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輝
【摘要】略讀課在新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但老師們對它的編排意圖并不是很了解。指導自學、培養(yǎng)興趣,抓住重點、突出特色,突出文本、精心設計,學用結合、注重讀寫,內引外聯,充分拓展是略讀課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略讀課 有效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 -0201-02
略讀課在新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但老師們對它的編排意圖并不是很了解。那么,略讀課到底怎樣上才更有效呢?以“教是為了不教”理念為指導,從以下幾點入手,一定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指導自學、培養(yǎng)興趣
略讀課文大都故事性強、文字淺顯、易于引起學生閱讀興趣,也便于閱讀和理解。教師可借助文前閱讀提示精心設計略讀課文的導入語,以營造符合文章內涵情緒的氛圍;可提出具有趣味性、挑戰(zhàn)性的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可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以誘導學生深入閱讀;可使用反饋、交流、評價等教學手段,督促學生獲取閱讀成果;可利用文章的優(yōu)美文字、動人韻律鼓勵學生大膽誦讀,讓學生體會語感、體悟真情……經過這樣有的放矢、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便可能漸入閱讀的佳境。
二、抓住重點、突出特色
略讀課不再以識字、學詞等為主,教學目標更為集中,教學重點更為突出。所以教師要對教材進行一番整合、取舍,抓住重點,“甩開膀子教出語文味”。
在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時,教師要指導學生依據單元整體教學要求,并且立足具體課文特點,結合課后練習,聯系參考資料,構建較為科學合理的閱讀訓練目標;引領學生自讀、思考、交流、評價,讓學生走一步,再走一步,逐漸達成單元教學的總體目標;注意訓練學生聯系、比較、綜合、求同、求異和舉一反三的能力;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的語文能力。這樣,讓學生既見樹木,又見森林,學生才可能產生閱讀的頓悟,才可能真正地讀有所得、興趣盎然。
三、突出文本、精心設計
閱讀任何一篇課文,都要遵從文本特點。依據課文文體特點、文本內容、寫作特色,設計一些個性化的自讀方法,往往更具實效、更有針對性,也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例如《永生的眼睛》等文質兼美的課文,可引導學生賞析、評點、寫感受,深化理解文本的內容和蘊含的情感;戲劇、詩歌、對話類的課文,可以放手讓學生去演一演,唱一唱,讀一讀,通過實踐活動對文本情節(jié)、形象、情感等方面進行詮釋和演繹,從而加深理解,強化感受,求得領悟。
四、學用結合、注重讀寫
在學生獨立閱讀的時候,教師要教給學生不同的讀書方法。例如:自讀的形式可以是放聲朗讀、輕聲讀、默讀、跳讀、瀏覽,還可以是個人自讀、同位互讀、小組或全班齊讀等等。過程中,在感受最深或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邊讀邊畫,邊讀邊想,邊讀邊寫的習慣。
略讀時,除遵循課內略讀的方法外,教學生寫讀書筆記,如抄寫型、提綱型、體會型……或者讓學生仿寫課文的某一段落,讓學生學會譴詞造句、布局謀篇,提高學生獨立閱讀和寫作的與語文綜合能力。比如略讀課《雅魯藏布大峽谷》,老師就可以抓住這一契機,幫助學生領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把這些寫作方法應用在自己的作文中,然后讓學生仿寫這一段落。
五、內引外聯,充分拓展
略讀課文的教學,就應該以教材為拓展點,內引外連,進行課前、課中、課后拓展閱讀。如上《青山處處埋忠骨》前,可以叫同學們閱讀和收集有關于毛澤東以及抗美援朝的書籍和資料,課前留時間交流并表達自己的感受;《藏戲》、《和田的維吾爾》,這些課文的入選就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各個民族的民風民俗,所以上課的過程中可以相機交流甘肅的、自己身邊的少數民族節(jié)日、服飾、飲食、民居等民風民俗;學習《大瀑布的葬禮》時,在學生根據學習提示完成自學交流的任務后,我們就可以調查周圍環(huán)境的現狀,提出保護和治理的方法,甚至可以將可行的辦法提交給相關部門……這樣既對本單元的學習主題作了總結與提升,同時又適時提出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是學習的拓展與延伸,打破了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壁壘,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閱讀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長才干。
總之,略讀作為教材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精讀課文的補充延伸,閱讀訓練的平臺,對于學生擴大閱讀積累,習得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能力,形成閱讀素養(yǎng),都是大有裨益的,我們只要堅持培養(yǎng)興趣、多方面拓展,就一定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略讀指導舉隅》《精讀指導舉隅》葉圣陶、朱自清商務印書館,1942
[2].《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學》崔巒著 2005.12;5.
[3].《關于略讀課文教學的幾點建議》《小學語文教學》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