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虹
智障學生是一群特殊的教育對象,他們思維比較遲鈍,理解、記憶能力較差,有的智力落后于同齡學生,并且還有明顯的語言缺陷。作為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必須事先精心設(shè)計好教案,細致地部署每一個教學過程??墒牵覀兊恼n堂處于不斷變化之中,有太多我們無法預設(shè)的教學因素。面對課堂教學中的種種生成,作為教師應(yīng)該如何把握這些資源,使之轉(zhuǎn)化成智障學生課堂教學中的精彩片段呢?
一、隨機調(diào)整,化干戈為玉帛
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開放的過程,往往會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智障學生情緒穩(wěn)定性差,注意力極易分散,天氣的變化、外界的聲響,即使是一只蒼蠅的飛入也會對他們產(chǎn)生極大的干擾,影響正常的教學。教師為了維護課堂紀律,一味地約束學生,智障學生即使勉強將目光集中到教師的授課內(nèi)容上,也只是貌合神離,不會收到好的效果;相反,此時教師如能順應(yīng)學生的心理,隨機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利用“干擾因素”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進行觀察、說話、識字、書寫,就能讓他們在動態(tài)生成的“車間”里,迸發(fā)無數(shù)的新信息、新想法,讓學生的思維在高漲興奮的狀態(tài)下飛速運轉(zhuǎn),不斷合成“新產(chǎn)品”獲得新知識,發(fā)展各種能力。有一次,語文課剛剛開始,天空就飄起雪花,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窗外。教師見此情景,沒有強行控制學生的不安情緒,而是把學生帶到教室外一起去觀察雪花——用眼睛看,在手心里接一朵,甚至用舌頭舔一舔……在親密的接觸中學生知道了雪是白的,紛紛揚揚地飄落;雪花是六角形的,很美;雪花冰涼冰涼的,落在手心里就化了。教師邊引導學生看,邊讓學生說,同時還教給學生一些有關(guān)“雪”的成語、諺語,然后一起背誦剛剛學過的課文《雪地里的小畫家》。整節(jié)課教師沒有強調(diào)過一次紀律,可每一個學生都學得那樣認真。在全身心的投入中,學生們不但得到了快樂的體驗,更在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獲得了較大的發(fā)展。
二、抓住契機,變錯誤為素材
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受到智力發(fā)展水平的限制,智障學生往往很難理解課文所表達的含義,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也不能做出正確、全面的回答?;卮疱e誤是課堂教學中常見的現(xiàn)象,有時個體表現(xiàn)出來的錯誤還是學生認知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作為教師,如能把握這些錯誤信息,善于挖掘其內(nèi)在資源,定能提升學生的認識理解水平,使課堂教學生機勃勃。例如:在教學二年級學習《蔬菜》一文時,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常見的蔬菜,積累生活經(jīng)驗,教師準備了大量的實物在課堂上展示,并讓學生用“ 是蔬菜”的句子練習說話。開始進行得比較順利,可當教師出示“絲瓜”時,學生卻連連回答是“黃瓜”。教師在反復糾錯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從準備的簍子里抽出了一根黃瓜,把它和絲瓜放在一起,讓他們觀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很快找出區(qū)別——“黃瓜上有小刺”“黃瓜的綠色比絲瓜深”。經(jīng)過這一比較,再沒有學生把絲瓜和黃瓜弄混淆,并且在后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只要提到這兩樣蔬菜,聲音就特別響亮、肯定。
三、積極引導,用生活促認知
智障學生理解運用知識的能力是很差的,盡管在課前教師做了周全的考慮、充分的預設(shè),但“卡殼”現(xiàn)象在課堂上仍是頻頻發(fā)生。面對冷場,教師只有運用教學機智,循循善誘、積極引導,才能避免尷尬,有時還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感,點燃智慧火花,展現(xiàn)精彩瞬間。我曾聽過這樣一節(jié)公開課,課上教師請學生模仿《跳傘》一文中“姐姐的膽子真大,敢從飛機上跳下”,用“真”造句,盡管已作了提示,可學生仍是啟而不發(fā)。面對著尷尬的冷場,這位教師不慌不忙請出一位學生,問:“你媽媽漂亮嗎?”“漂亮的。”學生低著頭回答。“你從哪兒看出媽媽很漂亮呢?”教師繼續(xù)追問?!八隣C了頭發(fā)。”“是啊,張三的媽媽燙了頭發(fā),真——”“真漂亮!”學生一起拉長了嗓子接著回答?!澳敲?,你們能不能也用這樣的句子夸一夸自己的爸爸、媽媽呢?”學生的思維立即活躍起來:“我的媽媽真愛勞動?!薄拔业陌职终鎼蹖W習?!薄拔业哪棠烫焯焖臀疑蠈W真辛苦?!薄犞鴮W生們的回答,聽課的老師不住地點頭,可教師卻并沒有就此滿足,而是繼續(xù)請學生用這樣的句子夸一夸自己的同學,學生更起勁了——“王同學真愛勞動,天天吃完飯打掃教室?!薄瓣懲瑢W的字寫得真好,總得優(yōu)加星?!薄笆┩瑢W真乖,上課從不走下位置。”……精彩的發(fā)言博得了聽課教師的陣陣掌聲,學生們聽到同伴的夸獎,個個小臉紅撲撲的,洋溢著幸福和滿足,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四、巧妙評價,說現(xiàn)象明價值
“循學明理,知情導行?!睂τ谥钦蠈W生來說,學會做人比學會做事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如今社會信息來源渠道多、速度快,智障學生的思想也在不斷面臨各種挑戰(zhàn)。作為教師,要時刻注意把握學生的思想動向,及時給予點撥指導,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思想道德價值觀,讓智障學生走上社會也能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是《村居》中的詩句。句中的“醉”字是重點詞,什么醉了,為什么醉,需要學生結(jié)合詩句去體悟。如何讓智障學生理解這個關(guān)鍵字,對于教師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zhàn)。
有這么一位有智慧的教師,她帶領(lǐng)學生參觀校園,觀察、感受春天的美后,帶領(lǐng)學生讀詩,感悟詩中美景,隨后拋出“醉”字,引導學生聯(lián)想什么情況下人們會醉。其中有一個輕度智障的學生說:“電視連續(xù)劇中古代的男人看到美女會醉。”這個回答引發(fā)了班中另一些輕度智障學生的笑聲,教師領(lǐng)悟到這是一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好時機。于是教師先肯定了她的回答:“是的,美好的東西大家都喜歡,讓人陶醉,生活中我們還會被哪些美好的東西陶醉呢?”其中一個同學深受啟發(fā):“到了紅梅公園,我看到漂亮的梅花時陶醉了。”一石激起千層浪,其他學生的思路也紛紛打開:“看著名畫,我陶醉了。”“東坡公園的牡丹花特別好看,我和奶奶也被陶醉了?!薄辛松畹捏w驗再聯(lián)系詩句,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文中的“醉”:是陶醉于春光中,被春色所陶醉。
語文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更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第一個學生的回答不能算錯,但是它所蘊含的價值觀并不太健康,教師沒有否認,而是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白在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東西會讓人欣賞,讓人陶醉,我們應(yīng)該學會欣賞更多美好的東西,而不是記住那些狹隘的美。
課堂教學永遠是靈動的,課堂教學的豐富性、多變性、復雜性、不確定性,使得我們的課堂有了太多的生成。作為教師,只有敏銳地捕捉信息,把握這些動態(tài)資源,才能在智障學生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激起智慧火花,生成無限精彩,真正促進智障學生的長遠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