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靈芝
探究擠出滾圓法制備中藥微丸的效果
肖靈芝
目的研究擠出滾圓法在制備中藥微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查閱相關文獻, 結(jié)合當前該領域研究的成果, 從處方來源、制備工藝等方面分析擠出滾圓法在制備中藥微丸中的應用效果及前景。結(jié)果擠出滾圓法制備中藥微丸工藝簡單、材料易得, 已經(jīng)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結(jié)論擠出滾圓法制備中藥微丸可行性高, 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
中藥微丸;擠出滾圓法;應用前景
中藥微丸是指直徑在2.5 mm以下的球形、類球形中藥制劑, 與常規(guī)制劑相比, 中藥微丸比表面積大、流動性好、生物利用度更高, 在包衣后可減少藥物的刺激性, 擴大適用范圍[1]。中藥微丸的諸多優(yōu)勢, 使其成為中藥制劑新的研究熱點。本文對擠出滾圓法在制備中藥微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研究, 現(xiàn)綜述如下。
1.1 單位中藥制備的微丸 單位中藥制備的微丸, 原料通常為從藥材中提取的活性單體及有效部位, 再增加合適的輔料后制成微丸。該類微丸所含的單味中藥的精華成分比重較大, 因而可以更加有效的發(fā)揮療效。有研究者利用雷公藤提取物制成了胃漂浮緩釋微丸, 使小腸上段對藥物的吸收更加充分, 且降低了服藥次數(shù), 減少了藥物的毒副作用[2]。
1.2 中藥復方制備的微丸 中藥復方是祖國醫(yī)學的精髓,將中藥制劑制成服用方便、利用率高的微丸也是祖國醫(yī)學與時俱進的體現(xiàn)。與單味中藥制備的微丸相比, 中藥復方在制備微丸時需要考慮不同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保持藥物穩(wěn)定性等問題。有研究者將復方桔芩制成微丸, 并進行防潮處理,避免了粉末藥劑易吸塵、流動性差的缺點, 藥物穩(wěn)定性也大大提高[3]。
2.1 制備流程 擠出滾圓法是國際通用的微丸制備方法,該方法操作簡單, 制備的微丸顆粒均勻, 圓整度高。其流程主要包括干粉混合、軟材制作及擠出、擠出物滾圓和干燥,其中, 控制軟材內(nèi)水分是制備的關鍵步驟。相比西藥, 中藥材成分更加復雜, 吸濕性較強, 因此, 采用擠出滾圓法制備中藥微丸要更加嚴密的考慮工藝參數(shù)與輔料的影響。
2.2 擠出滾圓法制備中藥微丸的影響因素
2.2.1 處方因素 ① 稀釋劑是擠出滾圓法制備微丸的重要輔料, 主要包括淀粉、乳糖、纖維素等。不同輔料的吸水力、保水力、膨脹性等會對微丸制備的硬度、強度、圓整度產(chǎn)生重要影響。微晶纖維素是當前最為常用的輔料, 可滿足絕大多數(shù)微丸的制備需求。② 粘合劑與潤濕劑的選擇, 在潤濕狀態(tài)下, 粉末物料會聚結(jié)在一起, 呈現(xiàn)一定的粘性, 粘性越大,擠出成丸的難度也就越大, 潤濕劑與粘合劑的抗粘作用無疑是制備微丸的重要手段, 但是, 潤濕劑用量過多或過少也會使微丸制備產(chǎn)生較大的困難。③藥物性質(zhì)及載藥量, 藥物性質(zhì)對微丸的制備有很大影響, 中藥常采用粉末物料, 其粉碎程度對擠出滾圓過程有很大的影響, 粉碎程度越細, 微丸的圓整度也就越好, 但其堆密度也就越大, 因為流動性會較差,不利于均勻混合。載藥量對藥物效果有決定性影響, 但輔料卻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載藥量, 因此, 對于微丸的成型性和載藥量, 要綜合進行考慮。
2.2.2 工藝因素 ① 擠出是制備微丸的關鍵步驟, 擠出速度越快, 生產(chǎn)效率也就越高, 但也會導致物料不緊密, 微丸粒徑和圓整度也會降低, 而擠出過慢則會導致耗時長, 效率低, 也會導致物料過熱, 粘性增加。② 滾圓速度與滾圓時間。滾圓過程也就是使條狀物料變?yōu)榍驙畹倪^程, 且過程中要使水分均勻分布在顆粒內(nèi), 滾圓速度低會導致剪切力不夠, 物料難以成為微丸, 滾圓速度快, 則會將物料減碎, 水分不均勻分布。在一定時間范圍內(nèi), 滾圓時間越長則微丸圓整度越好, 但過長的滾圓時間并不會更好的改善微丸的圓整度, 且會降低溶出度。③滾圓機載藥量。滾圓筒內(nèi), 在滾圓速度一定時, 載料量越大則微丸受到的剪切力、離心力越大, 因此,當載料量過大時, 會有部分粒子無法獲得足夠的離心力與剪切力, 切回相互粘結(jié), 當載料量不足時, 微丸受力不均, 粒徑不一。
粒度、脆碎度、圓整度, 微丸表面狀態(tài)與內(nèi)部結(jié)構, 微丸的流動性、溶出速度等是評價中藥微丸的主要指標。但當前適合中藥微丸體內(nèi)評價的模型還較少, 尤其是緩控釋微丸的適應性還不夠明確[4]。此外, 中藥微丸當前的制劑標準也不夠健全。因此, 對中藥微丸藥理效應、藥物代謝動力學的評價還需進一步研究。
祖國醫(yī)學史上很早就存在微丸制劑, 如喉癥丸、六神丸等, 但上市的很少, 原因主要在于中藥本身成分復雜, 制備工藝有待提高等。隨著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 中藥微丸的制備水平明顯提高, 并從單味中藥制備微丸向復方緩控釋微丸發(fā)展。近年出現(xiàn)的中藥微丸有決明子微丸、黃柏微丸、乙肝解毒微丸等。
由于微丸優(yōu)點眾多, 國內(nèi)外對此愈加重視, 采用國外先進的制備技術來制備中藥微丸, 必然會促進中藥微丸制劑的飛躍。隨著我國制備與輔料技術的發(fā)展, 擠出滾圓法必然會成為制備中藥微丸的首要選擇。
[1]李婭, 張霞, 鄭傳莉, 等.擠出滾圓-流化床包衣法制備決明子微丸的研究.中國現(xiàn)代應用藥學, 2011, 28(11):1010-1013.
[2]施之琪, 王洛臨, 杜建平, 等.擠出滾圓法和空氣懸浮包衣法制備丹七有效部位腸溶微丸.廣東藥學院學報, 2012, 28(2):117-121.
[3]盧芳, 賴春花, 潘俊杰, 等.擠出滾圓法制備三七總皂苷微丸及其性質(zhì)考察.江西中醫(yī)學院學報, 2010, 22(3):46-48.
[4]黃洋, 賈曉斌, 朱靜, 等.物料粉體學性質(zhì)與中藥微丸成型性相關性研究.中國中藥雜志, 2010, 35(23):3136-313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4.179
2014-06-03]
472000 河南省三門峽市中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