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慧玲
摘 要:為了延續(xù)和深化高中化學概念、性質、公式、原理教學,上好一節(jié)習題課要做到課前準備,精選例題;巧設問題,激發(fā)思維;課后反饋,及時糾正;并借助多媒體合理設置聲音、動畫,增強趣味性。
關鍵詞:高中化學;習題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084-01
習題課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化學概念、性質、公式和原理教學的延續(xù)和深化,是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三基”、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何上好一堂習題課,充分發(fā)揮化學習題課的功效,開拓思維、培養(yǎng)能力,這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淺談一些自己的做法。
一、課前準備,精選例題。
課程標準和新教材對知識點的要求降低了,現有的許多參考資料都無法直接應用,過多的實行“拿來主義”,勢必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錯誤導向,使程度好的學生偏廢基礎,追求偏、難、怪;使程度差些的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因此習題的選擇是很重要的,選擇習題要注意到以下方面:
1、習題的選擇要有針對性和典型性
選擇習題時要針對教學目標、考查知識點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況,習題的配備要有階梯性,在難度上分低、中、高三級題型,讓所有學生都有做題的成就感。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化學習題類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讓每個題目都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并注意體現方法和規(guī)律,這樣才能以“點”帶“面”,才能達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醇的催化氧化機理的時候,設計如下習題:
下列醇能否發(fā)生催化氧化反應?若能請寫出反應方程式:
①CH3CH2CH2OH②CH3OH③(CH3)2CHOH④(CH3)3COH
這樣的一道習題既復習了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又能讓學生自主歸納出醇能發(fā)生催化氧化的條件,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2、習題的選擇要有研究性和可變性
習題選擇要“少而精”,要有一定的研究性,不是為做題而做題,要達到“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解歸一,挖掘共同本質”。實際上,我們選擇多變性的習題,學生獲得某種知識、方法或能力后,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改變原題中的條件與問題,進行變式教學,或者一題多解、多解一題開拓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理解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堂巧問,激活思維。
根據心理學原理,學生的注意力不可能長時間持久,一般的中學生一節(jié)課只能集中20~25分鐘左右,如何讓學生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興奮”于課堂的每一分鐘?我就把習題課中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設置成一定的情境或小組活動,讓學生有興趣參與、思考、討論。例如在進行《原電池的原理及應用》專題復習中,首先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畫一個你最熟悉的原電池裝置,標出電極名稱、電子和離子的遷移方向,寫出電極反應式和反應類型??偨Y出原電池構成的條件。”由于是畫自己最熟悉的原電池裝置,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都能切入,保證了全體學生的參與;能力稍弱的學生大多數畫的是最常見的銅鋅原電池,而能力稍強的就再嘗試使用不同的電極和電解質溶液。學生們都很投入地進行分析,基本能夠自己得出結論。 接著筆者進一步提出問題:根據原電池的原理,能否把下面三個反應設計成原電池裝置?畫出裝置圖并寫出電極反應式。
(1)Fe+Cu2+=Fe2++Cu;(2)Fe+2Fe3+=3Fe2+;(3)2H2+O2=2H2O。
顯然,這是原電池知識的具體應用,由于有了前面的訓練,學生在對原電池的結構基本熟悉之后,將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哪個做負極、哪個做正極,選用什么電解質溶液等,思維具有明顯的方向性和目標性,但每一個裝置又都不是那么容易畫,比如第(1)題中,顯然可以用Fe做負極、Cu做正極,但用什么做電解質溶液呢?三個問題始終讓學生處于一種看似簡單,卻又疑惑重重的狀態(tài)中,這種處于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問題充分激發(fā)起學生參與的熱情。至此學生對原電池結構和工作原理的認識有了一個飛躍。
三、有效利用多媒體,上好每節(jié)習題課。
多媒體技術提供了強大的交互功能,利用該功能編制習題,進行習題訓練,使師生都能及時得到化學學習和化學教學效果的信息反饋,以便師生能夠及時進行學習和教學的矯正。對于形成性檢測,以選擇或填空的題型編制習題,課上集體練習,及時出示答案,并合理設置聲音、動畫,增強了趣味性。而利用多媒體課件講解習題,大屏幕投影非常清晰,可以替代小黑板出題或進行過程分析,并且分析時完全可以是動態(tài)的,故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用多媒體編制試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及時反饋學生學習狀況,有多方面優(yōu)點,這也是該技術發(fā)展的趨向。
四、課后反饋,及時糾正。
習題課的效果好壞,可以通過課后作業(yè)來反映。一節(jié)習題課后,布置適量的作業(yè),批改,抽查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并讓學生整理錯誤的習題,典型的問題,收集在自己的“錯題集”上,為以后的二次練習做好準備。教師在設計幾個針對性的練習題,矯正學生的錯誤,亡羊補牢,未為晚也!作業(yè)量要適恰當,題目要有啟發(fā)性,要避免“題海戰(zhàn)術”,不要讓學生淹沒在題海中。例如醇的催化氧化機理,我共布置了5道題目,其中3道必做題,2道選做題。必做題要求全班學生都要完成,以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而選做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量力而行,并和學生說明選做題是有點難度的,但鼓勵學生去嘗試接觸它,挑戰(zhàn)它,大力表揚這些同學,讓他們獲得挑戰(zhàn)難題的快感,讓他們獲得更大的信心。
總而言之,一節(jié)習題課是要求教師潛下心來專研教材,精心設計,不能隨隨便便拿了幾條題目就去“滿堂灌”。一節(jié)習題課,從備課時間來說,是比一節(jié)新授課所花的時間還要多,否則只會照本宣讀,從第一題講到最后一題,淪為只為講難題而上課,這樣的習題課,是失敗的,無意義的。而一節(jié)高效的習題課,能幫助學生掌握解題的方法,從會做一題到會做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