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僑
【摘要】本論文主要寫了在學生思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出現的錯誤。通過小組互相學習與爭辯中解決這些出現的錯誤和疑難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思維。探究了學生在學習中的創(chuàng)造性,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判斷,推理。使之在互相學習中共同提高。
【關鍵詞】出現了三種算法。
①式的計算較簡便,帶有普通性。
②教師沒有及時表態(tài),這樣讓學生自悟、自得。
③慮線是否能省去?省去中間過程有道理嗎?為后期提高運算速度,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 -0133-01
當前,探究性學習已越來越引起廣大教師的關注。在探究中,學生的思維必然要遇到各種問題、疑難、錯誤。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展示出來,并舍得花時間與精力,通過教師的點撥與引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互相啟發(fā)與爭辯加以解決,使探究活動沿著正確軌道順利進行。這樣做,既能使學生從正反兩方面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又能使學生從錯誤中吸取教益,避免犯類似的錯誤,還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在互相啟發(fā)與爭辯中共同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幫助學生解決思維活動中的問題時,應慎重、冷靜、機智,最好讓學生自悟、自得。
教師問:“這三種算法都是對的,但哪種方法比較好呢,為什么?”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小組的熱烈討論,得出這樣的結論:式計算雖然簡單,但具有普遍性;式計算相當麻煩;只有式的計算比較好,既帶有普遍性,又比較簡便。面對學生這樣的認識,怎么辦?肯定吧,顯然與教學要求不符;否定吧,可能影響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而且學生的認識也確有一定的道理。教師略思片刻,靈機一動,決定暫不急于表態(tài),讓學生逐步自悟、自得。于是,教師把式的中間過程畫上虛線框并追問:3是怎樣算出來的?呢?學生答后,教師又問:“如果省去中間過程,那么你覺得哪種算法簡便?”就在這時,有個學生突然說:“老師,中間過程省不得!省了,道理就不清楚了?!边@突如其來的發(fā)言,你又怎樣機智處理?教師這時依然沉著冷靜,說:“你說的有道理,好,就按他說的不省去中間過程,依然用式的算法,計算5+2,學生計算為:
教師邊說中間過程是說明算理的,可以省去,邊畫上虛線框,并寫上“省去”二字,然后追問:7是怎樣算出來的?呢?學生答后,教師繼續(xù)說:看來有同樣的規(guī)律!省略中間過程是有道理的,這是因為在計算中由祥到略是一個普遍規(guī)律?!跋椤笔菫榱死斫馑憷?,保證初期運算正確;“略”是為了后期提高運算速度,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
由于我機智的處理好了學生思維中出現的問題,探究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學生所獲得的不僅僅是結論,更主要的是學生的認知、思維、方法、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發(fā)展。
學生是探究性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始終參與教學全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的自主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