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紅
檢材與樣本換位檢驗的思考
文◎王紅*遼寧省盤錦市人民檢察院檢察技術處處長[124010]
摘要:內容筆跡檢驗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確定相比較的兩份筆跡是否為同一人的筆跡。一般來說,分析檢材選擇特征是正式進行筆跡檢驗的第一道工序。對檢材的認識是否合乎實際,是正確進行鑒定的前提,也就是文檢人員常講的要“吃透檢材”。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案件的復雜多樣性,決定了鑒定人在鑒定工作中必須從案件實際出發(fā),順應案情的變化,用最合理的方法對案件進行正確的鑒定。
關鍵詞:檢材樣本換位檢驗吃透檢材
在筆跡檢驗鑒定開始前,首先要求鑒定人員對檢材有概括的認識,即通過觀察分析,清楚檢材的內容與案件事實的關系,檢材的書寫工具,字形字體,書寫速度,書寫水平與語文水平,檢材上有無其它異常跡象或突出特點等,力爭“吃透檢材”。
然而,現實工作的復雜多樣性,決定了鑒定人的鑒定工作必須從案情出發(fā),從自身所掌握材料的現實情況出發(fā),沿著案情變化軌跡,找出最合理、最符合案件實際的方式進行檢驗鑒定。只有這樣,鑒定意見才具有科學性、可靠性。為了便于論述,下文列舉一起在進行筆跡鑒定時,只知道檢材大致內容,卻不知道檢材具體條件如何的特殊案件,以此案的辦理進行總結思考。
2015年4月,盤錦市人民檢察院反貪部門查辦了一起涉嫌貪污的經濟犯罪案件,在對犯罪嫌疑人范某某的住所進行搜查時,發(fā)現了保存在范某某家中的以已在押的另一案件犯罪嫌疑人曹某某為戶名、日期為2012年1月19日的“活期儲蓄存折”復印件一張。在這張“活期儲蓄存折”復印件上蓋有“北京西長安街郵政儲蓄”印章一枚,存入金額為40萬元,其上的字跡及阿拉伯數字均為打印而成。偵查人員對范某某進行審問時,曾向范某某出示此存折進行求證,但范某某拒不承認與此存折有關聯。
辦理本案的基本思路是從案件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吃透樣本。在本案偵查人員把“活期儲蓄存折”復印件送來檢驗時,范某某已經被采取了強制措施,并且辦案時限已近用完,如果沒有更有力的證據,案件將限入僵局,檢察機關也將會面臨非常被動的局面。與此同時我們得知,需要進行鑒定的檢材原件在北京,并且原始的“活期儲蓄存款憑單”(即檢材)已歸檔,在與檢材所在的郵政儲蓄部門溝通時,對方明確表示不允許把票據拿到其單位以外的任何地方進行鑒定。這就迫使鑒定人員只能一次性提取充足的樣本,然后必須馬上趕赴北京接觸檢材原件,并在北京完成初步的鑒定工作。當時,我們除了對檢材上內容有個概括了解外,我們對檢材的書寫工具、字形字體、書寫速度等等具體情況一無所知。為此,在去看管場所提取范某某書寫的字跡樣本之前,我們準備了幾種不同的書寫工具,為的是獲取更多樣的書寫工具書寫而成的樣本材料,以利于今后鑒定工作的全面開展。通過偵查人員介紹,我們了解到,范某某畢業(yè)于吉林大學法律系,采取強制措施前擔任盤錦市一重要部門的主要領導,具有較高的反偵查能力。為了不打草驚蛇,在協助偵查人員提審時,面對他質疑的目光,我們沒有講明自己的真實身份。在讓其書寫一些文字內容時,他馬上想到了是要進行字跡的檢驗鑒定,并且在言語上有所表露。特別是當書寫到與存折內容有關的字跡時,強烈的抵觸情緒使其故意放慢了書寫速度,表現為字跡運筆生澀、不流暢,字體嚴重變形。抱著最后一線希望我們同偵查人員一起對其辦公室進行了搜查,但收獲甚微。
考慮到時間緊迫,在接觸檢材之前,面對收集到的案前、案后樣本,我們決定打破已往的鑒定常規(guī),先“吃透樣本”。經過對所有樣本的認真研究、比較,逐漸發(fā)現了范某某的一些書寫特征,最終選擇出了反映穩(wěn)定的筆跡特征若干。正是基于對樣本全面、細致的了解,在同檢材原件短暫的接觸、比對中,我們便大膽做出了檢
材和樣本為同一人所寫,即范某某所寫的鑒定意見。在科學的檢驗鑒定意見面前,范某某對自己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案件有了新的突破和進展。
現階段各類經濟犯罪案件案件的復雜多樣性是前所未有的,特別是那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犯罪嫌疑人,他們熟悉規(guī)程,具有一定的反偵查能力,了解一些基本的檢驗方法,運用現代化的作案工具和手段游刃有余,使得鑒定人員防不勝防。因此,筆者結合本案檢材與樣本換位檢驗的經驗,對辦理此類經濟犯罪案件思考如下,以期有益于辦案實踐。
1.在科學技術日益迅猛發(fā)展、經濟案件犯罪手段日趨多樣化的今天,面對不同的案件,不同的犯罪嫌疑人,鑒定人在遵循科學的操作程序和檢驗方法的基礎上,更要頭腦清晰、思維敏捷。從某種程度上看,文件檢驗鑒定人員是當前檢察機關偵辦職務犯罪案件的重要力量,能有效提高辦案效率和質量。通過文件檢驗手段獲取的鑒定意見是客觀真實的證據,也是揭露犯罪、證明犯罪最有說服力的證據之一。作為一名文檢鑒定人員,在受理案件后,一定要從案件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不要拘泥于固有的檢驗鑒定方式、方法,以保證鑒定意見準確、及時,為偵查機關辦理案件提供有力的證據保證。
2.把“檢材與樣本”進行換位鑒定,首先要自己戰(zhàn)勝自己,摒棄先看樣本會擾亂鑒定思路的錯誤想法,把樣本當成檢材,“吃透樣本”。其次要克服樣本多、雜的不利因素,選擇特征時要選擇針對性強,重復再現的、有突出價值的特征,比如,特殊的運筆和搭配比例及數字特征,相同的詞組、字跡、偏旁、筆畫等等。再次,檢驗中一定堅持“細”字當頭。文件檢驗工作責任重大又瑣碎枯燥,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具有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嚴謹、扎實的工作態(tài)度,強烈的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身解難釋疑及在不利條件下認定犯罪的能力。實踐證明,只要耐心細致,無論是先“吃透檢材”還是先“吃透樣本”,檢驗工作從案件的實際出發(fā),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3.通過對這起案件的鑒定,我們感到鑒定人親自提取樣本是非常必要的。首先,鑒定人能夠當面了解犯罪嫌疑人的文化程度、書寫頻率等個人基本信息情況。其次,在同犯罪嫌疑人接觸中,即可以直觀的了解其書寫水平、書寫習慣,也可以從表情、語言及對所書寫文字的即時反映上了解其心態(tài)。再次,鑒定人也可以根據犯罪嫌疑人的書寫姿勢、書寫速度、執(zhí)筆方式、用筆習慣等綜合判斷其是否存在偽裝書寫的情況。最后,鑒定人親自提取樣本,也減少了個別送檢人提取樣本質量不高及反復提取的弊端。比如,在提取這起案件的樣本時,因為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專業(yè)背景,在讓其用普通稿紙書寫的同時,我們還找到了郵政儲蓄部門專用的“活期儲蓄存款憑單”讓犯罪嫌疑人在存單的固有格式上書寫,這對特征的顯現及選定是非常有效的,對鑒定工作的順利完成十分有利。
4.最高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文件檢驗工作細則》的出臺,對從事檢驗鑒定工作的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檢驗鑒定工作者不僅要具有傳統(tǒng)的檢驗技術,并且要對未來的檢驗鑒定發(fā)展趨勢有充分的認識。在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識基礎上,對涉及到文檢專業(yè)領域的鑒定規(guī)定,更要搞清弄懂,了解程序規(guī)定,依法依律進行檢驗鑒定。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做到依法辦案,用科學嚴謹的書證捍衛(wèi)法律尊嚴。在更新知識結構的同時,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尤為重要,既要研究新技術,也要注重傳統(tǒng)技術的鞏固,把兩者形成合力,充分發(fā)揮技術力量的作用。另外,還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加強同行之間的交流,對辦理案件中遇到的新問題進行探討、“會診”,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5.檢察機關辦理的自偵案件,一般來說,在初查階段都是秘密進行的。在涉案犯罪嫌疑人拒不交待自己的犯罪行為,而辦案人員又無法取得新證據,案件進入焦灼狀態(tài)時,鑒定人員依據辦案人員提供的相關材料,運用專業(yè)技術手段對送檢材料進行檢驗分析,其鑒定意見能為辦案人員劃定偵查范圍、重點和方向提供科學依據,更容易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線,爭取破案主動權,在堅定辦案人員信心的同時,也為案件提供了新的偵查思路和偵辦方向。
6.應不斷充實檢察機關鑒定機構的力量,包括鑒定人員及鑒定設備。鑒定人是人力資源,設施設備是物質資源,它們是鑒定機構開展鑒定工作的硬件基礎和保障。各地檢察機關雖然成立了鑒定機構,但由于人員少,設備陳舊,影響了鑒定工作的及時開展,特別是一些涉及理化檢驗的案件,因為無設備,案件只能束之高閣。另外,很多鑒定人即要進行初檢工作,又要同辦案人深入案發(fā)單位提取樣本,往往顧此失彼。因此,檢察機關鑒定機構的經費、人員及設備應不斷充實,使它更符合現代檢察工作的發(fā)展需要,更好地為檢察事業(y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