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檢測尿液標本中紅細胞結果比較分析
趙文祥
【摘要】目的 探討3種常用尿檢方法檢測尿標本中紅細胞的作用和價值。方法 收集5 000例患者分別進行顯微鏡檢測、干化學分析儀及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結果 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的檢測結果與干化學分析儀的檢測結果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結論 3種方法對尿中紅細胞的檢測結果存在差異,干化學法和流式細胞分析法易出現(xiàn)假陰性和假陽性,建議3種方法聯(lián)合應用,以提高尿中紅細胞的陽性檢出率。
【關鍵詞】紅細胞;顯微鏡檢查;流式細胞術
作者單位:138001松原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
尿液有形成分檢測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實驗室檢查項目之一。尿液中紅細胞的準確檢測,是診斷消化系統(tǒng)疾病、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及腎臟疾病的主要方法,也是臨床鑒別診斷的重要依據(jù)。目前臨床上對尿液常規(guī)分析主要采取流式細胞分析術、尿沉渣顯微鏡檢查及干化學分析法。由于每種檢測方法不同的檢驗原理,檢驗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本研究對5 000份尿液標本進行尿液干化學、流式細胞術及顯微鏡聯(lián)合檢測,并對其檢測結果進行分析比較,評價各種方法的優(yōu)劣。
1.1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5年1~3月住院及門診5 000例患者的晨尿中段標本,接收標本時嚴格核對患者姓名、年齡、性別、檢驗單與標本容器標號是否一致,防止人為差錯。5 000例患者中男2 970例,女2 030例;年齡10~81歲。所有標本均要求在2 h內完成3種檢測方法,避免時間過長引起細菌繁殖、細胞溶解等因素對檢測結果造成影響 。
1.2儀器與試劑
干化學分析使用山西亞森FA-100及其配套試紙條;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為日本Sysme的UF-1000i,試劑為配套試劑;顯微鏡使用日本奧林巴斯雙目顯微鏡。
1.3方法
1.3.1檢測方法 (1)尿干化學分析儀。每天開機后先進行室內質控,合格后取試紙條浸入盛有患者尿液標本的一次性尿管中數(shù)秒,取出放置于儀器試紙槽,然后按儀器操作步驟進行檢測,并記錄檢測結果。(2) 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每天開機質控后,按照儀器操作步驟,開始對尿液標本上機檢測,保存數(shù)據(jù)。(3) 尿沉渣顯微鏡檢查。取尿液標本10 ml于刻度離心管中以1 500 r/min離心 6 min,抽出上清液,留取沉淀物0.2 ml鏡檢,先以低倍鏡(100×)觀察,再以高倍鏡(400×)觀察,分別以10個高倍視野下的紅細胞取平均值,并記錄數(shù)據(jù)。
1.3.2判定標準以沉渣鏡檢結果為尿液中紅細胞數(shù)量的“金標準”:以每個高倍鏡下紅細胞超過3個為陽性,對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和干化學分析法的檢測結果作評價。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的紅細胞正常參考范圍為0~25個/μl,干化學分析法以試紙條出現(xiàn)陽性反應為陽性結果。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3種方法檢測尿液標本中紅細胞結果比較
尿干化學法假陽性350例(7%),假陰性 150例(3%);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假陽性20例(0.4%);假陰性200例(4%)。
2.2干化學分析法和UF-1000i檢測結果比較
干化學分析法結果顯示陽性1 704例,陰性3 296例,UF-1000i檢測結果顯示陽性1 324例,陰性3 676例,2種方法檢測尿液中紅細胞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出現(xiàn)檢測情況1和7時,干化學分析和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都為陰性結果3 126例,尿沉渣鏡檢也是陰性3 111例,3種方法檢查都為陰性的符合率為99.5%。故可以建議當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和尿干化學分析儀聯(lián)合檢測尿液標本中紅細胞都出現(xiàn)陰性結果時,可不用沉渣鏡檢進一步檢測,可直接發(fā)出報告[1]。將2種方法聯(lián)合應用,綜合分析可提高尿液中紅細胞檢測的準確度,可適用于大批量的健康體檢標本檢測。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出現(xiàn)檢測情況3時,有350例尿液標本的尿沉渣鏡檢和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儀結果均為陰性,而尿液干化學分析法則為陽性,出現(xiàn)假陽性率為7%。干化學分析法檢測尿液標本中紅細胞的原理是根據(jù)血紅蛋白的亞鐵血紅素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可以催化分解過氧化物,使鄰聯(lián)甲苯胺氧化而呈顯色。其顏色深淺與血紅蛋白水平有關[2]。絕大多數(shù)可以反映尿液標本中有無紅細胞,但不能直觀分析其細胞形態(tài)。本研究1結果還顯示,出現(xiàn)檢測情況5時,有15例患者尿液標本其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均為陰性。而UF-1000i尿流式細胞分析儀顯示為陽性。因為UF-1000i尿液流式細胞分析儀應用紅色半導體激光束照射經過核酸熒光染色后的尿液標本在鞘液分析池中形成鞘液樣本,轉換成的光電信號進行分析和識別,并通過計算得到相應細胞的大小、長度、體積等,同時得到有形成分的直方圖和散點圖,而尿液中出現(xiàn)草酸鈣結晶、酵母菌時,由于其大小和紅細胞接近,可以干擾紅細胞計數(shù),造成假陽性結果[3]。
綜上所述,3種方法對尿中紅細胞的檢測結果存在差異,干化學法和流式細胞分析法易出現(xiàn)假陰性和假陽性,建議3種方法聯(lián)合應用,以提高尿中紅細胞的陽性檢出率。
參考文獻
[1]趙進良,周立芳,湯俊明,等. 5種尿液隱血分析方法的比較[J].臨床檢驗雜志,2007,25(1):54-55.
[2]叢玉隆.尿液有形成分檢查及鏡檢篩選標準的制定[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l,34(6):481-483.
[3]王雙.對于尿液潛血的臨床檢驗結果觀察[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5):173-174.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Methods of Red Blood cells in Urine Specimens Comparative
ZHAO WenxiangLaboratory,Songyuan Central Hospital in Jilin,Songyuan 138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ree kinds of commonly used urine tests to detect the role and value of red blood cells in urine specimens. Methods 5 000 cases were patients with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chemical analyzer, and UF-1000i urine flow cytometer. Results Test results of urine flow cytometry UF-1000i analyzer and chemical analyzer test results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three methods differ on the test results in red blood cells in urine, dry chemical and flow cytometry prone to false negatives and false positives, it recommends three methods in combination, to enhance red blood cells urine positive rate.
【Key words】RBC,Microscopy,F(xiàn)low cytometry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3.116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316(2015)23-0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