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清
你總能在“混亂”的人群中一眼認出嚴歌苓。精致的淡妝,黑色卷發(fā)隨意地披在肩上,一襲飄逸的白裙更顯身姿婀娜。早已習慣了聚光燈的她面對媒體笑容溫婉,舉手投足間不失從容優(yōu)雅。
這位享譽世界文壇的華裔女作家背后,有著不遜色于她筆下小說人物一般的傳奇故事:年少參軍,從舞蹈演員到戰(zhàn)地記者,經(jīng)過一次婚姻后旅美留學,成為著名作家,嫁給美國外交官……
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使嚴歌苓多年來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創(chuàng)作活力。她以中英雙語創(chuàng)作小說,作品被譯成英、法、日、荷、西班牙等二十余種文字。
嚴歌苓這次從柏林的一堆事務中抽身趕回來,是要助陣宣傳由張藝謀執(zhí)導的文藝大片——《歸來》。
電影《歸來》改編自嚴歌苓2011年問世的長篇小說《陸犯焉識》。當記者問起她對這部電影的看法時,作為原著作者,嚴歌苓毫不掩飾對《歸來》的稱贊:“當我看過《歸來》后,不得不驚嘆,張藝謀切入的角度太刁了,電影完全濃縮了小說最核心的內(nèi)容。”
長篇小說《陸犯焉識》是一部時間跨度近百年的家族史。小說中,嚴歌苓記錄了陸焉識在1920年代到1990年代民族歷史的大背景下漫長起伏、蕩氣回腸的個人經(jīng)歷。她透露,陸焉識的原型來自于家人對于祖父的碎片化記憶。
從早期的《少女小漁》《天浴》,到近期的《金陵十三釵》《歸來》;從《一個女人的史詩》《小姨多鶴》,到《鐵梨花》《當幸福來敲門》,翻看嚴歌苓的作品列表,其中很多都曾被改編成影視作品。
“神經(jīng)裸露”的寄居者
有人說,嚴歌苓之所以屢次受到大牌導演偏愛,是由于她的敘述大多是在對人性殘酷的情感描述達到極致后,又都在邏輯上給予了安撫。正因為如此,非常適合電影故事的講述方式——鋪開崎嶇山路后,即使不柳暗花明,也能峰回路轉(zhuǎn),把情感的寄托作為心理歸屬。
而作品中深刻的情感,最終應追溯到她非同一般的傳奇人生。
“我的經(jīng)歷就像吉普賽人,到處走到處看。每到一個地方。我都不是那里的主人,只是一個旁觀者。正因為這樣的身份形成了我獨特的敏感,如同神經(jīng)裸露在外,所接觸的痛感格外地疼?!?/p>
嚴歌苓出生于上海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著名作家蕭馬。由于成長于一個“文學斷裂”的時代,嚴歌苓學生時代的教育都是在父親的書房里完成的。而“那個時代最終使我毫無選擇地選擇了文學”。
12歲那年,嚴歌苓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作為舞蹈演員在祖國大江南北奔波巡演。而意想不到的是,8年后突然爆發(fā)的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將她送到了前線,當起了一名戰(zhàn)地記者。這讓她發(fā)現(xiàn),原來在一個舞者嚴歌苓的身體里,休眠著一個作家的人格。于是,在調(diào)到部隊的創(chuàng)作組之后,嚴歌苓以軍旅作家的身份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綠血》《一個女兵的悄悄話》,分獲10年優(yōu)秀軍事長篇小說獎、《解放軍報》最佳軍版圖書獎等。直到l98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美國新聞總署在英文版《中國日報》上看到了她的作品,邀請她去美國作訪問研究,當看到美國對藝術家的支持,感受到年輕藝術家在一起激發(fā)出的思想碰撞時,她動了心。
1989年,嚴歌苓懷揣藝術的夢想來到大洋彼岸的美國哥倫比亞藝術學院。她一邊要背負繁重的課業(yè),一邊辛苦地在餐館打工掙錢。那段時間里,她總會有一種“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感覺。
文化的沖擊,表達能力的缺失使得嚴歌苓的內(nèi)心變得越來越復雜,情感越來越豐富。在拼命學習英語的同時。她以留學生的身份開始感受周圍移民的生活,搜集了大量中國先輩移民的故事,以豐富的情感創(chuàng)作出了《少女小漁》《扶?!返纫淮笈泼耦}材為主的小說。其中《少女小漁》一經(jīng)推出便獲得了臺灣《中央日報》第三屆文學獎短篇小說一等獎。
《扶?!穭t講述了一段發(fā)生在舊金山淘金時代的心碎往事。那是一個愛恨交織、物欲橫流的時代,一切都圍繞著神秘的女主人公扶?!粋€基于史實的中國妓女與美國白人少年克里斯的糾結愛情而鋪陳開來。
這部小說得到了美國、英國等國家各大媒體的關注。美國《紐約時報》曾如此評論:《扶桑》是一部以豐富的感性書寫的、令人難以平靜的作品。它呈現(xiàn)出錯綜復雜的種族間情愛,是對神秘莫測的人類情感的一次敏銳的探索性對話。
在美國,嚴歌苓也幸運地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自此,人生在事業(yè)與愛情的雙軌道上快樂行駛。2004年,她跟隨自己外交官丈夫勞倫斯去了非洲。
“非洲是一個可以給我大量時間和思考空間的廣袤土地,同時也提醒我人類很多歷史上或正在進行中的苦難,這樣我就自然而然想起了很多以前一直想寫但是又沒有時間和空間來思考的小說,尤其是一些思考比較深刻的小說。比如《第九個寡婦》《小姨多鶴》?!?/p>
多年來,嚴歌苓跟隨她的丈夫行走了世界多個文化迥異的地方,在不同的文化對照甚至沖突中,她更加清醒地知道“自己是誰”,而這種存在感給予她更多思考的空間。在不斷行走,不斷閱讀,不斷聽說和不斷思考中,她對人性、歷史、民族深深的愛和痛,銘刻在每一個字的靈魂里。翻手蒼涼,覆手繁華。
聚焦中國當下
目前,嚴歌苓開始進行新的寫作嘗試,開始書寫當下的中國。
“我們的社會轉(zhuǎn)型期產(chǎn)生了種種巨變,不斷地產(chǎn)生很好的故事。很多事情我可以從網(wǎng)上看到,我也喜歡聽別人講一些故事給我聽,之前我在國外時還有一個叔叔經(jīng)常給我做剪報,把報紙上有意思的故事剪下來寄給我?!?/p>
她近期推出的新作《媽閣是座城》,就是在書寫當代中國人的生活和情感,她把視角對準了大眾并不熟悉的“疊碼仔”群體。小說主要講述了2008年至2012年,澳門賭場女“疊碼仔”梅曉鷗和3個男賭徒之間的故事。
嘗試這個題材,是因為嚴歌苓有一次回中國,聽到朋友講了一些賭場的故事。“特別是聽到中國最先致富的一些成功企業(yè)家在賭場輸?shù)艚降臅r候,我就覺得特別驚心動魄?!盀榱藙?chuàng)作這部涉及賭博題材的小說,她專程去澳門的賭場里體驗生活,與賭徒談,與“疊碼仔”談,甚至親自賭了幾把?!爸辽賹戇@個故事的時候,我是懂賭博的,才能更有信心。”寫完之后,她拿給賭徒和疊碼仔看,他們連聲稱贊:“寫得太好了!”
如今,嚴歌苓與丈夫定居在柏林,生活清凈﹑規(guī)律。“我每天保持6個小時的寫作時間、早晨一杯濃咖啡,然后帶著狗出門跑步,回來后開始寫作,一直寫到女兒下午放學回家做功課,到晚上和家人共進午餐,有時也會和勞倫斯共飲一些紅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