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依靠語言來表達,語言則是思維的載體;翻譯不僅是一種語言活動,而且還是一種思維活動,它涉及兩種語言的轉換,而語言既是思維的工具,又是思維的結果。思維差異總是與一個民族的文化背景、心理素質、風俗民情、社會制度的變革以及社會生活的變化密切相關。
關鍵詞:思維;差異;影響
引言
思維是人腦反映和認識客觀現(xiàn)實的意識活動,人們對于思維和語言之間的關系的討論由來已久。薩丕爾說“語言,作為一種結構來看,它的內面是思維的形式”(薩丕爾,1964)。思維和語言是密不可分的統(tǒng)一體,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且思維對語言的作用是決定性的,不同的思維方式?jīng)Q定了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
一、英漢思維差異的表現(xiàn)
(一)綜合型思維與分析型思維
分析型思維和綜合型思維是人類思維的兩種基本形式。中國人自古就傾向地把客觀世界看作是一個聯(lián)系的、和諧的有機整體,強調事物的整體結構及其相關聯(lián)系和整體功能。
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反應在語言上就是:分析型的思維方式是英語具有明顯的詞形變化和較為靈活的語序結構;而綜合型的思維方式使得漢語無詞形的變化,語序比較固定。
英語倒裝現(xiàn)象較多。也就是語序靈活的表現(xiàn),由于語法或修辭的需要,英語要改變“主-動-賓(表)”的正常語序,英語的倒裝有疑問倒裝、命令倒裝、感嘆倒裝、否定倒裝和平衡倒裝等等。
例如: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solve the problem.
So angry was he that he couldn’t speak.
(二)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思維方式偏重于形象思維,而西方文化思維方式偏重于抽象思維.從英漢兩種文字的發(fā)展和意義就可以看出: 漢子從原始圖畫而逐漸演變化為象形文字,后又發(fā)展為會意文字,這都是形象思維的結果;而西方字母的形成與發(fā)展就是一個不斷從具體事物中抽象概括的過程。
(三)主體思維和客體思維
漢民族是主體型思維,一般對思維的主體和客體不加區(qū)分,而英語屬于客體型思維,有嚴格區(qū)分主體和客體。這種思維差異反映在語言上,就是漢語習慣用表示人或生物的詞用作主語;而英語則常用非生物分詞作主語,注重事物對人的作用和影響。
(四)螺旋式思維和線性思維
漢民族比較含蓄,表達意思不直接,習慣對所述的事物進行鋪墊、渲染、交代細枝末節(jié)然后點題,屬于螺旋式思維。而英語民族表達往往是開門見山,直截了當,思維主要是直線式的。
二、漢族思維對漢譯英的影響
(一)綜合型思維對譯文的影響
如:He succeeded in passing the exam.
He passed the exam successfully.
三個英語句子同樣表達了“我成功的通過了考試”的意思,但詞形都有變化。中國學生往往把詞形混淆,詞形轉換是大學生英語學習中最薄弱的方面之一,翻譯中的此類錯誤更是屢見不鮮。歸根結底,是因為漢語是綜合型思維,沒有詞形變化。
(二)形象思維對譯文的影響
如:對于勝利了的人民,這就如同布帛菽粟一樣地不可須臾離開的東西。
Like food and clothing, this power is something a victorious people cannot do without even for a moment.
漢語中布帛菽粟均為表示實指的具體事物名稱,如逐詞直譯為:cloth,silk,bean and grain,就會顯得啰嗦,按西方思維虛化概括為food and clothing,簡化了詞語,更易于接受。而大學生在翻譯時往往會忽視這一點,把形象的漢語直譯過去,有時真的令人費解例如:“我的心里七上八下”譯為“There are seven ups and eight downs in my mind”。
(三)主體思維對譯文的影響
如:A.事進城去了。
A.沒過幾年,他就徹底忘記這件事了。
中國人在漢譯英時受此思維方式的影響,往往在英語句中也相應用生物詞作主語。
B.I went to town for business.
B.He totally forgot it inlater years.
這些句子雖然沒有語法錯誤,但卻不符合英語的思維習慣,聽起來就不地道,被動語態(tài)可能對學生來說不算是一次難受的語言,但要達到自覺使用的程度,卻絕非易事。
(四)螺旋式思維對譯文的影響
如:A.做這件事的最好時機到了。
A.要我在七月以前到達那里,是不可能的。
按漢式思維來譯成英語,則是:
B.The best time for doing it comes now.
B.For me to get there before July is impossible.
在翻譯中如果譯者忽視了這種思維差異而造成的句式特點,那么得到的譯文很可能會是英譯句支離破碎。
三、總結
綜上所述,譯者的漢語思維使其在漢譯英的過程中,譯出漢式英語,要么造成讀者理解上的困難,要么讓英語本族讀者在看到這樣的表達方式感到別扭,生硬。因此,譯者應當充分重視思維對語言的影響,理解思維與語言的關系,熟悉英漢思維差異的表現(xiàn)形式,使譯文自然、順暢。
參考文獻:
[1]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1.
[2]陳安定.英漢比較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1998.
[3]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4]薩丕爾.語言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