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裸體午餐》是美國“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威廉·S·巴勒斯的代表作,描述一名對多種危險毒品上癮的青年闖蕩紐約等城市的故事。批評家主要從寫作手法與毒品主題等角度研究《裸體午餐》。本文從文學論理學批評視角重新解讀該小說,剖析20世紀50、60年代美國青年遇到的倫理困境及其原因。原因主要有兩個:人們宣揚追求絕對自由激發(fā)了他們對人性的本能——性欲望;二戰(zhàn)過后,美國人并沒有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相反他們的自由與權力不斷受到威脅,同時,年輕人的生活失去了目標。恰在此時,毒品走進了他們的生活。很多人追隨這一潮流走上了吸毒的“天堂”,卻逐漸迷失了自己。
關鍵詞:《裸體午餐》;威廉·S·巴勒斯;青年;倫理困境
《裸體午餐》(Naked Lunch, 1959)是美國“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威廉·S·巴勒斯(William S. Burroughs,1914-1997)的代表作。作為一名作家兼癮君子,他將吸毒時產生的種種體驗全部記錄下來,最終匯成了《裸體午餐》。他對書名的定義是:“讓他們看清楚自己到底在吃什么、喝什么吧。讓他們看清在那把長長的報紙勺子的尖上到底是什么?!保?)
批評家們對于《裸體午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寫作手法與毒品主題。在寫作手法上,薩曉麗研究了巴勒斯的“剪裁法”,認為巴勒斯一直想要沖破傳統(tǒng)寫作的枷鎖,這寫作手法也帶領其他作家從傳統(tǒng)的語法、句法的牢籠中走出來。除了寫作手法,小說的毒品主題也吸引了很多學者的研究。上述文章對小說的主題和寫作手法做了詳盡的研究,但是在青年所遭遇的倫理困境并未有所提及。
本文將從文學論理學批評的角度對《裸體午餐》進行重新解讀。在“文學倫理學批評:基本理論與術語”一文中,聶珍釗教授提出,用文學倫理學批評的方法分析作品時,尋找和解構文學作品中的倫理線與倫理結是十分重要的。倫理線(ethical line)和倫理結(ethical knot)是文學的倫理結構的基本成分。在文學文本中,倫理線可以看成是文學文本的縱向倫理結構,倫理結可以看成是文學文本的橫向倫理結構。文學倫理學批評的任務就是通過對文學文本的解讀發(fā)現倫理線上倫理結的形成過程,或者是對已經形成的倫理結進行解構。在《裸體午餐》中,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崇尚解放自由的美國社會及其倫理缺失是“倫理線”,而青少年的吸食毒品與性放縱成為“倫理結”。下文將從這錯綜復雜的倫理線上梳理吸食毒品與性放縱兩個倫理結,剖析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青年的倫理困境及其成因。
一、吸食毒品
這本書是威廉巴勒斯十五年吸毒期間做的筆記。在《裸體午餐》的前言中說“毒品病毒是當今世界公共健康的第一大問題”。毒品正是本書中最大的倫理結。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LSD(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麥角酸二乙基酰胺),一種強烈的半人工致幻劑在大學校園里開始蔓延。1960年后吸毒開始逐漸在美國擴散,逐漸成為社會的一種“文化”。在1969年的一次調查(Gallup Poll)中,有43%的人認為,不少青年學生吸食毒品。
吸毒的場景在書中經常能夠看到。在《魯比》一章里就描述了一位女士的吸毒過程:“她抓起一根沾著血跡和銹跡的安全別針,在腿上戳開一個大洞,看上去像張著一個色情的、化膿的嘴巴,等著跟滴管做無聲的交媾,這時,她把滴管整個兒插進張著嘴的傷口。她可怕的、觸電般的欲望(干燥處無數饑餓的昆蟲)使滴管折斷在她慘不忍睹的大腿的血肉里(像一幅土地腐爛的宣傳畫)”(10-11)這是一幅令人作嘔的畫面,“張著嘴”、“色情”以及“化膿”等詞語生動地表現了當毒癮上來時,癮君子全身上下都極度渴望吸食毒品的情景。在當時的社會,各個階層的人都有吸毒現象,甚至小說中的總統(tǒng)也如是。在《醫(yī)院》一章中,他寫到“總統(tǒng)也是個癮君子,但由于他身居高位,不能直接拿到毒品,他就通過我來過癮…總統(tǒng)為這種‘間接毒癮’付出了很高的代價。他犧牲了所有的自控力,像個未出生的孩子一樣離不開人”。(64)作為國家的首領,總統(tǒng)本應該在行為、道德價值等方面為全國人民樹立良好的典范。但是在小說中,總統(tǒng)不僅在道德價值傳播上不做任何貢獻,反而都無法自保。
同時,書中也有對吸毒現象導致的影響作了描述。本威醫(yī)生是書中很重要的一位人物,他對于神經學有所研究,他說:“使用毒品的最終結果——對于大劑量使用海洛因上癮的吸毒者尤其是如此——是永久性的后腦萎靡和一種極似晚期精神分裂癥的狀態(tài):完全缺乏情感,孤獨癥,大腦活動嚴重喪失。癮君子可以盯著墻一看就是八個小時。他對于周圍的環(huán)境有意識,但是沒有感情內涵,也沒有興趣。”他們會完全沉浸在毒品帶來的虛幻世界里,把自己的身體只是看成一種器具,低微而又貪婪地向他人索要、購買、吸食毒品。時間也隨著一個個注射器的用去而逝去。由于毒品本身很容易令人上癮,巴勒斯將其描述為一種“無法超越的理想產品”,不需要做任何的推銷,“顧客自會從陰溝里爬過來求著購買”。毒品就像是輪回一樣,一旦你進去了,你就會被毒品牽著走,毫無自由可言。(18)
這一切的表現都是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分不開的。除了LSD為代表的毒品橫行外,還有就是向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追求個人自由。在倫理學中也就是自由與規(guī)則的
沖突。他們無視那些整天叫嚷著“停止,太過分”的人的意見,轉而追求新的精神上的刺激導致毒品以及后文中性放縱等倫理問題的泛濫。一直以來,美國社會一直與毒品在作斗爭,但是似乎一直都沒有勝利的信號,家長一再抵制,對毒品嗤之以鼻,但是青少年卻一直在談論毒品。在1969年蓋勒普調查中,只有4%的美國成年人承認曾吸食大麻,34%的人對于大麻的作用并不知情,而43%的人認為很多高中生會吸食大麻。另一方面,受當時自由觀念的沖擊,年輕人想要追求“精神天堂”,于是他們沉迷于毒品的幻象。毒品的確會在一開始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但它卻會讓人產生極大的依賴性。沒有正確教育引導以及倫理教導的年輕人被短暫的幻象吸引,逐漸陷入深淵,不能自拔。
二、性放縱
性放縱是本書另一個重要的“倫理結”。20世紀60年代以前的美國,性生活被描述成一種禁忌,但是1960年避孕藥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現狀。人們不會再為性生活的后果擔憂,再加上當時性解放的熱潮,青少年的性生活愈發(fā)放縱。這種放縱體現在異性之間,同性之間亦是如此。1960年之后,美國13—20歲青少年犯罪記錄中,18—20歲的強奸記錄是13—14倍的3倍。(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1977)可以說,性解放運動對當時社會的道德也帶來了沖擊。
書中描述了很多同性戀放縱的場景,在《哈桑的喧鬧房間》一章中尤為明顯。這是一場荒淫無度的派對:一位爪哇島的舞蹈家坐在華麗的柚木搖椅里,拉過一個紅頭發(fā)、眼睛又綠又亮的美國男孩,以例行儀式般的動作將他套坐在他的陰莖上。男孩被動地面對舞蹈家坐著,舞蹈家推動男孩做著畫圈動作,黏糊糊的液體流到了椅子上?!皢鑶鑶鑶鑶?!”男孩喊道,他的精液噴射到舞蹈家瘦精精的褐色胸膛。有一滴落在舞蹈家的嘴里,男孩用手指把它推了進去,笑道“伙計,這才是我說的爽啊!”這一部分細致描述了青少年同性戀生活的淫亂。
這里面涉及了諸多倫理觀缺失的內容,比如同性戀、賣淫、肛交以及未曾提及的手淫等。這些自古以來都涵蓋于倫理學人類性行為的范疇,這一系列可以概括為性變態(tài)行為。在性解放(Sexual Liberation Movement)的影響下,青少年開始向傳統(tǒng)觀念發(fā)起挑戰(zhàn);與此同時,社會對法律允許發(fā)生性行為的年齡(Age of Consent)的爭議越來越多,主要原因歸咎于同性戀群體渴望得到公平的對待。他們無所顧忌,就像舞蹈家例子中的小男孩,也許是為了生計,也許是為了享受,非常卑微地與舞蹈家進行同性戀行為。
除了同性之外,在當時,家長對于孩童性觀念的指導也有一些混亂。書中講述了一件發(fā)生在洛杉磯的故事,父親覺得15歲的孩子該有第一次性體驗,于是決定給他二十塊錢,讓他找個好妓女“搞他的嫩屁股肉”。15分鐘后他出來告訴父親“她脫了衣服,我拿出刀子從她屁股上割了一大塊肉,她大哭大鬧,我只好脫下一只鞋子把她痛打一頓,然后操她玩兒”。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的法律規(guī)定16歲以上的人才可以接觸性行為。家長在明知孩子未滿16歲的情況下,便讓他體驗性生活,這多少是受當時性解放觀念的影響,這也表現了當時美國社會的混亂;從孩子的表現來看,他與妓女不僅發(fā)生了性關系,而且還從她的屁股上切了塊肉,還用鞋子打了一頓,這種無所顧忌也說明了在當時的社會,青少年倫理道德意識嚴重缺乏,與家長的的教育觀念關系密切。
此外,“性革命之父”阿爾弗雷德·金賽(Alfred Kinsey)先后在1948年與1953年發(fā)表了《人類男性性行為》與《人類女性性行為》。書中揭露了當時美國社會已經出現了同性戀等其他非傳統(tǒng)性行為,宣稱每10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同性戀,這也成為“同性戀權利”運動的基石。正是他的研究推動了美國社會性觀念的解放與性自由的追求。受這些觀念影響,青少年不顧國家大環(huán)境的反對,先后陷入性放縱這一倫理困境。
三、結束語
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青少年的混亂生活已經逐漸展現出來。威廉·巴勒斯的《裸體午餐》赤裸裸地向人們展示了當時美國社會發(fā)生的一切。幸運的是,他從毒品世界里走了出來,并將這些展露給讀者看。通過從文學倫理學的角度看這本書中青少年吸毒與性生活的糜亂,綜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首先,這一代人自由、權利受到抑制,生活缺乏目標,而毒品的侵襲又加劇了他們的生活的頹廢,倫理觀念的缺失與自由、解放解放觀念的逐漸興起讓很多年輕人隨著社會的“潮流”走上了不歸路。其次,1960年開始,美國先后掀起了性解放運動(Sexual Liberation)、支持同性戀運動(Gay is Good),這沖擊了當時社會傳統(tǒng)倫理。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很多人渴望打破枷鎖,追求心中的自,因而他們的私生活也變得異常混亂。
《裸體午餐》中很多倫理缺乏的現象在今天我國的年輕人里也時有發(fā)生。盡管我們處在不同的社會背景的不同的國家內,這也能夠給我們一種警示作用。近幾年,國內不斷爆出有明星吸毒事件,作為年輕人的偶像,明星首先應該規(guī)范好自己的行為,給新一代的年輕人以積極向上的指導;與此同時政府也應該加大監(jiān)管制度,摧毀毒品世界的“金字塔”。教育者也應該加強對年輕人的教育和思想指導,才能使青年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Burroughs.W. S.Naked Lunch: The Restored Text[Z].Grove Press(2007) .
[2]D’Emilio, J. (2004). “After Stonewall.” Queer Cultures. Eds. Deborah Carlin and Jennifer DiGrazia[Z].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3-35.
[3]海霞.鳳凰涅槃·煉獄——評威廉·巴勒斯的《赤裸的午餐》[Z].甘肅社會科學,2012(2):155-157。
[4]劉偉,2007,巴勒斯:“垮掉的一代” 的教父[Z].世界文化,8:8-9。
[5]Goodman.M. B. The Customs' Censorship of William Burroughs' Naked Lunch[Z] .Critique: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Fiction, 1980,22(1), 92-104.
[6]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批評方法新探索[Z].外國文學研究2004,5:16—26.
[7]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與道德批評[Z].外國文學研究2006,2:8-17。
[8]聶珍釗. 文學倫理學批評:基本理論與術語[Z].外國文學研究2010,1:12-22。
[9]Paton. F. Monstrous Rhetoric: Naked Lunch, National Insecurity, and the Gothic Fifties[Z] .Texas Studies in Literature Language, (2010),52(1):48-69.
[10]薩曉麗, 一位力圖擺脫語言羈絆的后現代派小說家——威廉巴勒斯[Z].外國文學2005,6:3-6.
[11]威廉·巴勒斯,馬愛農.裸體午餐[Z].珠江水運,2013,18,78.
[12]肖明翰.垮掉的一代的反叛與探索[Z].外國文學評論,2000,2:25-32.
[13]張淑芳.美國“垮掉派”文學評述[J]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8,21(5):95-98.
[14]Zimring. F. E. American youth violence: Issues and trends[Z] .Crime and justice, 1979,67-107.
導師簡介:黃芝(1981–),男,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印度文學、英美文學,代表作品有《論薩爾曼·拉什迪小說中的敘事交流》、《借用·混合·轉換:拉什迪語碼挪用之社會語言學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