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會明(河北省霸州市勝芳鎮(zhèn)東方小學065700)
小學語文教學要巧用無意注意
閆會明(河北省霸州市勝芳鎮(zhèn)東方小學065700)
教育心理學把注意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就是人們有意識地對某件事物保持的注意力,無意注意就是指事先無預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時候,學生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覺中會被某種事物吸引,從而將注意力從一件事物上轉(zhuǎn)移到另外的事物上。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正在認真地聽教師講課(這屬于有意注意),這時,突然有某個學生打了一個嗝,同學們就會把注意力不自覺地轉(zhuǎn)移到這突如其來的事件上,這就屬于無意注意。引起這種注意力轉(zhuǎn)移的因素包括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從客觀因素上來講,取決于刺激物的特點,比如刺激物的強度、新奇度等等;從主觀因素來講,人的需要、興趣、情感和精神狀態(tài)都會引起無意注意。根據(jù)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他們的注意力一般保持在十幾分鐘左右,而我們的課堂一般都是四十分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要巧用無意注意,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的效率。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側(cè)重于“教”,往往忽視了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的“學”,實施以“教”為主的策略,進行“滿堂灌”或者“填鴨式”教學,學生屬于“被動”學習,而非“主動”學習,主人的地位無法真正落到實處。我們教師一節(jié)課上下來,聲嘶力竭,身心疲憊,總感到“累”;學生則死氣沉沉,昏昏欲睡,所獲不多。下課的鈴聲一響,學生立即來了精神,到操場上活動去了。課間活動時間一過,回到課堂上,又開始睡眼迷離,開始打瞌睡,尤其是下午的第五節(jié)課和第六節(jié)課時尤甚。
而在新的課程理念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導演的角色,指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嘴去說話,用自己的鼻子去嗅,自己動手親自去做,自己動腦主動去想,自己用心去感悟,自己主動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問題,思考生活中的問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的教學,全程都伴隨著學生主體的全身心投入,學生的注意時間延長了;伴隨著學生在學習中的親身體驗,學生對學習的知識加深了印象,學習效果更加良好。比如,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就常常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引入游戲,調(diào)動學生的注意力,豐富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實效。
在低年級教授漢語拼音的整體認讀音節(jié)時,我就設計了“找朋友”的游戲。將若干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拆分成聲母和韻母兩個組,讓學生參與進來,高舉分別寫有聲母和韻母的卡片,站成兩隊。我通過多媒體讀出一個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讓學生找朋友,找得又快又準的給予小小的獎勵。學生的積極性都非常高,每當我讀出一個音節(jié)時,所有的學生都認真聽,并迅速行動,聲母和韻母組的同學互相找尋,當聲母和韻母合在一起,他們異口同聲地讀出這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時,小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快樂,隨后響起熱烈的掌聲。
課堂教學中,實施了正確、科學的教學策略,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根據(jù)小學生年齡小,感性認知的能力強于理性認知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經(jīng)常從一些課程的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親身體驗,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無意注意,提高教學的效果。
比如在講到《將相和》時,我就找學生分組表演。一組學生表演《完璧歸趙》,一組學生表演《澠池會》,一組學生表演《負荊請罪》。在準備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課文進行充分的了解,對故事中的人物進行充分的把握,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把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學生表演后,我相機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探究:藺相如對趙國做出了哪些貢獻?廉頗是如何看待藺相如的貢獻的?對待廉頗的屢次羞辱,藺相如是如何做的?為什么這樣做?廉頗知道了藺相如的想法后,是如何表現(xiàn)的?我們可以從這兩個人物身上學到哪些品質(zhì)?然后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探究,不僅對課文中的主人公藺相如和廉頗有了深入的理解,還學習到了藺相如為了國家的利益不計個人得失的優(yōu)秀品質(zhì),學習到了廉頗知錯就改的勇氣和藺相如不計前嫌的寬大胸懷。在這個過程中,從課前的表演準備,到課上的即時表演,再到表演后的問題探究,學生一直保持著飽滿的熱情,積極參與到其中,不再感到課堂的枯燥無味,而是興趣盎然。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不善于把握學生的注意力,就無法進行有效地教學;學生如果不注意聽講,就無法提高學習的效率。因此,在教學中,巧用無意注意,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是提高教學實效的有效手段。
(責編張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