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笑春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呼吸內科,江蘇 蘇州 215006)
PBL教學在醫(yī)學生呼吸內科臨床實踐中的應用與探索
沈笑春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呼吸內科,江蘇 蘇州 215006)
PBL教學;醫(yī)學生;呼吸內科;臨床實踐;應用;探索
臨床實踐是培養(yǎng)醫(yī)學生向臨床醫(yī)師過渡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醫(yī)學生培養(yǎng)中重要的醫(yī)學育過程。良好的臨床思維能力對于醫(yī)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教學模式的研究是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的重中之重,國外醫(yī)學教育界常常從教學模式的研究出發(fā),進而發(fā)展為系統(tǒng)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1]。問題式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現(xiàn)實世界的問題、由學生思考,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2]。我院呼吸內科自2009年開始,在臨床實習教學中也結合本院實際逐步應用PBL教學方法并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和體會。
所有的PBI教程均分為教師版與學生版。教師版包括教學目標、提示用問題、案例摘要、患者的檢查結果、 疾病的診療方案,相關知識點與學員討論要點等。學生版只包括患者的病史及相關的檢查結果。撰寫的PBL案例來源于臨床工作中的真實病例,下面以具體的案例《咯血》闡述PBL教學結合多媒體直觀教學法在呼吸內科臨床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1.1教學目標:掌握咯血產(chǎn)生的原因,基本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變化,診斷及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結合本例患者實際情況,還需指導學生學會在為咯血患者實施急救過程中人員的分工與合作,體現(xiàn)團隊精神;能夠為急診入院的咯血患者提供正確的處理措施;能夠預防并及時發(fā)現(xiàn)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并能正確處理;并能夠為患者提供細致的人文關懷。
1.2案例描述。患者,男性,66歲,因“咯血半小時”夜間10點急診。情景1:初步采集病史結果如下:患者半小時前咳嗽后咯血,量約5~6口,色鮮紅,無發(fā)熱、無惡心嘔吐,二便正常。既往有高血壓病史,有長期吸煙史。查體:T 37.8 ℃,P 105次/分,R 16次/分,BP 100/70 mm Hg,神清,平臥位,無皮疹和發(fā)紺,淺表淋巴結未觸及,鞏膜不黃染,頸軟,頸靜脈無怒張,心界不大,心率105次/分,右下肺可及濕啰音,腹平軟,肝脾未觸及,下肢不腫。X線檢查:右下肺可見片狀模糊影,心影不大。提問學生假如你是值班醫(yī)師,請問你該怎么做?應立即采取的急救措施是什么?學生回答過程中,教師還可結合如下問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該疾病的認識:①哪些疾病可以有咯血的表現(xiàn)?②咯血與嘔血的區(qū)別有哪些?③患者咯血的原因可能是什么?④如果你是接診醫(yī)師還會重點詢問哪些病史,關注哪些體征?⑤如果你是接診醫(yī)師會讓該患者做哪些檢查。情景2:醫(yī)護人員指導患者取患側臥位,并做好解釋工作,消除患者的緊張和恐懼心理,同時,還鼓勵患者咳出滯留在呼吸道的陳舊性出血,以免造成呼吸道阻塞和肺不張。并給與止血敏、止血芳酸藥物治療?;颊咴谒幬镏寡委煏r,突然再次咯血,量約200 mL,并伴有咳嗽,此時患者呼叫護士,護士叫醫(yī)師,醫(yī)師該怎么做?教師在提問過程中同時指導學生馬上到床邊,察看患者,詢問病情;進行重點項目的體格檢查;能判斷出患者發(fā)生了大咯血。本部分的教學目標:①咯血的一般診斷策略,②大咯血的標準是什么?③大咯血有哪些并發(fā)癥?應如何防治?情景3:進一步的檢查結果提示:患者紅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均低于正常范圍,動脈血氣提示pH值7.30,氧分壓:75 mm Hg,二氧化碳分壓:42 mm Hg,標準碳 酸氫鹽(SB):22 mmol/L,血凝常規(guī)未提示明顯異常,胸部CT提示右下肺支擴樣表現(xiàn)。教師可提問學生:①你怎樣看待該患者的這份血常規(guī)檢查結果?②咯血的病理生理特點是什么?③你認為該患者目前應行哪些特殊檢查及治療?本部分教學目標:咯血患者經(jīng)支氣管鏡可進行哪些治療?如何應用動脈栓塞法治療大咯血?動脈栓塞治療大咯血有哪些并發(fā)癥?如何防治?(多媒體:大咯血病理解剖、病理生理三維動畫,臨床實例氣管鏡及動脈栓塞治療圖片)。
將實習學員每(5~6)人分為一組,在每一部分病案討論時輪流擔任組長。課前,學員根據(jù)所提問題,通過網(wǎng)絡、圖書館等途徑查找相關教材、文獻、資料,由組長組織討論,每位學員提出意見并做好相關記錄,同時記錄未能解決或有疑問的問題。課上帶教老師分析、總結,并組織全體小組成員討論。PBL結合多媒體教學后,組織每一位學員跟隨教員參與全程管理一名咯血患者,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具體臨床工作。臨床實踐結束后,由帶教教員組織學員再次分析總結相關病例與相應知識點,并答疑解惑。
運用PBL教學結合多媒體直觀教學法2個月后測定學員的專業(yè)考試成績,對呼吸內科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臨床工作的信心與興趣都高于以往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的學員。學員反映這種教學形式有助于學習主觀能動性的調動,有利于自我更新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應用新知識分析、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對抽象的醫(yī)學概念形成感性的認識、并加深了理解。
采用PBL教學方法在醫(yī)學生的呼吸內科臨床實踐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總結其中的原因如下:①精心選擇具有代表性的PBL案例,并且均來源于臨床帶教老師親身診治過的患者,而不是虛擬或來源于文獻中的病例;②PBL案例按照患者的病情演變與診療過程展開,借助多媒體等多種手段使學員迅速進人醫(yī)師的角色。在教師巧妙設計問題的引導下,幫助學員全面、深入的理解相關知識;③PBL案例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使學員掌握基本知識點,并培養(yǎng)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臨床思 維能力,指導學員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對于患者的現(xiàn)實臨床醫(yī)療工作中。
在PBL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反饋信息的接收、再理解,學生能夠不斷交流、辯論。因此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既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又培養(yǎng)良好的溝通技能。同時還鍛煉了學生們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獻檢索、查閱資料的能力;歸納總結、綜合理解的能力;邏輯推理、口頭表達的能力等,這些將對今后開展臨床工作和科學研究等打下良好基礎。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呼吸內科臨床實踐中應用PBL教學法有助于醫(yī)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但也存在一些需改進的地方。在PBL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與以往完全不同,教師在PBL教學法中設計撰寫病例過程中不但需要診斷學知識,還要用到大量基礎知識以及臨床知識如內科學、外科學等。PBL教學還對教學時間有較多要求,同樣的教學內容所要求的課時可能是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2~3倍。帶教老師既要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又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有針對性的設計各種臨床問題,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性,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培養(yǎng)初步的臨床思維能力,為今后的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1] Bhattacharya SK,Karmacharya PC.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ahybrid problem-based learning curriculum[J].Med Edu,2008,42(5):518.
[2] 杜永亮,趙杰,李海泉,等.病案式聯(lián)合PBL教學法在呼吸內科教學查房中的應用[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3,3(15):272-274.
R4
A
1671-8194(2015)32-0279-02
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