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曹巖紅 (新疆軍區(qū)聯(lián)勤部機關幼兒園)
文 / 綜 合
文 / 花家地實驗小學
文 / 張若瑄
文 / 新浪教育
文 / 綜 合
文 / 陳甲妮
文 / 曹巖紅 (新疆軍區(qū)聯(lián)勤部機關幼兒園)
新疆軍區(qū)聯(lián)勤幼兒園將家長請進了課堂,煙臺設校園安全公開電話接受家長監(jiān)督,花家地實驗小學家長參與制定安全課本,加拿大家長和學生一起接受安全訓練,日本媽媽參與“孩子110巡視制度”,美國在親子游戲中“演練”安全教育……校園安全,家校同行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幼兒離園時,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們喜歡在幼兒園中玩耍、自由奔跑、游戲,家長則遠遠站在一旁,或倆倆聊天,或坐在花壇邊休息,這個節(jié)點往往容易忽視幼兒的安全。因此要守護幼兒全面安全,必須與家長的力量相結合。
為此,新疆軍區(qū)聯(lián)勤幼兒園利用家長學校、家長園地、家園聯(lián)系冊、家訪、電訪等形式,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識介紹給家長,提高家長自身的安全自護意識,讓幼兒在父母的幫助下,掌握家中的安全自護知識,如“獨自在家怎么辦?”“注意居家安全問題”“自護自救十法”“煤氣開關我不動”“當心幼兒用品的安全隱患”等。通過這些欄目,使家長認識到培養(yǎng)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高家長培養(yǎng)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意識。
除此之外,我們還向家長發(fā)放《家長接送須知》《幼兒獨自在家安全家長須知》《購買使用兒童用品須知》等手冊,以提高家長的安全責任意識。同時為了提高家長參與的積極性,我們還請一些相關專業(yè)的家長走進家長學校、安全主題課堂,向其他家長、教師、幼兒宣傳有關安全知識,如請從事醫(yī)生職業(yè)的家長向幼兒、家長、教師分別講解孩子受傷后的急救常識;請從事律師職業(yè)的家長為教師、家長分析幼兒權益的保護。
在家長的積極參與下,不但使幼兒自我保護教育事半功倍,而且生活中的安全隱患大大減少,增加了幼兒自我保護的內容,如購買兒童服裝、玩具、食品、童車等要注意的安全問題及保護幼兒的個人隱私等。
文 / 綜 合
據(jù)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報道,煙臺市教育部門設立了學校安全公開電話,接受社會家長的監(jiān)督,家長也成為校園安全管理的參與者。
學校安全公開電話的設立,給擔心孩子校園安全的家長吃了一顆“定心丸”。家長也不再只是被動接受校園安全狀況。學生家長蘇蕾表示,“當家長的都希望孩子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有一個好一點的學習環(huán)境。之前孩子要是有什么安全問題的話,我們也會跟班主任溝通,但是力度不夠。現(xiàn)在有這樣一個平臺,我覺得更放心了,教育監(jiān)管部門把孩子安全當回事兒了?!?/p>
煙臺市教育局安全辦副主任王冠奇介紹,設立學校安全公開電話后,已經接到三十多個家長的來電反映,問題主要集中在校園隱患和食堂衛(wèi)生安全方面,煙臺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已經安排專人對這些問題逐一調查核實,及時解決并向當事人反饋處理結果。
文 / 花家地實驗小學
讓學生在實踐中演練安全技能,效果遠比閱讀書本知識好。因此,我校每個班級每周都有一節(jié)寫入課表的綜合實踐課,在安全教育上更注重學生和家長的互動,發(fā)揮家校聯(lián)盟的作用,定期開會指導家長在家中如何配合學校教授學生安全知識。
有一次放學后,一個發(fā)招生簡章的人在學校門口摸了一個三年級女孩的臉,然而這個女孩沒有任何反應。學校就此問題緊急對全校學生進行自護教育:告訴學生任何人不能隨便摸褲衩、背心覆蓋的地方,不能吃陌生人給的食物,不要和陌生人搭話。同時,禁止任何校外輔導班在門口招生。在家中,家長強化對學生的安全自護意識教育。
我們認為學生長期安全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分為知識的講解、意識中強化、活動中體驗、形成習慣。據(jù)此,我們自己開發(fā)生活、生命教育課本。在地方教材關于安全內容的基礎上,根據(jù)老師從課堂上接觸學生了解到的學生需求、社會熱點,家長配合制定該課本。
此外,完成一個安全主題的學習之后,學校會要求學生把課堂上的故事講給父母聽,父母也把身邊的故事說給學生聽。一些主題活動,還要求父母一起參與,例如做安全常識小報,環(huán)保設計大賽等。期間,還會要求家長給孩子看一些荒野求生的紀錄片。
家校聯(lián)盟中的家長義工團充當了安全知識講解員,深入到班集體里去宣講。學校有位家長是工程師,我們邀請他到學校開了三次課,從專業(yè)工程師的角度向學生介紹家用電器的正確使用方法和安全隱患。還有個家長在奧林匹克公園的綠色濕地參與太陽能環(huán)保工程,學校據(jù)此組織學生去那里參觀,了解環(huán)境保護的問題,該活動持續(xù)了一學期,在實踐中對學生安全意識的學習有持續(xù)效果。
文 / 張若瑄
戴著黃色安全帽,手牽手排隊上學的日本小學生,幾乎成為日本街頭的一道風景。日本孩子都是就近入學,住同一小區(qū)的孩子都上同一所學校。孩子們上下學的時候按居住小區(qū)劃分路隊,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集合,五六年級的大孩子牽著一二年級小孩子的手,一起上學,一起回家。
為了保證孩子們上下學的安全,小區(qū)成立了“兒童會”。媽媽們聯(lián)合起來,輪流到各個信號交叉路口站崗,保護上下學的孩子們過馬路。 除了有家長值班,沿途還有戴著袖章的“義務安全員”來回巡視,這些“義務安全員”主要以退休老人為主,他們有組織地在生活小區(qū)巡邏。
日本的學校中還有一種很有特色的“小區(qū)探險”活動。老師領著孩子們在學校附近的生活小區(qū)全部走上一圈,孩子們自己動手繪制小區(qū)地圖,這樣,不僅能增加孩子們自己對小區(qū)的地形記憶,同時還能告訴孩子哪兒是安全死角。
前不久,住我家北面的一位鄰居發(fā)現(xiàn),一個騎自行車的男人,總是跟在兩個在路邊玩耍的小女孩后面。鄰居就打電話報了警,幾分鐘后,所有的家長都收到“緊急聯(lián)絡網”的群發(fā)郵件:×年×月×日×時×分,××附近,在××學校兩名女童的回家途中,一推著自行車,著藏藍上衣、牛仔褲的中年男子一直尾隨其后,后女童發(fā)覺,迅速逃離,男子隨后離去。此事已報告警方,警方將加強小區(qū)安全巡視。
學校在通過“緊急聯(lián)絡網”及時通知家長之后,還會第一時間告知老師,提醒班上同學下課及時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此外還會將郵件打印出來,人手一份交給孩子們帶回家,方便因工作忙碌而漏看郵件的家長們過目。
此外,日本全國各地的小學校、幼兒園等都實施了“孩子110”巡視制度。走在學區(qū),常常看到有女性的自行車的后面掛著“孩子110”的牌子,這些人都是學校安全維護志愿者。她們時刻接受孩子們的求助,也起到巡視和防治犯罪的作用。一些志愿者的店鋪、家庭也貼著這樣的牌子,為孩子們提供安全避難處。孩子們遇到可疑的人或者感到其它危險時就可以上前求助。有些學校還和家長聯(lián)合起來設立學校安全對策委員會,監(jiān)督并幫助學校制定安全對策。
校園是安全保護最薄弱的場所。由于日本采取了家長、社區(qū)、學校聯(lián)合防范的措施,比較有效地防止了校園慘案的發(fā)生。
文 / 新浪教育
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政府教育部門特別為兒童制作了一輯主題為“不要開門!”的專題節(jié)目:一男性工作人員,喬裝成送貨員,帶著大堆禮物與五彩繽紛的氣球,到一些父母不在家、孩子“獨守空房”的家庭造訪(事先已得到父母的同意)。結果顯示,半數(shù)孩子表現(xiàn)良好:對“送貨員”的百般誘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著門應答。但是,另有半數(shù)的孩子,則讓父母們擔心不已:他們不但引“狼”入室,還以小主人公的姿態(tài),帶“送貨員”逐個房間參觀。
這次節(jié)目引起了父母們的普遍關注和擔心,政府與民間想出各種辦法,竭力保護兒童的安全。我所在的幼兒園,也策劃了一次造訪警局的“遠足日”活動?;顒又凶钗⒆觽兊木褪蔷骄闹谱鞯哪潜尽丢氉栽诩野踩謨浴妨?。因為它是一本可以自己涂色的畫冊,孩子們在涂涂畫畫的同時,能領悟到很多道理。
當然,僅僅一次填色游戲還不足以讓孩子們牢記這些安全守則,所以從警局回來,我們又把經常在幼兒園玩的“假設游戲”教給父母們,讓“安全守則”成為親子游戲的一部分。讓孩子在玩中學習,更能訓練孩子的反應能力。比如父母充當陌生人——
1.下大雨時,一個陌生人說,他能用車載你回家,你該怎么應付?
2.在游樂場,一個陌生人說,他的寵物狗丟失了,問你“能幫我找一找嗎?”你怎么辦?
3.如果爸爸媽媽不在家,一個陌生人來敲門:“我的車壞了,想借個電話用用”,你答應嗎?
4.如果一個能叫出你名字的陌生人對你說,你媽媽受傷了,囑咐他來接你,你跟他走嗎?
不過,不管事先怎樣灌輸,“演習”中還是有不少孩子會作出錯誤的回答,所以我們會明確告誡父母:即使經過你的糾正,回答仍不盡人意時,也不必過分擔心,不必大驚小怪,以大人應有的智慧,加上足夠的耐心,多幾次與孩子一起找出恰當?shù)幕卮鸲氯奥┒础保⒆幼罱K會在游戲中學會自我保護的。
所以,父母還會在大眾媒體播出的節(jié)目中尋找教育孩子的機會,比如看到孩子被綁架的電視新聞,就借此問問孩子:“如果你也碰到同樣的情況,會怎么做?”如果晚報上報道某個孩子在一個僻靜的地方玩被騙子帶走了,家長也會與孩子一起討論一下,哪些地方對小孩子來說是不安全的,在這種探討的過程中,孩子會比平時更認真地聽父母的話。
文 / 綜 合
10年前在加拿大,曾有一個持槍歹徒闖入阿爾伯特省一所小學施暴,那次槍擊事件雖然只使一名孩子遇害,但整個加拿大國家的兒童保護體系從此被顛覆和改善。
在加拿大,任何一所學校都有《危險防范計劃》和《防暴逃逸計劃》,孩子會受到全民保護。學生入校以前,孩子和家長會一起接受《危險防范計劃》和《防暴逃逸計劃》訓練。在小學二年級,學校會讓孩子把自己的、父母的或其他親友的照片以及自己平時喜歡用的物品,比如茶杯、玩具等帶到學校存放,以方便孩子在校內遭遇傷害后在第一時間接受心理疏導。加拿大政府為各所學校提供24小時安保服務。在比較寒冷的地區(qū),校園中的建筑通常由地下通道相連,這種設施不僅能防寒,還能保障學生上下課更安全。一旦有幼兒園、學校和來自孩子的報警,警方一律按照特級警情處理。
文 / 陳甲妮
英國在維護校園安全方面有著悠久的傳統(tǒng)。英國教育部門向未成年人的家長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家長肩負著“安全責任”。學校對于家長接送孩子有明文規(guī)定:3~5歲的孩子在上幼兒園期間,必須由家長每天接送。小學階段的孩子也要求由家長統(tǒng)一接送。同時,上學時,家長必須把孩子送進校門;放學后,老師和孩子在學校操場的固定區(qū)域等候家長來接。
此外,英國更加重視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秲和笮浴肥悄壳笆澜绻J最為全面的兒童安全指南,內容包括十個方面: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有權拒絕被親吻與觸摸;生命第一,財產第二;小秘密要告訴媽媽;不吃陌生人的東西;有權不與陌生人說話;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破壞家具;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不保守壞人的秘密;壞人可以騙。
這些觀念表面上看顛覆了教育孩子“懂禮貌”等傳統(tǒng)做法,但卻教會了孩子發(fā)現(xiàn)危險、積極應對的本領,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孩子的生命安全。
延伸文章
從新加坡學生緊急聯(lián)系卡說起
國外如何組織學生出游
世界各國如何關注未成年人假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