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玉蕾(中國廣播網(wǎng))
文 / 劉恩樵(江蘇省昆山國際學校)
從2014年起,包括北京市第166中學在內(nèi)的北京市部分中學,開始進行“研學旅行、游學結合”的課程新模式。效果如何呢?
第166中學高二年級冰心文學班、生命科學實驗班兩個班級在5月初分頭“游學”,歷時五天四夜。冰心班的學生被安排了一條精心擇選的人文線路,走訪浙江紹興的沈園、魯迅故居、蘭亭,福建長樂的冰心文學館以及西溪濕地、三坊七巷等地。無論是沈園里陸游和唐婉凄美詩意的愛情與《釵頭鳳》,還是魯迅故居里印刻著魯迅成長歷程的破落老臺門與兒時樂園——百草園,在學生們看來,此行將成為終身難忘的游學實踐課。
作為冰心文學班的孩子們,這次實地走進福建長樂的冰心文學館,看到冰心奶奶居住的房間和用過的舊物,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感悟著冰心一生踐行的“愛的哲學”。兩年前專門奔著“冰心文學班”來的王睿同學告訴記者:自己走進這個班級,開啟這樣的文學旅程,就是圓自己文學夢想的一次人文遠行。
王睿:在這些真山真水中我們體會到了文人的真實情感,我覺得這樣會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yǎng),而且欣賞了那些時尚的篆刻,我們不知不覺中就記住了很多家具,在山水中的游走和欣賞提高了我們的語文學習興趣,這種形式比上課更加有趣,讓我們的印象更加深刻。
生命科學實驗班的同學們則集中兩天時間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參觀、學習,嘗試了小鼠細胞培養(yǎng)實驗,感受無菌環(huán)境、跟蹤設備等學校里無法達到的高新技術手段。李中石同學說:在國內(nèi)頂尖的科學殿堂里參與實踐、感受科學氣質(zhì),就是為明天能走出自己的“深圳速度”。
李中石:在專業(yè)的實驗室里我們體會到了嚴謹、嚴肅的實驗氛圍,一方面我們走出課本和學校拓寬了視野,另一方面我們也能給自己培養(yǎng)一個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為以后的研究、學習、工作也好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冰心文學班的項東老師介紹說:為了此次游學,他提前一個多月就讓每位同學尋找自己感興趣的選題,如今30篇報告已集結成冊。
項東:我們常常說格物致知,提到了知行合一,這個課程最好的體現(xiàn)就是知行合一。朱熹那個木房子建在樹院底下,我們親自去摸他種的竹子,第一次驚訝地發(fā)現(xiàn)原來竹子是方的,我們才知道知行合一。
不同于走馬觀花、到此一游,短假期實踐課讓同學們在“游”與“學”中打開了人生的長度、拓寬了生命的寬度。目前,北京市已有部分學校開始積極開展研學旅行試點。
延伸文章
一次語文游學課程
文 / 劉恩樵(江蘇省昆山國際學校)
游學這種形式看似簡單易行,排除安全因素的考慮,其實為不使其淪為“只游無學”,還必須掌握切實可行的方法操作技巧。微課形式,不失為一種可借鑒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