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界/濱州醫(yī)學院
論我國公職人員賄賂犯罪的發(fā)展趨勢 原因與預防
丁世界/濱州醫(yī)學院
我國公務人員賄賂犯罪侵害了公務行為的廉潔性,嚴重擾亂了國家機關的正?;顒印YV賂犯罪的發(fā)展趨勢表明,其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對其治理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國家既要嚴密監(jiān)督制度,也要提升執(zhí)法能力,不斷完善事前和事后防控。
賄賂犯罪;公職人員;財產公開制度
現(xiàn)階段賄賂犯罪已經成為困擾我國政府和社會的一大難題。特別是對政治和經濟改革的初始階段,對賄賂犯罪的治理顯得尤為重要。腐敗這個關鍵詞與賄賂犯罪是與生俱來、不可分割的。所以在形式多樣的賄賂現(xiàn)象中,由于其獨特的權錢交易滿足私欲的本質,對國家的危害巨大。我們應當清楚地看到,在司法實踐中,它嚴重遲滯了我國法治現(xiàn)代化的建設進程。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它嚴重影響著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與和諧,惡劣破壞了全國人民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度。
(一)主體由單一型向糾合型發(fā)展
賄賂犯罪曾經是傳統(tǒng)的單一型模式。當時犯罪主體僅為自然人,而且雙方手段隱蔽。而現(xiàn)階段的賄賂犯罪漸呈集團模式,主體也由單一型向復雜化轉變。糾合型的犯罪模式是指復雜主體之間內外勾結所進行的犯罪活動。主要表現(xiàn)為有些犯罪分子內外呼應,職務方竊取信息,非職務方甚至有些職務方夾帶轉移公共財產,最終共同分贓,等等。
(二)大案要案頻發(fā)
隨著反腐力度不斷加深,從中央到地方,從國企到事業(yè)單位,從經濟領域到衛(wèi)生、建筑行業(yè),涉案人員有普通公務人員,也有機關部門干部等,職位和級別覆蓋于各個層次上。涉案官員賄賂犯罪出現(xiàn)職位越來越高,領域越來越廣泛的特點。從最高檢察院官方網站瀏覽到的數據顯示,從對外開放到2008年間我國檢察機關查辦的賄賂犯罪案件達幾十萬起,其中千萬元以上的大案就有近萬起。
(三)多與其他職務犯罪交織
隨著賄賂犯罪中手段隱蔽性的不斷加強、涉案領域的不斷擴大和涉案官員職位和級別越來越高這樣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從犯罪主體單一的模式被打破時,單位法人“公賄” 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就牽扯出許多涉案人員的罪行。然而許多犯罪分子可能不止是行賄罪、受賄罪的代罪之身,更多的是與徇私枉法罪、玩忽職守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私分國有資產罪、隱瞞境外存款罪和挪用資金、特定款物罪等其他的職務犯罪多罪交織,并且多向有影響力的賄賂轉變。多罪交織局面的出現(xiàn)不僅加重了司法機關的打擊力度,而且給職務行為的廉潔性蒙上了一層恥辱之紗。
賄賂犯罪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政治制度的完善與否。而社會生活的變化和主體的素質,則成為賄賂犯罪的重要誘因。
(一)制度原因
一是制度設置不合理。我國檢察機關依據憲法授權可以獨立行使公訴權和檢察權,而司法權卻要接受行政權的領導,使行政權無限擴大。究其根本,是過于集中的行政權力和缺乏有效的權力制約。二是公務員財產申報制度未確立。公務員財產申報制度,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將自己以及與自己相關公務員在任職前、任職中和離職后所取得的所有資產上報國家相關部門,以接受國家管理和人民監(jiān)督的一種制度。這項制度在歐美國家也被稱為陽光法案。就我國現(xiàn)階段的公務員財產申報制度來說,穩(wěn)定性弱,效力層次低,執(zhí)行力度和執(zhí)行范圍有限是其缺乏法律權威性。公務員財產公開制度遲遲未確立,成為我國打擊賄賂犯罪的絆腳石。三是法律監(jiān)督疏漏。賄賂犯罪法律監(jiān)督力度不當,主要體現(xiàn)在權力運行中的預防性事前監(jiān)督和事中監(jiān)督比較薄弱。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說,加強制度的監(jiān)督力度才是遏制賄賂犯罪的突破口。
(二)社會原因
一是經濟秩序不合理。一些公務人員和對權力向往以謀取不正當利益的人作用的結果,是滋生經濟上實現(xiàn)平衡的心理,賄賂犯罪應運而生。短期的貧富差距會在心理上刺激一些公職人員權謀私。二是傳統(tǒng)文化的慣性。傳統(tǒng)的官本位思想中濫用權力、以權謀私是核心。在權錢可以交易等思想影響下,一些人對官位和權力也產生了錯誤的崇拜和利用心理。三是人情往來充斥官場。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人情往來充斥官場生活。人情往來的出現(xiàn)并非偶然,它的出現(xiàn)是我們歷史造就的結果。而人情與官場的結合,似乎能夠更加準確的解釋官官相護現(xiàn)象。對于接受幫助的個體而言,辦事托人、請客吃飯、送卡送錢的風氣是導致公務人員難抵誘惑的罪魁禍首。而公務人員的辦事積極性弱與自身素質低下的情況也讓不少的個體漸漸發(fā)掘這樣的利益來源。
(三)個體原因
賄賂犯罪的個體原因是最主要的因素。一是價值觀扭曲。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建設高速發(fā)展的階段,急速膨脹的物質世界和私欲以及文化的開放與融合使犯罪分子在個人利益與黨和人民利益之間,個人利益與法之間做出了錯誤的選擇。責任觀和榮辱觀的扭曲使涉案人員成為金錢的奴隸。二是權力觀扭曲。一方面公務人員迷戀權力,另一方面是意志薄弱。面對現(xiàn)實的熟人社會不能將公務與私情區(qū)分開來。三是意志薄弱。涉案人員往往對與自己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相當熟悉,并不是說法律意識的缺失。而是當面對賄賂時,選擇了錯誤的導向。有些人認為人情大過律法,因而走上犯罪道路。
(一)完善防范機制
一是事前預防。完善立法是防治賄賂犯罪的根本。不僅要在立法上下工夫,還應貫徹落實行政機關公務員交流制度,有效遏制熟人社會的種種弊端,加強公務員廉政建設。二是事后懲罰。在沒有有效的事前預防機制制約下,事后懲罰的重要性就顯得尤為突出。賄賂犯罪的懲罰是根據它所涉及的金額來定罪量刑的,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賄賂犯罪的金額呈現(xiàn)越來越大的發(fā)展趨勢。兩高的司法解釋對于下屬所審理的賄賂犯罪案件有極大的關聯(lián)性。加強兩高的業(yè)務監(jiān)管能力和司法解釋的制定對于法院和紀委對案件的公正公開處理作用重大。
(二)加強打擊力度
在面對猖獗的犯罪分子時,一方面要嚴格執(zhí)法,切實貫徹憲法權威以提升震懾力,另一方面要不斷提高執(zhí)法部門的執(zhí)法水平,不僅要正確區(qū)分相關職務犯罪來保證案件的程序公正,還要做到案件的實體公正。其次,不僅要與執(zhí)法機關保持密切溝通,還要重點加強對工程建設、醫(yī)療衛(wèi)生等賄賂犯罪案件多發(fā)部門的打擊力度。針對當前像“葛蘭素史克行賄受賄案”這樣的跨國賄賂犯罪案件,還應加強同國際司法部門的合作。
(三)健全監(jiān)督機制
行政機關應不斷強化黨政的內部監(jiān)督。內部監(jiān)督會使官員在職位任免的良性競爭和財產申報上更加透明,可以不斷提升權力之間的制約。其次,面對立法的薄弱,全國人大不僅要加強對賄賂犯罪的完善,擴大賄賂的認定范圍,對于財產申報制度的法制化也要提出日程表,同時加強對公職人員的立法監(jiān)督。再次,保證公民的知情權、監(jiān)督權等憲法權利,不斷將政務公開與輿論監(jiān)督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jiān)督價值。
(四)提升守法習慣
公務人員是國家行政事務有序進行的主力,其守法習慣對提升國民的守法思維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提升公務員的守法習慣首先要對其進行全面的普法宣傳教育,使其對與自己職位相關的法律有足夠的認識,并從心理上對犯罪意圖進行震懾。其次賄賂犯罪作為一種職務類犯罪,對于提升其職務人員的守法習慣,還應對其進行職業(yè)責任感和使命感提升的職業(yè)道德素質教育。用以提升職務人員的職業(yè)責任感和使命感,讓其漸漸學會用道德的杠桿去抵制賄賂犯罪的誘惑。然而賄賂犯罪的產生與現(xiàn)實生活中極度膨脹的物質欲望相關,所以在執(zhí)法機關處理的案件中我們可以利用輿論媒體的傳播作用進行警示性教育,用犯罪分子案后悔悟的事實去感知國民尤其是公務員的行為習慣,要讓遵紀守法、理性思維的警鐘在腦海中長鳴。
[1]吳家林:《我國刑法中貪污賄賂罪的完善》,載《哈爾濱師范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
[2]于泊:《關于賄賂犯罪的分析與思考》,載《青年與社會》,2014年第15期.
[3]馬加杰:《賄賂犯罪的經濟分析》,2012年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4]盧廣:《非財產性利益納入賄賂犯罪對象范疇立法設想》,載《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