體健康狀況下降。另外有一些男女同學在校外租房同居,由于沒有了約束,又缺乏性健康知識,很容易造成意外懷孕或者患上性病。在我國大學校園周邊,幾乎都有為女大學生做人流的診所,而且人數(shù)和密度均有上升趨勢。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三)缺乏校園文化的熏陶
高校大學生的大學生活不僅是學習專業(yè)知識,而且要從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中吸取營養(yǎng),從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得到鍛煉,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質,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在校外租房的同學平時都是上課來、下課走,沒有很多時間參與到各種校園活動中,導致缺乏校園文化熏陶。長此以往,生活將變得單調乏味,缺乏大學生應有的活力。
(四)人際關系變得淡漠
在校外租房的大學生常常是獨來獨往,每天的生活基本就是宿舍到課堂,課堂到宿舍,很少與老師、同學交流,也較少參與集體活動,與老師、同學彼此間缺乏情誼,沒有共同語言,這樣很容易變得孤立,人際關系變得淡漠,直接影響人際交往狀況,影響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
(五)集體榮譽感缺失
在校外租房的大學生,自由支配時間長,會出現(xiàn)對大學生的監(jiān)控盲區(qū)和監(jiān)控機制缺失,會使大學生日常行為缺乏監(jiān)督,缺乏必要約束和管理,缺乏組織紀律性。另外因為住在校外,集體的許多活動也沒法及時通知或者通知了也沒法及時參與,有的同學甚至可能還有意逃避,不愿參加。這樣長期不過集體生活,容易養(yǎng)成自由散漫的思想和行為,個人隨心所欲,集體榮譽感也會逐步喪失。
四、解決高校大學生校外租房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學校學生管理部門、輔導員、班主任、老師應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培養(yǎng)學生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盡量讓學生在校園宿舍內居住,積極融入校園集體生活。其次對已經在校外租房的學生要加強教育和指導,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組織在校外租房的學生進行安全保護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自理能力;舉辦一些相關講座,如大學生生理衛(wèi)生常識,社會交際技巧,防火防盜防搶等安全常識,對一些突發(fā)事件的處理方法,等等。最后,應該經常和在校外租住的學生交流,及時了解外宿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周邊環(huán)境變化情況,提醒他們應該注意的問題。
(二)改善學校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
高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大學生有獲得良好學習生活環(huán)境的需求。改善學生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高??梢圆捎媒y(tǒng)一規(guī)劃、分層實施策略,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適當建造不同檔次的大學生宿舍。如有的高校改建、擴建宿舍樓,每間學生宿舍安排4~6人,宿舍都配有獨立的衛(wèi)生間、安裝熱水器。有的高校還建設了條件更好的“大學生公寓”,每間公寓只住2~4人,配備面盆、淋浴龍頭、空調、熱水、網絡等。學校宿舍本來就比校外出租房在學習、生活、交流上更為便利,只要條件改善了,大學生去校外租房的自然就會減少。
(三)改進學校管理模式
除了在硬件設施上大力改善外,學校在學生管理模式上也應該進一步改進,加強服務意識,逐步實現(xiàn)對大學生的人性化管理,體現(xiàn)“服務就是最好的管理”的理念。如安排宿舍時可以適當考慮同宿舍學生的生活習慣和性格問題,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宿舍限電、限網、關門等管理問題。有些高校采取23點后限電、限網的措施,這會給部分習慣晚上學習的學生帶來一定不便,晚上的限電、限網確實會對他們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又如對高年級在校外實習的同學,限電、限網、甚至熱水的定時供應,都會給他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不便。高校應該以學生利益為重,適當調整相關規(guī)定,讓學生對學校有家一樣的歸屬感。
(三)建立報批和承諾制度
對于學生在校外租房,必須制定相關報批和承諾制度。學生在校外租房之前,必須辦理好相關手續(xù)。先由學生本人提出書面申請,說清楚要外出租房的理由、地點,同時做出書面形式的安全承諾,學生家長要簽署書面意見。然后由輔導員(班主任)對提出申請的學生進行審定,再由學生所在系領導審核后報學工處審批。審批程序辦完后,輔導員還必須對校外租房的學生建立資料檔案。同時學校要專門針對校外租房制定相應規(guī)章制度,明確學校、學生、家長各自的權責。另外,學生在校外租住后,輔導員(班主任)必須不定期對學生在校外租住情況及時進行了解,如果發(fā)現(xiàn)有安全隱患,則應及時通報給學校和家長,共同商量解決方法。
(四)建立四方聯(lián)動的管理制度
對于在校外租房的大學生的管理應該積極動員學校、學生、家長和社會四方力量,齊抓共管。學校要制定完善關于校外租住房大學生的管理制度;學生要不斷提高自我管理和獨立生活能力,加強安全防范意識;家長應該及時與自己的孩子及老師、同學保持聯(lián)系,及時了解孩子的近況;出租屋的房東、政府部門及社會的相關機構必須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加強周邊環(huán)境的治理和租住人員的管理,最大限度地確保校外租住學生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鄧俊濤,劉彬.大學生校外租房原因探析及對策研究.文教資料,2007(32).
[2]李應軍.關于大學生校外租房的思考[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10(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