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芳
剖宮產術后腹脹的護理
楊會芳
目的 探討剖宮產術后腹脹的護理對策。方法 將286例剖宮產術后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143例。實驗組給予術后早期正確的宣教、早期飲食、按摩、早期活動以及靜脈止痛泵自控止痛;對照組術后給予常規(guī)護理, 肛門排氣后進食, 術后給予哌替啶50 mg肌內注射。對兩組產婦的腹脹發(fā)生率進行比較。結果 實驗組的腹脹發(fā)生率35.66%, 明顯低于對照組60.14%,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剖宮產術后給予早期正確飲食及活動指導、腹部按摩、有效止痛是避免和減少腹脹并發(fā)癥的有效措施, 臨床可積極應用。
剖宮產術后;腹脹;護理
剖宮產作為產科通常選擇的一種解除孕婦及胎兒危急狀態(tài)的有效方法。剖宮產術呈逐年上升態(tài)勢, 我國剖宮產率已達到50%以上, 腹脹是剖宮產術后常見并發(fā)癥, 腹脹可影響產婦的舒適度、進食、休息、切口愈合及機體康復等[1]。作者為探討剖宮產術后腹脹產生的護理干預對策, 選擇本科2012年5月~2014年11月行剖宮產的產婦286例進行護理干預, 獲滿意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科2012年5月~2014年11月行剖宮產的產婦286例, 產婦年齡23~42歲, 平均年齡27歲;產婦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9周;初產婦211例, 經(jīng)產婦75例;手術時間1~2 h, 平均手術時間1.2h。均為采用硬膜外麻醉的剖宮產術。將286例剖宮產術后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143例, 對照組143例。兩組患者年齡、孕齡、胎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實驗組給予術后早期正確飲食、腹部按摩、早期活動指導及靜脈止痛泵自控止痛;對照組給予術后常規(guī)護理, 肛門排氣后進食, 術后給予哌替啶50 mg肌內注射。對兩組產婦的腹脹發(fā)生率進行比較。
1.3 臨床護理
1.3.1 術前護理干預 孕婦術前大多精神緊張, 擔心手術疼痛及自身與胎兒的安全, 護理人員首先應給予心理安慰及護理干預, 安慰患者, 對手術方式及過程給予適當?shù)慕榻B,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情緒, 緩解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壓力[2]。告之患者術后可能會發(fā)生的并發(fā)癥(如排氣、排便障礙、腹脹等)及醫(yī)護人員會采取有效措施, 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復。對選擇剖宮產的孕婦, 要做好飲食指導, 盡量吃高能量、少渣、易消化飲食, 避免低能量、多渣、不易消化飲食, 術前6 h應禁食水。
1.3.2 術中護理干預 告之患者, 行剖宮產術術中麻醉, 除下半身麻醉外患者意識完全處清醒狀態(tài)。手術中的麻醉抑制可導致術后腹脹, 可通過加快麻醉藥的排泄速度來促進產婦的及早恢復。術中常因胎兒娩出、產婦興奮、說話多, 造成腸道積氣增多, 引起腹脹。應勸慰產婦, 控制情緒, 避免講話過多。
1.3.3 術后護理干預對策
1.3.3.1 去枕平臥6 h, 可以預防低顱壓綜合征, 還可緩解患者的情緒。剖宮產術后由于麻醉抑制的作用, 胃腸道蠕動功能被抑制, 應于術后6 h鼓勵患者多進食流質, 如白開水、米湯等, 但忌牛奶、豆?jié){等, 禁食牛奶、糖水、甜果汁等可引起腹脹的食物。少量飲水時避免吸管空吸造成咽下空氣過多引起腹脹。術后1 d 如患者無明顯腹脹, 應鼓勵進食半流質,如稀飯、蛋花湯、面條等, 品種多, 清淡易消化, 多食粗纖維食物, 適當?shù)娘嬍炒碳た纱龠M胃腸蠕動功能的恢復, 加強宣教, 做好解釋, 進食得當, 對促進胃腸蠕動功能的恢復有益。
1.3.3.2 告之患者和家屬, 于產后6 h 適當翻身, 抬高床頭促進腸蠕動, 少說話, 少呻吟, 閉嘴用鼻子呼吸, 以防止空氣吸入, 鼓勵患者適量床上活動, 勤翻身, 每2小時進行1次,并指導產婦做床上下肢伸屈運動, 多做活動會使麻痹的腸肌蠕動功能恢復得更快, 而減少腹脹的發(fā)生。術后1 d 給予做電解質檢測, 及時糾正低鉀低鈉現(xiàn)象, 并隨時監(jiān)測血鉀的變化[3]。
1.3.3.3 協(xié)助產婦下床活動, 勤翻身, 做腹部按摩。腹部按摩方法:操作者站患者左側, 患者仰臥位, 兩腿屈曲, 自回盲部開始循結腸走行向上、向左、向下進行按摩推揉[4], 促進腹肌放松。按摩手法要得當, 應遵循由慢到快, 由弱到強的原則, 以患者自我感受適宜而定,2次/d, 早晚各1次[5]。腹脹明顯患者遵醫(yī)囑予以肛管排氣、口服莫沙比利, 促進腸蠕動的恢復。如腹脹明顯可腹部熱敷或艾灸肛管排氣、123液灌腸(50%硫酸鎂30 ml, 甘油60 ml, 溫開水90 ml)開塞露灌腸。
1.3.3.4 術后麻醉作用消失后產婦會感到切口疼痛。護士應耐心解釋疼痛的原因及誘因, 指導產婦勤翻身, 多活動,咳嗽時輕按腹部兩側以減輕疼痛, 系腹帶減輕手術切口的張力, 協(xié)助產婦取舒適臥位, 教會產婦作深呼吸, 分散注意力等;提供安靜舒適的病房休養(yǎng)環(huán)境, 減少不良因素刺激, 促進睡眠, 必要時遵醫(yī)囑可給予止痛藥物。實驗組患者使用鎮(zhèn)痛泵自控止痛, 教會患者及家屬正確使用方法, 活動時應注意防止鎮(zhèn)痛泵脫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χ-±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發(fā)生腹脹51例, 發(fā)生率35.66%, 對照組發(fā)生腹脹86例, 發(fā)生率60.14%,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產后腹脹主要是因術中腸管受到激惹、腸蠕動減弱所致。①剖宮產手術多為急癥手術, 術前腸道準備工作不充分, 多數(shù)術前6 h內有進食史, 腸道內食物殘留, 易導致腹脹。②術中因進入產程、懼怕疼痛者大聲叫喊、屏氣、咽入大量氣體而加重腹脹。剖宮產術多采用硬膜外麻醉??捎绊懳改c蠕動功能, 手術中刺激也使胃腸功能抑制[4]。術中出血導致鉀離子流失, 所致低鉀血癥也是腹脹發(fā)生的原因之一。③術后原因:a.胃腸道內食物長時間存留產生大量的氣體, 增加了腹脹;b.術后使用鎮(zhèn)疼藥物, 也對腸蠕動的恢復有影響;c.產婦由于怕刀口疼痛, 不主動活動, 使腸蠕動恢復減慢, 導致腹脹。過去認為剖宮產術后必須等到肛門排氣后方能進食。實際上, 因腸道內沒有食物刺激, 蠕動恢復更慢, 有的甚至長達48 h無肛門排氣。作者通過針對病因的護理干預工作,做到及時、正確的指導, 包括術前健康教育, 術后耐心協(xié)助,悉心護理干預, 減少了術后腹脹的發(fā)生率[6]。
綜上所述, 剖宮產術后及時給予早期進食、早期活動、有效術后止痛, 同時腹部按摩對于預防剖宮產術后腹脹是行之有效的護理措施, 對術后康復、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值得推廣應用。
[1] 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45.
[2] 陳愛民, 倪浩婷.剖宮產術后腹脹的護理.黑龍江醫(yī)藥,2009,22(5):739-740.
[3] 俞大方. 推拿學.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5.
[4] 鄒恂. 現(xiàn)代護理新概念與相關理論.第3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10.
[5] 黃醒華.對剖宮產術的思考.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19(7):385-388.
[6] 楊令娟, 張永.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婦產科術后胃腸功能抑制80例.陜西中醫(yī),2004,25(11):98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134
2015-01-16]
453000 新鄉(xiāng)仁愛婦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