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鋼琴是音樂家族中最有潛質(zhì)和內(nèi)涵的演員,也是眾多樂器中表達力最豐富的一種。通過不同的觸鍵的音色,鋼琴能夠把或清麗典雅、或悲傷軒昂、或柔情內(nèi)斂等情感通過不同的演奏方式傾瀉出來,營造出獨特的氛圍,展現(xiàn)特有的美學意蘊。鋼琴是如何演繹豐富多彩的音樂呢?除了好的曲式、調(diào)性、旋律、織體外,最重要的就是音色。而要想得到好的音色,就必須研究鋼琴的觸摸技巧,只有通過不同的觸摸技巧才能展現(xiàn)出鋼琴曲的魅力與魔力。本文著重探討了鋼琴演奏中觸鍵角度、速度、力度等對音色改變的影響,同時也深入分析了在鋼琴曲演奏過沖中情感的投入對于觸鍵及音色的影響。
[關(guān)鍵詞] 觸鍵;音色;美學意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zhì)生活得到保障,追求精神生活的滿足成為現(xiàn)代人的新需求。而音樂作為精神生活的向?qū)?,成為更多人追逐的目標。鋼琴作為高雅音樂的代表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被更多的人青睞。不管是去聽鋼琴演奏會,接受大師鋼琴音樂的熏陶還是不惜成本讓自己的子女學習鋼琴,都只說明了現(xiàn)在鋼琴樂又一次成為了樂壇的中流砥柱,受到人們的追捧。
學習鋼琴不是一件易事,只要理解了鋼琴演奏中的方式方法,知曉觸鍵與音色結(jié)合后所產(chǎn)生的美學意蘊,才能更好的了解鋼琴樂,進而學習好鋼琴樂。
一、掌握觸鍵技巧,創(chuàng)造完美音色
手指的觸鍵決定了音色的完美與否,這是演奏的關(guān)鍵。對于同一首樂曲,可能因為演奏者的觸鍵方法不同而效果不同。而好的鋼琴作品則往往是融合了多種觸鍵方法才可能將作品淋漓盡致完美的展現(xiàn)出來,否則對于聽眾來說就是一種折磨。我們都知道,在鋼琴演奏過程中,演奏者處于主動位置,演奏者的手指是發(fā)力物體,而琴鍵是受力物體,處于被動狀態(tài)。琴鍵所發(fā)出的音色完全依賴施力者即演奏者如何操作它。演奏者的觸鍵速度和觸鍵力度都可能改變音色,改變音質(zhì)。因此,要想完美展現(xiàn)一篇樂章,就需要使用不同的觸鍵方式,相互結(jié)合相互作用才能完成。
1、觸鍵速度
手指把琴鍵按到底的時間就是觸鍵速度,而這個速度直接決定著音色的完美與否。觸鍵速度可以分為快速觸鍵和慢速觸鍵。另外快速觸鍵因為觸鍵角度的不同所發(fā)出的音色也會有所不同。如垂直觸鍵則聲音尖銳、明亮;如水平觸鍵則聲音低沉渾厚。現(xiàn)在慢速觸鍵是印象派作品中最常見的演奏方法,也是目前應(yīng)用比較廣泛的觸鍵方法。
2、觸鍵力度
觸鍵力度是指觸鍵時用力的身體部位及強度,由弱到強可分為指力觸鍵、手力觸鍵、前臂觸鍵和全臂觸鍵。
指力觸鍵就是利用手指前三個關(guān)節(jié)的重量及力度觸鍵,由于利用的是手指尖及手指肚的力量,因此一般都產(chǎn)生較小的音量。手力觸鍵是指利用手掌的力度和重量觸鍵。由于觸鍵面積及速度不同而產(chǎn)生不同的音色,同時在演奏時為了得到不同的音色,還可以讓手腕參與用力。不同的速度和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音色,同樣的角度不同的速度同樣會得到不同的音色。 前臂觸鍵就是運用胳膊肘關(guān)節(jié)以下部分的重量及力量觸鍵,時常需要肘部帶動手臂運動以取得理想音色。前臂觸鍵中速度較快的垂直觸鍵多用于表現(xiàn)速度較快的連音或音程及和弦的跳音。
全臂觸鍵就是利用整個手臂的力量觸鍵。全臂觸鍵一般采用快速觸鍵,并通過變換接觸琴鍵的面積改變音色。全臂觸鍵分為水平觸鍵和垂直觸鍵,在演奏的過程中,水平觸鍵音色一般深沉如漩渦,而垂直觸鍵音色則如疾風驟雨,讓人聽后酣暢淋漓。
3、觸鍵角度
手指接觸琴鍵的角度就是觸鍵角度。觸鍵角度也是有很多變化層次,但是一般分為垂直觸鍵和水平觸鍵,而且根據(jù)觸鍵角度的不同,經(jīng)過勾、抓、摸、抹等彈奏角度,表現(xiàn)出不同的音色。
水平觸鍵就是手指與琴鍵的角度小于90度,這種觸鍵角度搭配不同的觸鍵速度與力度所產(chǎn)生的音色一般較飽滿、渾厚,同時在表現(xiàn)朦朧、晦暗的音色時也有獨特的優(yōu)勢。垂直觸鍵就是手指與琴鍵的角度是90度的直角,這種演奏方式其實只有手指的最頂部與琴鍵接觸,這種方式產(chǎn)生的音色一般比較明亮、集中,非常適合于演奏跳音,而且根據(jù)不同作品的特色可以搭配不同的觸鍵速度和力度,進而表現(xiàn)出特有的明亮清脆。
二、把握情感的投入,控制音色的完美
音樂是沒有國度界限卻有感情的獨特藝術(shù)。作為音樂家,由于每個人的經(jīng)歷、素養(yǎng)、閱歷、理解力不同而對同一首音樂作品的理解可能不同,因此在詮釋同一首曲子的時候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音色。情感是音樂的靈魂,對于鋼琴樂來說情感尤其重要,如果沒有情感的投入,那么鋼琴其實就只是一臺造音機器,而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名聲大噪。其實,情感是可以慢慢培養(yǎng)出來的。就像學習一樣,每天堅持不懈的聽鋼琴樂,慢慢研究每一個音符所包含的感情,在不斷的熏陶、感化下,就會衍生出樂感。在演奏作品的時候,通過理解作品、加之自己的感情和技巧,就能夠做到人琴合一,演奏出動人的曲目。
三、結(jié)論
鋼琴演奏屬于美學研究范疇,它在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和心情方面具有獨特的效果。鋼琴演奏不僅可以凈化人們的思想還可以美化人們的生活,拓展人們的思維空間,因此了解鋼琴的演奏技巧,對于我們更好的了解鋼琴曲目具有重要作用。而鋼琴素有的人文情愫將繼往開來的為音樂圣地——美學領(lǐng)域演繹出無數(shù)經(jīng)典的華章。
參考文獻:
[1]任達敏《早期的鋼琴與鋼琴文獻》[J]624.1.
[2]張洪島《歐洲音樂史》I S B N:9787103003992 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10-1.
[3]李嘉祿《鋼琴表演藝術(shù)》ISBN 人民出版社.
基金項目:延安大學社科處2013年科研課題:“鋼琴演奏中觸鍵與音色的關(guān)系研究”(Yds2013—02)。
作者簡介:袁文靜(1982—),女,陜西延安,延安大學魯迅藝術(shù)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音樂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