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偉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250000)
從電影《地心引力》中的道具談情感化設計
王世偉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250000)
新的一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頒給了《地心引力》,作為一部全球影迷共同關注的一次視覺盛宴里,導演除了情節(jié)、音樂、畫面、動畫、燈光等方面給了人一種全新的震撼之外,道具設計上,從自身的功能角度出發(fā),結合劇情,聯(lián)系了人在浩瀚太空中的行為模式,巧妙地揭示了道具和設計以及人的三者行為上的關系,也給我們帶來了重要的行為反思。
影視;道具;情感化
當人們久居地球,常常仰望星河,不斷贊嘆之虞,也時常有一探究竟的想法,電影《地心引力》就是根據(jù)此類故事改編,該部數(shù)字電影的拍攝,有當前計算機數(shù)字影視發(fā)展作為背景,但也不能忘記其中也有道具概念設計的功勞,導演對于劇情畫面效果和道具的融合是絲絲入扣,根據(jù)劇情的推進,道具的設計和安排也更能體現(xiàn)設計以人為本,注重人的情感方面的需求。筆者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影視創(chuàng)作中道具有關情感方面的設計作用。
作為有一定功能的電影道具,本身就和角色一樣重要,它們要塑造整個空間,是空間的主體,演員的正常臺上活動都會圍繞著道具來展開,所以道具的位置是核心的、主體的。
《地心引力》里,當鏡頭慢慢轉(zhuǎn)入并聚焦到人造天體和幾個宇航員身上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的道具基本上是為了滿足普遍的太空作業(yè)的需要,飛來飛去的空中飛行器,衛(wèi)星外置操作面板,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在這里,每個人穿著笨重的宇航服,但是卻能訓練有素的進行各種太空作業(yè),有一位宇航員甚至可以在打破太空飛行的一個記錄,這些道具就是從人的本能需要方面來進行的道具設計。
飛行推進裝置是宇航飛行中必不可少的一件裝置:現(xiàn)在的宇航服和過去的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不同,保溫、隔熱等方面的技術更加的成熟,為了適應單體在空中的作業(yè),還需要一定的靈活度,因為在失重狀態(tài)下的飛行還是比較困難的,需要練習穿著厚重的宇航服情況下,掌握對于推進器的方向力量的控制,甚至還需要考慮到飛行慣性的問題。該裝置具體的操作是:將飛行推進裝置放在人的背后,通過按扭的操作來控制推進的角度和力度,這樣的操作每一步都是生命攸關的,所以來不得半點馬虎,在太空那樣的環(huán)境里,加上失重的影響,如果裝置的每一個設計的不能滿足特殊環(huán)境下的操作功能上的要求,那都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影片中我們看到了演員喬治克魯尼開始漫無目的的“散步”,不過也正是這樣為了追求創(chuàng)造人類歷史記錄的散步,才能夠讓他對于推進裝置的使用非常嫻熟,能夠精確控制飛行距離和燃料的關系,也為了災難到來之后的逃生做了伏筆。當危險來臨,他不斷尋找同伴,為了營救主角,甚至最后犧牲了自己,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他的飛行推進系統(tǒng)是故事往下發(fā)展的唯一救命稻草,也是因為他的這套裝備,導演刻畫了人類在極其困難的環(huán)境下如何打動觀眾,講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博大的舍己為人的情懷。
道具除了它主體的核心作用,也可以同人的情感方面進行聯(lián)系,這一方面有時候通過物,有時候通過顏色,也可以通過自然界里其他的生物來進行這方面的行為心理暗示。
比如在該部電影里,有關人物飛行的暗示,寄托了無數(shù)人類的情感。人,其實本不能飛行,但是當萊特兄弟讓人在空中有了短暫的停留之后,人的飛行的夢想也就因此而翱翔,不斷挑戰(zhàn)人類智慧、生理的極限。從過去飛行的方式到材料的改進,這期間無數(shù)的飛行技術更新?lián)Q代,滯空的時間和距離也越來越長、越來越遠,以此帶來飛行載物的設備也變的日新月異,每一個國家的宇航局都有自己的造型設備,當在電影里一晃而過的中國航天站出現(xiàn)的時候,不僅僅給女主角一個及其強烈的鎮(zhèn)定作用,也給了千萬中國影迷以鼓舞:這是一種生命本能回歸的唯一依靠,也是人類生存本土情愫的低聲回應。
首先是時空上的反思:人類對于電影時空認知也包括了導演所要塑造這類題材內(nèi)容本身,也有的延伸到了道具上:比如,有時候我們也不能忘記《地心引力》這部片子里面人類所制作的那些衛(wèi)星、航天器,畢竟,沒有這些物質(zhì)化的載體,人類也很難憑借自身翱翔太空。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人造物,讓人類很多夢想轉(zhuǎn)化成了現(xiàn)實,促進了更多的遐想,人類也正是因為不斷的創(chuàng)新研究,在有限的地球空間上不斷的拓展和延伸。但有時候也是因為這些帶領人類超越時空界限的載體,給人類帶來了災難。對于時空方面的研究,人類一直從未停下腳步,不斷新的事物的涌現(xiàn),也會出現(xiàn)一些新的不斷的挑戰(zhàn),這種挑戰(zhàn)有時候是事關人類生死的,影片里女主角到了最后雖然成功逃生,但是對于那深邃太空,也從最后一眼的遙望上,表現(xiàn)了主角極其復雜的人物情感。
然后是物質(zhì)上的反思:在人類社會高速發(fā)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能源消耗已經(jīng)給人類和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敲響了警鐘,尤其是人類。當人類社會經(jīng)歷過美國五六十年代的過度消費,當今天過度包裝還普遍存在的時候,甚至某些因為能源的問題還在戰(zhàn)爭不斷,人類到了今天確實該反思自己,我們從哪里來,未來去哪里。影片里雖然開頭沒有交代人類對于建設空間站的目的,但是這些年的四處尋找外星系生命特征的行為已經(jīng)非常廣泛,在尋求各種資源能源的同時,人類肯定也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危險,但只有當人重新回到養(yǎng)育自己幾萬年的地球的時候,才會有種最踏實的歸屬感,女主角不顧千難萬險,落地之后看著一水、一山、一草、一木,那種深深的情感,結合著灰色的天空,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所以不管未來在哪里,人類還是應該善待地球,善待地球上的所有,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這也是該片給人類最大的反思。
最后是精神上的反思:作為一部人類探索太空的藝術影片,本身就是為了觀眾享用這美好的故事構思:懸念叢生的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的線索,驚險萬分的主角遭遇,也有精致的各種層出不窮的太空影視道具。
美國國際空間站前指令長克里斯·哈特菲爾德在他的著作《宇航員的地球生命指南》一書中,把靶子對準了各種勵志書的空洞樂觀主義。他說,“在太空中飛行,別理什么“往好處想”之類的話,真正管用且必要的哲學是為最壞情況打算”。這部奧斯卡獲獎作品里就是將人類太空中的種種災難就這樣按照最壞的情況,“巧妙”地聚集在了一起,一度讓桑德拉喪失了生活下去的念頭,可是,在一幕幕的回放過去生活的點點滴滴之后,尤其是喬治克魯尼在死后的一次成像,用一瓶酒這樣的小道具,成功點亮了桑德拉的人生,讓她重新振作起來,也從一個側面表現(xiàn)人類這種為了他人犧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影視道具的發(fā)展一直是影視里比較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串聯(lián)了角色行為、心理等方面的活動,在道具設計方面,《地心引力》秉承了美國商業(yè)電影的一關的作風,摒除過多的象征主義,貫徹著美國民族所崇尚的“實用”特征,每一個道具精心設計,反思了人類在未來與物、環(huán)境的關系,這方面充分結合了劇情的發(fā)展。可以說,正是因為影視道具的發(fā)展,人們在看電影的時候,才多了幾分新鮮和踏實的感受,多了一些情感方面的訴求。
[1][美]唐納德·諾曼.《情感化設計》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5(5).
[2][美]唐納德·諾曼.《設計心理學》中信出版社,2010(3).
[3]李硯祖.《造物之美:產(chǎn)品設計的藝術與文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