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敏華
摘 要:幼兒時期是口語發(fā)展的一個關鍵期,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是在具體運用的過程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因此,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應該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的口語在“對話”的平臺上,得到迅速發(fā)展和提高。
關鍵詞:口語;表達能力;多說多練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156-01
幼兒口頭表達事物能力的強弱,不僅要看他發(fā)音是否準確,是否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詞匯;而且還要看他能否按語法規(guī)則很好地組織句子,連貫地表達思想,能否正確地回答人們提出的問題,能否在不同場合從容不迫地講話,并且聲音洪亮富有表情。因此,要想使幼兒在語言方面有較好的提高,平時就要用各種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一、在游戲中引起幼兒學習詞匯的興趣
幼兒在學習詞匯的過程中,不能讓他們機械地記憶,要根據(jù)幼兒在不同年齡段的特點,有選擇性的選擇一些游戲,讓他們在游戲中、在玩中學習詞匯。如;開始從最簡單的詞入手,我用手分別指著自己的鼻子、脖子、褲子、襪子等,讓幼兒說出它們的名稱,問幼兒:“剛才這些詞中都有一個什么字?”并讓幼兒找一找看一看我們的身上、教室里或家里什么東西的名稱也有“子”字。幼兒很快就可以找出桌子、椅子、扣子、帽子等等。再讓他們想想哪些水果或動物的名字也帶有“子”字。最后,我和幼兒一起比賽,看誰說的帶“子”的名詞多。幼兒對這些活動非常感興趣。我抓住有利時機再做其他游戲,如:說相反意思的詞接龍等,這樣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幼兒能掌握較多的詞匯,并能很好地運用到日常的語言交往中去。
二、在聽故事中培養(yǎng)幼兒正確表達的習慣
每次給幼兒講故事時,我不是講完就算,而是讓幼兒從中吸取語言材料。如:在講完故事《大象救兔子》后,我問幼兒:“三只兔子在樹林里玩得怎樣?(很高興)。從樹林里竄出一只怎樣的老虎?(張著大大的嘴巴、露出尖尖的牙齒、伸出鋒利的爪子)。三只兔子是怎樣向前跑的?(飛快地向前跑)。這種問題能讓幼兒懂得詞句的意思。我還注意盡量選擇一些內(nèi)容豐富有趣能激發(fā)幼兒情趣的作品,這樣幼兒會因為對故事內(nèi)容感興趣,從而在獲得智力和情感上的滿足中,不知不覺地學習故事中生動的語言。
三、指導幼兒看圖講述
我班上的小書架上那一本本幼兒圖書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幼兒,于是幼兒的小天地里就常有一本圖書。幼兒一遍遍地總是看不夠,我就因勢利導,指導幼兒講述。開始時,只讓幼兒講出什么地方、有什么人、在干什么。慢慢地讓幼兒運用恰當?shù)脑~匯對圖上的內(nèi)容準確細致的描述。如:有些什么人?長得怎么樣?表情如何?在做什么等等。再進一步讓幼兒根據(jù)畫面內(nèi)容編出情節(jié),最后口頭編出簡短的有情節(jié)的故事。我再將幼兒所講述的故事整理一下,編成一個完整的故事講給幼兒聽,這樣幼兒由感知積累到模仿,再創(chuàng)造性運用語言,不但口語表達能力有較好的提高,而且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
四、在美術活動中學
我經(jīng)常利用幼兒來園、游戲后的休息時間等,隨手拿筆畫一下簡單的圖畫,請幼兒根據(jù)畫面內(nèi)容說一句話。如:我畫一朵花,讓幼兒回答時能從“花”、“一朵花”逐漸過渡到“草地上有一朵鮮艷的紅花”。或者再添上太陽、小鳥讓幼兒編成一段簡單、通順的話。這樣的活動用不著老師過多準備,但卻能引起幼兒說話的興趣。當幼兒從戶外散步或春游回來,我就讓幼兒說說所觀察到的情景,邊聽邊把他們畫在黑板上:藍藍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一行行的樹……我畫著,讓幼兒看著講著,并比比看誰講的最好聽。鼓勵幼兒把學過的詞用進去,這樣經(jīng)常將“畫”與“話”相結合,使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總之,幼兒期是幼兒學習語言的關鍵期,教師要把握這個時機,抓住一個“勤”字,采取科學的方法和態(tài)度去培養(yǎng)和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多觀察、多模仿、多練習。雖然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方式方法很多,但“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教師可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采用,隨時隨地、形式多樣地對孩子進行訓練,以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 《學前教育》幼教版
[2] 《幼兒園教育》活動與研究
[3] 中國幼兒教育網(wǎng)幼兒語言教育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