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培珍
過去我們評價學生,往往以成績的好壞作為唯一的標準,但是成績的好壞并不能對一名學生做出全面的評價,分數(shù)的高低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體現(xiàn)學生的差異,但在很大的程度上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使學生喪失信心,這就是我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和教育評價。新課程倡導對學生進行發(fā)展性地評價,它把關注點集中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上,教育評價不僅在認知領域,更要從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角度進行全面的評價,我們的評價要多元化,我作為一個高三的班主任,一個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者,談談我在綜合素質平臺評價中的一些感想和做法。
一、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首先,評價主體要多元化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表現(xiàn)在評價主體有學生自己,同學之間,老師,家長以及社會,這種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對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給予整體而客觀的描述,即便從某一方面來說有一點偏頗,也不會影響整體評價結果的公正和客觀,使評價的真實性更接近于評價的主體。因此,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冊被廣泛的用在高考的錄取中,從報告冊中我們可以了解學生的性格愛好,特長,參加的活動,獲獎的狀況,學業(yè)成績,比如我們這屆學生中有藝術特長生,我們可以在報告冊中看到他們的獲獎作品,這就為人才的選拔提供了非常好的依據。
其次,我們要注重過程的評價
新課程的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因此評價就不能只在學習過程結束后進行,評價的結果固然很重要,但我認為我們還必須注重過程的評價,尤其是在日常學習中,發(fā)展過程中實施評價,重視形成性的評價,通過形成性的評價反思學生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改善和設計,使學生遇到的問題能夠圓滿得到解決。例如在運動會中,同學們要進行班徽的設計,大家集思廣益,出謀劃策,最終選定了設計的方案,同學們開始制作,大家一起分工合作,有負責畫的,有負責剪裁的,有負責粘貼的,忙得不亦樂乎,我們的評價就在于學生是否參與了這項活動,是否體現(xiàn)合作精神,是否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是怎樣解決的,對學生的評價應著力放在全過程上。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的發(fā)展。
第三.做好問題學生的評價。
如何對問題學生進行評價,讓他們建立起自信心,這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學校的學生入學成績比較低,學生們的基礎也比較薄弱,自信心顯得尤為不足,為了讓他們重新建立起自信,我充分考慮到學生們的個性差異,強化學生們進行自我參照,也就是自己和自己去比,看看自己是否有進步,我為學生們建立了成長記錄袋,讓他們把每一點進步都記錄在案,看到自己的變化同學們真的很吃驚,成績在一點一點的提高,不愛說話的同學在試著和同學們溝通,柯瑩同學是一個非常內向的小姑娘,平時不喜歡說話,但是她的成績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我有意識的給她提供一些機會,讓她在班里講題,并且不斷的表揚她,過了一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有一些同學主動去找她問問題,她也自信多了,當眾講話也不會緊張了??吹剿淖兓?,我也感到非常的開心。
第四.通過評價量表對學生進行評價
師生共同制定可操作的評價量表,讓學生參與評價。引導學生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不但能發(fā)現(xiàn)別人的不足,還能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營造一種互幫互學,輕松愉悅的氛圍。我們對于學生的上課情況編制了下面的評價量表
二、拓展評價空間,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1.從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認知和踐行能力入手進行評價。
開展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指導學生的思想行為朝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我始終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認真加以研究。對合乎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我們給予肯定,否則給予否定,我們從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和踐行能力入手,我們注重學生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像高一學生的軍訓,高二學生的學農活動和高三學生的拓展訓練,我們注重學生意志和品質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們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確定評價的內容和方式。讓學生及時了解自身的優(yōu)點和缺點。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
2.從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入手進行評價。
隨著信息傳遞的現(xiàn)代化,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已由單一轉向多樣,教師已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因此,在評價中,我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從家庭、社會、網絡、影視等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學會明辨是非,形成對事物的看法,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入手進行評價。
我們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出發(fā),精心設計考查內容。如班級板報的設計,班會的設計,讓學生圍繞著一個主題,充分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內容和形式上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培養(yǎng)學生的順向思維、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聚合思維、求同思維、求異思維等多種思維方式,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好習慣。
4.從落實校本課程的學習入手進行評價。
近幾年,我們積極研發(fā)學生感興趣的校本課程,及時將校本課程納入考查的范圍。如:開設了體味文化、身邊的經濟學,春節(jié)民俗文化等校本課程,并將這些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落到實處,通過扎實有效的特色活動提升辦學品位。每學期都有計劃地組織各種特長展示活動,讓學生通過制作課件,課堂上展示成果檢驗校本課程的開設情況和實際效果。幾年來,我們堅持了以考查促校本課程落實的做法,為學生全面發(fā)展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5.從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與合作意識入手進行評價。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能力,只有在研究的過程中才能顯現(xiàn)出來,也只有在研究的過程中才能培養(yǎng)起來。申請考查前,學生自己選取一個切實可行的研究課題。課題的選擇遵循以下幾條原則:一是與課本知識相結合,將課內活動延伸到課外;二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溝通知識應用渠道;三是個人選題與班級交流相結合,調動學生自主選題的積極性。評價中重過程、重探索、重應用、重體驗、重創(chuàng)新,教師邊評價邊指導。良好的競爭意識與合作意識需要從小培養(yǎng)。正是由于在考查與平時的學習中倡導了競爭與合作的精神,并將競爭精神與合作意識作為了重要的評價依據,評價過程中處處可見積極、和諧、進取的場景與氛圍。
三、多元化評價的意義,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
多元化評價的意義,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通過多元化評價手段的運用,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一是學生評價的改革帶來了教師評價的改革。將教師的教學業(yè)績分為學科考試成績和學科考查成績兩部分。教師教學業(yè)績評價內容的多元化,使S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關注學生學科知識的掌握,而且還要注重學生學科特長的培養(yǎng),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二是多元化評價體系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展示,為滿足其終身教育的需要提供了持久的動力。實施這種評價,對學生所發(fā)揮的功能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評價的發(fā)展性功能幫助學生認識了自我,建立了自信。二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一次次成功的體驗,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愈來愈濃。三是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四是彰顯了學生的個性特長。
總之,堅持多元化的評價,著眼于評價的激勵作用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讓學生提高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分享與合作,親自參加與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endprint
過去我們評價學生,往往以成績的好壞作為唯一的標準,但是成績的好壞并不能對一名學生做出全面的評價,分數(shù)的高低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體現(xiàn)學生的差異,但在很大的程度上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使學生喪失信心,這就是我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和教育評價。新課程倡導對學生進行發(fā)展性地評價,它把關注點集中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上,教育評價不僅在認知領域,更要從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角度進行全面的評價,我們的評價要多元化,我作為一個高三的班主任,一個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者,談談我在綜合素質平臺評價中的一些感想和做法。
一、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首先,評價主體要多元化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表現(xiàn)在評價主體有學生自己,同學之間,老師,家長以及社會,這種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對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給予整體而客觀的描述,即便從某一方面來說有一點偏頗,也不會影響整體評價結果的公正和客觀,使評價的真實性更接近于評價的主體。因此,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冊被廣泛的用在高考的錄取中,從報告冊中我們可以了解學生的性格愛好,特長,參加的活動,獲獎的狀況,學業(yè)成績,比如我們這屆學生中有藝術特長生,我們可以在報告冊中看到他們的獲獎作品,這就為人才的選拔提供了非常好的依據。
其次,我們要注重過程的評價
新課程的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因此評價就不能只在學習過程結束后進行,評價的結果固然很重要,但我認為我們還必須注重過程的評價,尤其是在日常學習中,發(fā)展過程中實施評價,重視形成性的評價,通過形成性的評價反思學生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改善和設計,使學生遇到的問題能夠圓滿得到解決。例如在運動會中,同學們要進行班徽的設計,大家集思廣益,出謀劃策,最終選定了設計的方案,同學們開始制作,大家一起分工合作,有負責畫的,有負責剪裁的,有負責粘貼的,忙得不亦樂乎,我們的評價就在于學生是否參與了這項活動,是否體現(xiàn)合作精神,是否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是怎樣解決的,對學生的評價應著力放在全過程上。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的發(fā)展。
第三.做好問題學生的評價。
如何對問題學生進行評價,讓他們建立起自信心,這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學校的學生入學成績比較低,學生們的基礎也比較薄弱,自信心顯得尤為不足,為了讓他們重新建立起自信,我充分考慮到學生們的個性差異,強化學生們進行自我參照,也就是自己和自己去比,看看自己是否有進步,我為學生們建立了成長記錄袋,讓他們把每一點進步都記錄在案,看到自己的變化同學們真的很吃驚,成績在一點一點的提高,不愛說話的同學在試著和同學們溝通,柯瑩同學是一個非常內向的小姑娘,平時不喜歡說話,但是她的成績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我有意識的給她提供一些機會,讓她在班里講題,并且不斷的表揚她,過了一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有一些同學主動去找她問問題,她也自信多了,當眾講話也不會緊張了??吹剿淖兓?,我也感到非常的開心。
第四.通過評價量表對學生進行評價
師生共同制定可操作的評價量表,讓學生參與評價。引導學生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不但能發(fā)現(xiàn)別人的不足,還能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營造一種互幫互學,輕松愉悅的氛圍。我們對于學生的上課情況編制了下面的評價量表
二、拓展評價空間,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1.從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認知和踐行能力入手進行評價。
開展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指導學生的思想行為朝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我始終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認真加以研究。對合乎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我們給予肯定,否則給予否定,我們從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和踐行能力入手,我們注重學生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像高一學生的軍訓,高二學生的學農活動和高三學生的拓展訓練,我們注重學生意志和品質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們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確定評價的內容和方式。讓學生及時了解自身的優(yōu)點和缺點。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
2.從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入手進行評價。
隨著信息傳遞的現(xiàn)代化,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已由單一轉向多樣,教師已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因此,在評價中,我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從家庭、社會、網絡、影視等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學會明辨是非,形成對事物的看法,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入手進行評價。
我們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出發(fā),精心設計考查內容。如班級板報的設計,班會的設計,讓學生圍繞著一個主題,充分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內容和形式上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培養(yǎng)學生的順向思維、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聚合思維、求同思維、求異思維等多種思維方式,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好習慣。
4.從落實校本課程的學習入手進行評價。
近幾年,我們積極研發(fā)學生感興趣的校本課程,及時將校本課程納入考查的范圍。如:開設了體味文化、身邊的經濟學,春節(jié)民俗文化等校本課程,并將這些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落到實處,通過扎實有效的特色活動提升辦學品位。每學期都有計劃地組織各種特長展示活動,讓學生通過制作課件,課堂上展示成果檢驗校本課程的開設情況和實際效果。幾年來,我們堅持了以考查促校本課程落實的做法,為學生全面發(fā)展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5.從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與合作意識入手進行評價。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能力,只有在研究的過程中才能顯現(xiàn)出來,也只有在研究的過程中才能培養(yǎng)起來。申請考查前,學生自己選取一個切實可行的研究課題。課題的選擇遵循以下幾條原則:一是與課本知識相結合,將課內活動延伸到課外;二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溝通知識應用渠道;三是個人選題與班級交流相結合,調動學生自主選題的積極性。評價中重過程、重探索、重應用、重體驗、重創(chuàng)新,教師邊評價邊指導。良好的競爭意識與合作意識需要從小培養(yǎng)。正是由于在考查與平時的學習中倡導了競爭與合作的精神,并將競爭精神與合作意識作為了重要的評價依據,評價過程中處處可見積極、和諧、進取的場景與氛圍。
三、多元化評價的意義,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
多元化評價的意義,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通過多元化評價手段的運用,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一是學生評價的改革帶來了教師評價的改革。將教師的教學業(yè)績分為學科考試成績和學科考查成績兩部分。教師教學業(yè)績評價內容的多元化,使S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關注學生學科知識的掌握,而且還要注重學生學科特長的培養(yǎng),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二是多元化評價體系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展示,為滿足其終身教育的需要提供了持久的動力。實施這種評價,對學生所發(fā)揮的功能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評價的發(fā)展性功能幫助學生認識了自我,建立了自信。二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一次次成功的體驗,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愈來愈濃。三是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四是彰顯了學生的個性特長。
總之,堅持多元化的評價,著眼于評價的激勵作用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讓學生提高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分享與合作,親自參加與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endprint
過去我們評價學生,往往以成績的好壞作為唯一的標準,但是成績的好壞并不能對一名學生做出全面的評價,分數(shù)的高低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體現(xiàn)學生的差異,但在很大的程度上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使學生喪失信心,這就是我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和教育評價。新課程倡導對學生進行發(fā)展性地評價,它把關注點集中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上,教育評價不僅在認知領域,更要從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角度進行全面的評價,我們的評價要多元化,我作為一個高三的班主任,一個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者,談談我在綜合素質平臺評價中的一些感想和做法。
一、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首先,評價主體要多元化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表現(xiàn)在評價主體有學生自己,同學之間,老師,家長以及社會,這種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對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給予整體而客觀的描述,即便從某一方面來說有一點偏頗,也不會影響整體評價結果的公正和客觀,使評價的真實性更接近于評價的主體。因此,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冊被廣泛的用在高考的錄取中,從報告冊中我們可以了解學生的性格愛好,特長,參加的活動,獲獎的狀況,學業(yè)成績,比如我們這屆學生中有藝術特長生,我們可以在報告冊中看到他們的獲獎作品,這就為人才的選拔提供了非常好的依據。
其次,我們要注重過程的評價
新課程的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因此評價就不能只在學習過程結束后進行,評價的結果固然很重要,但我認為我們還必須注重過程的評價,尤其是在日常學習中,發(fā)展過程中實施評價,重視形成性的評價,通過形成性的評價反思學生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改善和設計,使學生遇到的問題能夠圓滿得到解決。例如在運動會中,同學們要進行班徽的設計,大家集思廣益,出謀劃策,最終選定了設計的方案,同學們開始制作,大家一起分工合作,有負責畫的,有負責剪裁的,有負責粘貼的,忙得不亦樂乎,我們的評價就在于學生是否參與了這項活動,是否體現(xiàn)合作精神,是否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是怎樣解決的,對學生的評價應著力放在全過程上。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的發(fā)展。
第三.做好問題學生的評價。
如何對問題學生進行評價,讓他們建立起自信心,這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學校的學生入學成績比較低,學生們的基礎也比較薄弱,自信心顯得尤為不足,為了讓他們重新建立起自信,我充分考慮到學生們的個性差異,強化學生們進行自我參照,也就是自己和自己去比,看看自己是否有進步,我為學生們建立了成長記錄袋,讓他們把每一點進步都記錄在案,看到自己的變化同學們真的很吃驚,成績在一點一點的提高,不愛說話的同學在試著和同學們溝通,柯瑩同學是一個非常內向的小姑娘,平時不喜歡說話,但是她的成績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我有意識的給她提供一些機會,讓她在班里講題,并且不斷的表揚她,過了一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有一些同學主動去找她問問題,她也自信多了,當眾講話也不會緊張了??吹剿淖兓乙哺械椒浅5拈_心。
第四.通過評價量表對學生進行評價
師生共同制定可操作的評價量表,讓學生參與評價。引導學生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不但能發(fā)現(xiàn)別人的不足,還能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營造一種互幫互學,輕松愉悅的氛圍。我們對于學生的上課情況編制了下面的評價量表
二、拓展評價空間,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1.從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認知和踐行能力入手進行評價。
開展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指導學生的思想行為朝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我始終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認真加以研究。對合乎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我們給予肯定,否則給予否定,我們從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和踐行能力入手,我們注重學生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像高一學生的軍訓,高二學生的學農活動和高三學生的拓展訓練,我們注重學生意志和品質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們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確定評價的內容和方式。讓學生及時了解自身的優(yōu)點和缺點。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
2.從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入手進行評價。
隨著信息傳遞的現(xiàn)代化,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已由單一轉向多樣,教師已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因此,在評價中,我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從家庭、社會、網絡、影視等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學會明辨是非,形成對事物的看法,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入手進行評價。
我們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出發(fā),精心設計考查內容。如班級板報的設計,班會的設計,讓學生圍繞著一個主題,充分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內容和形式上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培養(yǎng)學生的順向思維、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聚合思維、求同思維、求異思維等多種思維方式,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好習慣。
4.從落實校本課程的學習入手進行評價。
近幾年,我們積極研發(fā)學生感興趣的校本課程,及時將校本課程納入考查的范圍。如:開設了體味文化、身邊的經濟學,春節(jié)民俗文化等校本課程,并將這些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落到實處,通過扎實有效的特色活動提升辦學品位。每學期都有計劃地組織各種特長展示活動,讓學生通過制作課件,課堂上展示成果檢驗校本課程的開設情況和實際效果。幾年來,我們堅持了以考查促校本課程落實的做法,為學生全面發(fā)展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5.從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與合作意識入手進行評價。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能力,只有在研究的過程中才能顯現(xiàn)出來,也只有在研究的過程中才能培養(yǎng)起來。申請考查前,學生自己選取一個切實可行的研究課題。課題的選擇遵循以下幾條原則:一是與課本知識相結合,將課內活動延伸到課外;二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溝通知識應用渠道;三是個人選題與班級交流相結合,調動學生自主選題的積極性。評價中重過程、重探索、重應用、重體驗、重創(chuàng)新,教師邊評價邊指導。良好的競爭意識與合作意識需要從小培養(yǎng)。正是由于在考查與平時的學習中倡導了競爭與合作的精神,并將競爭精神與合作意識作為了重要的評價依據,評價過程中處處可見積極、和諧、進取的場景與氛圍。
三、多元化評價的意義,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
多元化評價的意義,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通過多元化評價手段的運用,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一是學生評價的改革帶來了教師評價的改革。將教師的教學業(yè)績分為學科考試成績和學科考查成績兩部分。教師教學業(yè)績評價內容的多元化,使S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關注學生學科知識的掌握,而且還要注重學生學科特長的培養(yǎng),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二是多元化評價體系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展示,為滿足其終身教育的需要提供了持久的動力。實施這種評價,對學生所發(fā)揮的功能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評價的發(fā)展性功能幫助學生認識了自我,建立了自信。二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一次次成功的體驗,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愈來愈濃。三是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四是彰顯了學生的個性特長。
總之,堅持多元化的評價,著眼于評價的激勵作用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讓學生提高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分享與合作,親自參加與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