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秀臻
(遼寧省丹東市第一醫(yī)院,遼寧 丹東 118000)
針對性護理在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治療中的應用
賈秀臻
(遼寧省丹東市第一醫(yī)院,遼寧 丹東 118000)
目的 探究針對性護理在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治療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我科在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0例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將其隨機分為10例對照組和10例觀察組,其中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治療護理,在此基礎上,回顧分析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患者的臨床狀況、生理、心理等特點給予觀察組患者針對性護理。結果 在10例對照組患者中,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0%,在10例觀察組患者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兩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 針對性護理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幫助患者康復,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子宮瘢痕妊娠;剖宮產;針對性護理
子宮瘢痕妊娠(CSP)是比較少見的異位妊娠,指的胚囊著床于既往子宮切口瘢痕處,即患者在剖宮產后,妊娠組織在剖宮產切口處種植[1]。近年來,隨著剖宮產例數的增多,子宮瘢痕妊娠并發(fā)癥增加,出現大出血、子宮穿孔等癥狀,嚴重時需要切除子宮,對患者健康造成威脅。在子宮瘢痕妊娠治療中,需要及時地針對性護理干預,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并發(fā)癥。本文主要對我院收治的20例剖宮產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進行研究,各對10例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和針對性護理。研究報道如下。
1.1研究資料:研究對象為我科在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0例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所有患者均為子宮下段剖官產術后患者,表現不同程度的流血、腹痛、子宮形態(tài)變化等癥狀,且均有剖宮產史。20例患者年齡均為25~40歲,平均年齡為(32.4±1.7)歲,剖宮產術后1~7年,平均為(4.6±2.1)年,孕次2~4次,停經時間38~70 d,平均為(55.1±6.3)次。同時,20例患者,8例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7例宮腔鏡下治療,5例藥物治療加清宮術。將20例患者隨機分為10例觀察組與10例對照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健康狀況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可進行有效比較。
1.2護理方法:對1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治療護理,如藥物指導、手術護理等。在此基礎上對給予觀察組患者針對性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護理。子宮瘢痕妊娠使患者面對一定的切除子宮的風險,且手術治療引發(fā)大出血,患者心理壓力大,在得知病情后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影響正常治療。對此情況,護理人員應積極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全面、耐心講解該疾病的治療水平、治療安全性等,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擔憂[2]。同時,針對不同文化層次、年齡、生育史患者,進行不同的健康宣傳、心理教育,講解藥物注意事項、手術注意事項等,提高治療依從性。
1.2.2手術護理。在宮腔鏡術、子宮動脈栓塞術等護理中,應根據手術情況,進行術前、術中、術后護理。術前,向患者講解手術注意事項、手術意義及治療成功案例,使患者配合治療,并做相關的超聲檢查、實驗室檢查等,禁食6~8 h。在手術過程中,密切急監(jiān)測患者血壓、心率等,并建立靜脈雙通道,且準備好搶救藥品、設備,做好輸血、補液準備。對于清宮術患者,需要手法輕柔,及時辨認清宮物量,注意孕囊周圍情況,防止子宮穿孔[3]。在術后護理中,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生命體征,吩咐患者臥床休息,對于宮腔鏡術患者,協助患者翻身,觀察陰道流血情況。對于子宮動脈栓塞術患者,穿刺點加壓包扎8 h,觀察患者皮膚顏色、穿刺點敷料滲出等情況,定每個1 h觀察患者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及時記錄患者下肢運動、疼痛情況,通知醫(yī)師,并對下肢疼痛者進行25 mg雙氯芬酸鈉利多卡因肌內注射。
1.2.3藥物及出院指導。對于藥物加清宮術護理患者,以通俗語言告知患者用藥原理、注意事項,并鼓勵患者在服藥后多飲水、食高維生素、高蛋白食物,并注意口腔衛(wèi)生[4]。同時,積極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服藥藥物出現的不良反應,告知醫(yī)師,給予針對性治療。在患者出院后,指導患者自我護理,注意陰部衛(wèi)生,勤換內褲,禁盆浴、性生活3個月,并避孕1年,定期到醫(yī)院復查,了解康復情況。
1.3觀察指標: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出現的發(fā)熱、惡心、腹痛等并發(fā)癥。
1.4統(tǒng)計學處理:在處理本次的研究結果的過程中,統(tǒng)計數據處理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2.0進行,用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并用χ2檢驗,用()表示計量資料,且用t檢驗,經過數據處理,當P<0.05時,表示數據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10例對照組患者中,出現1例腹痛、1例惡心、1例發(fā)熱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0%。在10例觀察組患者中,出現1例腹痛、0例惡心、0例發(fā)熱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兩組差異顯著(χ2=37.953,P=0.031)。
剖宮產后子宮切口瘢痕妊娠具有較大危害性,且發(fā)病機制不清楚,發(fā)病率高,多采用手術治療、聯合治療等方法。由于患者癥狀嚴重程度、學HCG水平、孕周大小不同,治療需根據患者具體采取合理治理方案,并給予針對性護理,提高治療效率[5]。
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向患者提供心理護理、手術護理、藥物指導、出院指導等針對性護理。護理人員積極協助醫(yī)師,結合患者臨床資料,密切觀察患者陰道流血、腹痛、血肝腎功能等情況,配合醫(yī)師積極手術護理。同時,在護理過程中,應完善各項檢查,觀察生命體征,加強B超復查,降低誤診率,及時治療,并幫助患者做好避孕、衛(wèi)生等措施,減少并發(fā)癥,保全子宮。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剖宮產后子宮切口瘢痕妊娠治療患者,可明顯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治療安全、可靠,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
[1] 王翔.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3,22(4):128-143.
[2] 劉楊,費秀珍,趙霞,等.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宮腹腔鏡聯合手術的護理配合[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48(32):4000-4002.
[3] 張蕾華.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介入治療的護理[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1,20(z4):254.
[4] 王紅麗,蔣年志.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觀察及護理[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1,18(1):100-101.
[5] 李麗,陳成鳳.子宮瘢痕妊娠治療效果觀察與護理[J].安徽醫(yī)學, 2014,35(7):1012-1013.
R473.71
B
1671-8194(2015)33-02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