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娟 李文剛 岳 磊 隋 超 焦福林 任毅菲(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畜牧獸醫(yī)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
規(guī)模豬場的生產現(xiàn)場管理
吳志娟李文剛岳磊隋超焦福林任毅菲(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畜牧獸醫(yī)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
摘要:現(xiàn)代化規(guī)模豬場一般投資金額較大,并分成幾個功能區(qū),但決定豬場效益的關鍵在于做好生產區(qū)各豬舍的現(xiàn)場管理,應通過各類豬舍的各個管理指標,做到豬場的量化管理。
關鍵詞:豬場分區(qū);生產現(xiàn)場管理;人員管理;定員;指標
規(guī)模豬場的生產現(xiàn)場管理是現(xiàn)代豬場管理中最主要的一環(huán),搞好豬場現(xiàn)場管理才能使養(yǎng)豬生產正常進行,減少發(fā)病率,減少死亡率,減少飼料和人員浪費,才能取得預期的效益。在當前豬價低迷、養(yǎng)豬效益較差的形勢下,進行有效的現(xiàn)場管理,可以將豬場虧損降至最低。
規(guī)模豬場投資較大,一個基礎母豬存欄量500余頭、年產萬頭肥豬的豬場,投資金額超過一千萬元,而且一般是小而全,大小豬只都在一個區(qū)域內飼養(yǎng);如果投資金額更大,母豬存欄更多,就應實行多點式設計,即把公豬站、母豬場、仔豬場、育肥豬場、飼料廠等相對分開,相互距離數千米,進行專業(yè)化生產。
根據豬場建設的要求,一般豬場選址后,都要進行合理的分區(qū)。較小的規(guī)模豬場(年產萬頭左右)一般可以分為辦公管理及生活區(qū)(位于上風頭,有消毒通道與生產區(qū)相連)、生產區(qū)(出豬臺應設在肥豬舍附近的外墻邊,有專門道路通往大公路)、生產輔助區(qū)、隔離舍及糞污處理區(qū)(位于下風向、地勢較低的地方,以避免疫病傳播和環(huán)境污染)。
2.1辦公管理及生活區(qū)
辦公管理及生活區(qū)包括辦公、食堂、職工宿舍等。原則上,辦公人員非特殊情況,不得隨意進入豬場生產區(qū),但豬場技術員(飼養(yǎng)管理人員、獸醫(yī))必須每天進入生產區(qū)進行巡查,每次進入都要進行消毒;豬場廠長、副廠長應不定期地到生產第一線了解豬場現(xiàn)場生產情況,也要消毒后才可進入。
2.2生產輔助區(qū)
生產輔助區(qū)包括飼料廠及倉庫、水塔、水井房、鍋爐房、變電室、車庫等。這部分人員一般不進入生產區(qū),但是飼料運輸人員和運輸飼料的車輛需要消毒后才能進入。這部分管理很繁雜,也很重要,主要要求滿足供應,不得隨意斷料、斷電、斷熱、斷水。飼料運輸人員特別是組長應當做好記錄,做好每天各類飼料的需要登記和供應記錄,以紙質匯總上報或錄入電腦交予有關管理部門或人員,與各豬舍組長做好飼料需求和供應的交接簽字。
2.3隔離舍及糞污處理區(qū)
隔離舍及糞污處理區(qū)包括病死豬處理室、污水處理或沼氣池設施、有機肥生產設施等,并應設專人管理。原則上,進入該區(qū)的動物一律不得再返回生產區(qū);為節(jié)約用水,處理后的中水可經消毒處理后進入專設的管道,用于豬舍沖洗;管理沼氣池首先要注重安全,注意防火,特別要注意,工人進入沼氣池清除沼渣時,必須戴防護器具,嚴防窒息中毒事件的發(fā)生,事實上,此類事件屢見不鮮。
上述區(qū)域具體管理因部門分類較多,各有職責,這里不再細述。
2.4生產區(qū)
生產區(qū)包括消毒更衣室消毒池、藥房、獸醫(yī)室、各種豬舍、出豬臺、維修及飼料倉庫、值班室等。
2.4.1消毒更衣室及消毒池的管理
消毒更衣室及消毒池要設專人管理,監(jiān)督人員出入,保證消毒后才能進入;負責更衣室的衛(wèi)生;負責出入人員工作服、防水鞋的發(fā)放、收集、洗滌、消毒;做好消毒藥品的投放、配制,及時更換消毒池的消毒藥、水;還應監(jiān)管生產區(qū)人員上班出勤情況,每天上報有關部門,入內人員外出,要有組長或技術員的簽字方能準行。
2.4.2各豬舍的管理
⑴公豬舍
公豬舍應配備公豬飼養(yǎng)員和配種員。公豬飼養(yǎng)員要精心管理好公豬,按需加料,一日3次;每天注意豬舍的溫度、濕度、有害氣體含量,合理開關通風設施,不可使公豬舍過冷、過熱(溫度應保持在15~25℃之間)和氣體渾濁;仔細檢查飲水器,看其是否正常出水,料槽中有無剩料和積料發(fā)霉,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觀察公豬的采食、排泄、呼吸、起臥、精神狀態(tài)等是否正常,發(fā)病時及時報告治療;清理消毒圈舍,防止圈欄或舍外積糞尿污水,不必每日沖洗(防止潮濕、費水,造成污水處理費用加大),但需定期沖洗消毒;要注意加強公豬的運動以增強體質,不得踢打或用棍棒粗暴對待公豬,應經常給公豬刷拭身體,與所管公豬友好相處,以便于驅趕配種或采精,每次配種后可給公豬加喂1~2顆生雞蛋補充營養(yǎng)。
配種員要掌握公、母豬系譜,了解母豬舍母豬的發(fā)情情況,做好配種記錄,還要每周對所使用的公豬進行一次精液品質檢查,不合格者不得參加配種,要熟練掌握采精、化驗、配種等技術,與飼養(yǎng)員和諧相處,有問題時負責指導管理公母豬舍工作,以便于工作的正常進行。
⑵妊娠母豬舍
組長在管理好所管豬只的同時,聽從技術員安排,督促其他飼養(yǎng)員做好工作。飼養(yǎng)員應每日2~3次按量加料(可安裝自動料線);仔細檢查飲水器、料槽,檢查有無斷水或剩料結塊發(fā)霉的情況,及時處理;做好通風工作,使豬舍溫度保持在15~25℃之間;認真清理糞污,不使其積存,定期對豬舍清洗消毒,并避免豬舍潮濕;除觀察母豬的日常采食、排泄、呼吸、精神狀態(tài)等外,最主要的工作是每天進行母豬的發(fā)情觀察和配合配種員配種,要特別注意斷奶后2~7天內的母豬;做好記錄,配合產仔舍把懷孕107~108天的豬轉入產仔舍,為統(tǒng)一安排,可在周五進行;把2個情期配不上的、有大病的、體況過瘦過胖的母豬報告給組長、技術員,及時淘汰。
⑶產仔舍
飼養(yǎng)員聽從技術員和組長的安排和指導,管理母豬和哺乳仔豬。每周四斷奶,把母豬從產仔舍轉出、進入妊娠舍,可同時或5天后把仔豬轉出、進入保育舍,每周五定時把臨產前5~7天的母豬轉入;做好母豬的產仔接產工作,注意器具的清洗消毒,檢查保溫箱;接產時要把臍帶血盡可能擠向仔豬一端,然后擰斷臍帶,臍帶實在擰不斷才可剪斷,臍帶斷端抹碘酒或紫藥水消毒;幫助仔豬固定母豬乳頭位置,注意強者放后,弱者放前,盡快吃上初乳;產后24小時內給仔豬注射鐵硒合劑,7日齡開始補飼高級教槽料,21日齡注射豬瘟疫苗,仔豬1~2頭份/頭,母豬4頭份/頭,注意母豬每帶一頭仔豬,日喂料要多加0.25 kg,一般28天斷奶。飼養(yǎng)員每天除按需加料外,注意觀察母豬及仔豬的動態(tài),特別注意母豬有無缺乳、無乳和仔豬有無拉稀情況,發(fā)現(xiàn)后馬上匯報給技術員采取措施并及時治療,每日清理糞污,注意舍內溫度、濕度、氣體狀況,定期清洗消毒。最好給仔豬提供專用的溫水供應系統(tǒng)。對產仔少、哺乳差、過瘦、過胖、有重病、8胎以上老母豬報告后盡快淘汰。
⑷保育舍
每周四配合產仔舍接納斷奶仔豬,周五配合育肥舍轉出8周齡、體重達標(具體各場自定)的仔豬;注意豬舍的保溫(溫度保持在20~26℃)和通風,及時清理糞污不積存,定期消毒;日喂4~6次,少喂勤添;保持適當的飼養(yǎng)密度,每欄以8~10頭為宜;檢查飲水器和料槽是否異常,最好給仔豬提供專用的溫水供應系統(tǒng);觀察豬的采食、排泄、呼吸、起臥、精神狀態(tài)等是否正常,發(fā)現(xiàn)病豬及時報告醫(yī)治;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疫苗的免疫。
⑸育成舍和肥豬舍
周五配合保育舍轉入仔豬,注意溫度和通風管理,保持適當的飼養(yǎng)密度,每欄以8~10頭豬為宜;飲水器、料槽每日檢查,觀察豬只的采食、排泄、呼吸、起臥、精神狀態(tài),日喂3次,自由采食,可安裝自動料線加料;按時注射疫苗,每日清理糞污,定期清洗消毒。豬舍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yǎng)制度,飼養(yǎng)員要配合技術員進行后備豬的選留工作,配合銷售人員銷出種豬和肥豬,每次銷售后清洗消毒出豬臺和通道。
豬場廠長要有相關的專業(yè)技術素養(yǎng),負責豬場的全面管理與技術工作,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和主管領導提交前階段工作情況和下階段經營管理計劃;嚴格按照生產程序和各項技術要求,對生產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管理;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法制教育;經常深入生產第一線,及時解決問題,總結經驗,完善管理措施;掌握和了解市場信息,組織開拓銷售市場,開發(fā)原材料供應基地;負責落實場規(guī)場紀,協(xié)調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團結全場上下一心,圓滿完成豬場的生產計劃和利潤指標。
廠長可以設置、聘請或任命豬場的技術人員,主要為畜牧和獸醫(yī)方面的技術員(有時是技術副場長),對廠長負責。技術副場長需按照職責進行日常管理,設計和統(tǒng)計各種生產表格,做好豬場生產管理的數據統(tǒng)計與管理(包括配種記錄、公母豬檔案卡、母豬產仔哺育記錄、種豬生長發(fā)育記錄、豬群疾病管理登記本等),生產報表要準確無誤,以便更好地為提高生產性能服務。有條件的場可使用物聯(lián)網技術,安裝視頻管理系統(tǒng),引進或研制生產管理軟件,把數據每日錄入電腦,進行網絡化遠程管理。分工或共同負責組織定期召開生產例會和技術培訓會,對員工進行技術培訓,學習標準化操作規(guī)程,解決生產中的難題。
畜牧技術員主管飼養(yǎng)管理和飼料營養(yǎng)、供應,負責選留后備豬,安排配種計劃,安排飼料供應,配合銷售種豬、肥豬,對各豬舍的日常飼管進行安排指導,管理工人上下班和夜班,每日進行豬群巡查和工作現(xiàn)場的督促管理。
獸醫(yī)技術員主管防疫、疾病診斷、治療、日常消毒、豬場進出口管理,制定實用的免疫程序和消毒程序,研制本場實用的疾病預防、診斷、治療系統(tǒng),對豬群進行日常觀察,對飼養(yǎng)員進行豬病診斷、治療的指導,對發(fā)病豬只及時治療或隔離處理,決定淘汰發(fā)病種豬;特別要重視出入口的消毒管理,嚴防外來疾病進入本豬場,努力把疫病風險降到最低。
在管理工作中,技術員要與飼養(yǎng)員主動交朋友,多談心,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和實際需要,幫助其解決生活問題,及時處理和調解各種矛盾,創(chuàng)造和諧的工作氛圍,不要簡單粗暴下命令,要根據每人的喜好、性格特點、工作經歷和經驗,安排管理豬群,只有解決好人的問題,才能管理好豬群。技術員要合理進行現(xiàn)場人員的安排,按照各階段豬的飼管特點,精細安排人員工作,既不要使工作量過大,也不要使場面人員多余,產生窩工現(xiàn)象而造成人員浪費。技術員要通過日常巡查,對現(xiàn)場生產了如指掌,還要協(xié)調各環(huán)節(jié)的銜接,及時果斷地解決生產難題。技術員還有建議設立獎懲制度的義務,重獎輕罰,根據以往的生產情況,制定合理的生產指標,根據員工飼養(yǎng)管理水平的高低,對超額完成指標任務和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的,給予表揚和實際獎勵,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豬場實行指標管理是實現(xiàn)效益最大化的關鍵。下文介紹的是筆者所管理過或調研過的較大規(guī)模豬場的指標管理情況,以飼養(yǎng)母豬500~550頭、年產肥豬10 000頭的規(guī)模場為例,以周為節(jié)律。
豬場生產區(qū)豬舍一般分為公豬舍(包括采精化驗配種室)、妊娠舍、產仔舍、保育舍、育成育肥舍。各豬舍工資可以制定成基本工資+超額提成(按照完成指標情況)的形式。
4.1公豬舍+配種化驗室
飼養(yǎng)員和配種員共2名即可。公豬舍共管理公豬20~30頭,每年配種1 400頭次,要求配種率達到90%,配種受胎率達到85%,平均每周有24頭母豬上產床,公豬淘汰率為40%~50%,死亡率低于5%;每天配種,采精后配種前進行公豬精液品質測定,每頭公豬每周至少測定一次。
4.2妊娠母豬舍
正常開產后,一般存欄妊娠母豬400~450頭,包括小組長定員3人。要求母豬達到7~8成膘情,配種率達到90%以上,每頭母豬平均耗料量為2.2~2.6 kg/天,成活率達到98%,年淘汰率為30%;胎均活產仔數達到10頭,仔豬出生重達到1.2~1.4 kg。
4.3產仔舍
管理約100頭產仔母豬和約800頭仔豬,一般產仔舍與保育舍緊密相連,包括小組長(兼管保育舍)定員3人。要求分娩率達到90%以上,胎均斷奶活仔數達到9頭,28日齡個體重達到7~8 kg,實行4周齡斷奶;仔豬成活率要達到92%,哺乳母豬成活率要達到98%,年淘汰率15%;每頭母豬平均耗料量為4.5~6.5kg/天。
4.4保育舍
一般斷奶后4周轉出,按照每周24頭母豬分娩,
?每周斷奶約210頭仔豬,存欄量約800~850頭斷奶仔豬,所以定員2人(有時組長要參與管理)。要求8周齡個體重達到16~18 kg,成活率達到96%。
4.5育成、育肥舍
一般要求23周齡出售,生長豬在此的時間為15周,存欄量約為3 000頭,平均每周出欄190多頭,年出欄9 800多頭,包括組長共定員5人(每人管理500~600頭),如采用自動料線供料還可以減少人員。要求23周齡個體重達到93 kg,生長育成期成活率達到96%,全期全場料肉比<3.1。
4.6飼料生產車間或飼料供應
把好飼料關,登記掌握各豬舍各類豬的需要,上報飼料生產或供應部,按需滿足供應,保證至少有夠3天用的全價飼料產品,飼料庫房至少有夠用一個月的各類原料,有夠用一周的產品飼料,加速周轉,飼料庫房要有一定的溫度、濕度調控功能,避免各種原料或成品飼料過期變質,可以每年平均供料量決定工人工資,以超額或欠缺等決定獎懲。
養(yǎng)豬場效益的提高不僅靠技術,還與員工的管理水平有很大關系。豬場管理,重在人員管理,搞好人的管理,使每一個成員都融入企業(yè),使人得其位,物盡其用,才能搞好豬的管理,通過指標管理,可以實現(xiàn)豬場的量化管理,而做好豬場的生產現(xiàn)場管理,是豬場經營成敗的關鍵。
全國首份抗生素污染地圖公布
【本刊輯】據羊城晚報2015年6月26日報道,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應光國課題組獲取首份中國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單,預測得出全國58個流域的“抗生素環(huán)境濃度地圖”。這一報告于6月初發(fā)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報告顯示,預測珠江流域抗生素排放密度全國最高,抗生素環(huán)境濃度僅次于海河。珠江流域中,濃度最高的抗生素是阿莫西林,達到3 384納克/升,其次為氟洛芬(2 867納克/ 升)。諾氟沙星、青霉素等另外5種抗生素濃度也較高,均高于1 000納克/升。2013年中國使用抗生素達16.2萬噸,其中52%為獸用抗生素;在36種常見抗生素中,獸用抗生素的比例更是高達84.3%。
中圖分類號:S828.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4645(2015)07-0067-04
收稿日期:2015-04-02
作者簡介:吳志娟(1971-),女,漢族,山西太谷人,助理研究員,現(xiàn)主要從事豬的品種選育、營養(yǎng)、管理研究及養(yǎng)殖技術推廣,E-mail:wuzj2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