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如華
[摘 要]語文教學需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認知,掌握正確的行為方式,并加強訓練。只有知行結合,形成良好的習慣,語文“習慣篇”的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知行結合 習慣篇 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36-021
“教是為了不教。”為了達到這種境界,教師必須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蘇教版語文教材順應了學生學習成長的規(guī)律,在每冊教材開始部分都安排了“習慣篇”的教學。語文教師應充分發(fā)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因勢利導,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
一、加深學生對良好習慣的認知
首先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和觀察,知曉他們要形成什么樣的學習習慣。低年級學生,識字不多,閱讀能力尚未形成,教師需注意適當講解。譬如“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學生對此并不理解,教師就要向學生解釋,并借助課本中的圖片,向學生講解正確的讀寫姿勢是什么樣的,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有什么好處,不正確的讀寫姿勢會有什么不良后果……教師的講解一定要生動形象,且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學習實際。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形成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上進心和自覺性。
二、注重對學生學習行為的示范
教學活動切忌紙上談兵,應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盡快了解并掌握行動的要領。
1.觀察圖畫,領會要點。仍以“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為例,學生在觀察圖的基礎上,模仿圖上的學生:讀書時,身體端正,兩肩保持寬平,雙手半握書本;書本向外稍斜,頁面的高度略低于視線之下;寫字時,一方面要做到“三個一”(眼離紙面一尺,身離桌面一拳,指尖距筆尖一寸),另一方面做到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2.教師示范,學生糾偏。教師對學生最大的影響,就是以身作則。在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起始階段,教師要經常地為學生做示范。這樣學生才會學有榜樣,改正自己的錯誤。比如,握筆時右手拳眼要打開,食指、中指、大拇指分別從三個方向著力筆桿。只有這樣,寫字時才能做到方便快捷,得心應手。
3.參觀走訪,互幫互學。跟教師相比,處在同一校園的低年級學生與高年級學生更有共同語言。對初學者來說,在高年級課堂里,能近距離看到高年級學生是如何按照要求做得標準,做得到位的,進一步提高對自身各方面的要求。
三、嚴格要求,多訓練
在學生領會活動要求后,教師要注意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強化對學生的要求,使學生達到行為自動化的程度。當然學生年齡小,心智尚未成熟,教師要在強化其行為習慣方面想方設法,統(tǒng)籌安排。
1.比一比,誰的進步大。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每天都有新的進步。圍繞習慣養(yǎng)成的要求,語文教師可開展專項活動評比。只要學生在某一方面有了進步,教師都可以給他們以物質上的獎勵或精神上的鼓勵。
2.優(yōu)秀作業(yè)(作品)展示。教師要善于將學生的進步固化,使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如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姿勢方面,教師要強調“提筆即是練字時”“練字即練姿”,在教室辟出“優(yōu)秀作業(yè)專欄”,專門展示寫字認真、進步明顯的學生作業(yè)。學生一旦上了光榮榜,自豪與成就感就會油然而生,而他們的成功又可以帶動其他學生。
3.家校合作,實現(xiàn)學生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無縫對接。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教師要善于整合利用家庭教育資源,讓學生的良好習慣在家庭得到延伸。在這方面,教師要善于與家長溝通,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或給予情況的說明,或給予方法的指導。只要教師真心為學生著想,真誠給家長幫助,絕大多數(shù)家長是樂意擔當孩子的老師的。
4.處理好當前和以往、一個和幾個養(yǎng)成目標的關系。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他們要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也逐年增多。這就要求教師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循序漸進,明確重點,突破難點。工作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情況:學生以前應該養(yǎng)成的某些習慣至今沒有形成,而當前還有新的任務需要達成。面對養(yǎng)成目標的疊加現(xiàn)象,教師是視而不見,聽之任之,還是盡可能地為他們采取補救措施?實踐中,筆者認為較好的做法是,既要抓好學生當前習慣的培養(yǎng),又要針對學生實際存在的短板,安排適當?shù)臅r機,予以強化與完善。
習慣,是一種經過長期反復練習而形成的一種自動化的行為方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絕不是一教就會、輕而易舉的事。它需要教師的悉心引導與常抓不懈。教學中,教師不能滿足于知識及方法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真知,掌握方法,形成技能與習慣。一句話,知行結合是保證“習慣篇”教學質量的途徑。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