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埃利奧特(Charles.W.Eliot),1834年出生于美國波士頓。1849年,15歲的埃利奧特進入哈佛大學,并于1853年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績畢業(yè)。1868年,埃利奧特作為校友當選為哈佛大學校監(jiān)委員會會員。次年,由于原校長黑爾的去職,埃利奧特經(jīng)過激烈的選舉當選為哈佛大學校長,之后他在哈佛校長的位置上一干就是40年。
在此期間,埃利奧特意識超前,大膽解放思想,勵精圖治,將哈佛由一個地方性的學院發(fā)展成全國性的知名大學。1926年,埃利奧特病逝,成千上萬的美國人將他當作英雄來紀念。
教育課程思想——打造現(xiàn)代教學方式
埃利奧特擔任哈佛大學校長的時候,正值美國南北戰(zhàn)爭剛剛結束。社會發(fā)生著劇烈的變化,工業(yè)化和城市化進程在不斷加快,社會急需各個領域的高級技術人才?;诋敃r社會背景,埃利奧特提出了自由的教育課程改革思想。
他認為,當時的美國大學應該改造高等教育課程,擴充大學教育的知識領域。通過自己的親身教育實踐,他堅持英語、歷史和自然科學應該成為進入大學課程的新學科。當時,有的大學在招生中根本就沒有考慮英語知識,忽視英語教學的現(xiàn)象在美國大學中非常普遍。所以,他認為大學新學科應該增加英語。對于歷史學科,他認為,完全應該享有比之前更高的地位,只有學習了這些,才能培養(yǎng)學生富有同情心,追求真理和美德。而當時美國大學在歷史教學上的現(xiàn)實不容樂觀,古老的達特茅斯學院竟沒有歷史教師,普林斯頓大學也只有一名歷史教師。他同時指出,這些學科的新加入,必然會導致教學內(nèi)容的急劇膨脹,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加大。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又使將來畢業(yè)的學生都能有所擅長,他在哈佛大學大力推行自由選修制,為這一難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選修制雖然不是埃利奧特的首創(chuàng),但它是其高等教育課程思想的核心。為此,他在哈佛全體教職工大會上耐心地向教師們做說服工作。埃利奧特最初提出要實行選修制時,社會和很多教師都對選修制存在誤會和偏見。以耶魯大學為首的高校聯(lián)盟公開指責埃利奧特的選修制是“嘩眾取寵”,甚至有段時間校監(jiān)會的一些成員還想把他趕下臺。但是,冒著隨時都有可能被哈佛校監(jiān)會免職的危險,埃利奧特還是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耐心,說服那些反對選修制的人接受了它。
埃利奧特打破了講授必修課程設置固定班級的做法,成立了課程編碼委員會。該委員會將哈佛所有課程按阿拉伯數(shù)字進行編碼,學生可以根據(jù)編碼自由選擇課程。并規(guī)定學生只要修滿18門課程,成績均在B以上,就可以提前獲得相應的學士學位。如此一來,原先需要四年完成的學士學位,有的學生三年就可以提前獲得。
埃利奧特減少了哈佛原來必修課程的數(shù)量,把原來一部分必修科目變成選修科目。到了1872年,甚至取消了四年級的全部必修課。而且,他還將英語、歷史、文學、自然科學、現(xiàn)代科學、音樂等學科引入哈佛的選修課中,使哈佛選修課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差不多用了17年時間,到1886年,全校課程都成為選修課,數(shù)量也由原來的十幾門增加到后來的上百門。
埃利奧特的高等教育課程思想和他一手推行的選修制,不僅豐富了美國大學的學科內(nèi)容,而且使哈佛大學與社會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同時,選修制的推行打破了原來美國大學延續(xù)已久的年級教學組織,直接促成了學分制的建立,也間接影響了美國的考試制度、學位制度、評分制度與學期劃分制度。
教育管理思想——樹立哈佛特色
40年的哈佛校長經(jīng)驗,為埃利奧特大學教育管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他在1908年自己所寫的《大學管理》一書中,詳細闡述了大學各個部門的職能和工作方式,這是其哈佛大學管理實踐的理論總結和升華,也是世界知名大學校長們的必讀書。
執(zhí)掌哈佛期間,埃利奧特以民主思想作為管理的指導精神,以務實創(chuàng)新的手段追求高效管理,對哈佛的董事會制度、學院制度、教師任命、人事管理、募集資金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建樹。
關于校長能力的問題,埃利奧特認為大學校長最最重要的能力,一是具有很高的判斷能力,能夠向校管理委員會推薦最合適的教職人員;二是要具有籌款的能力,校長要努力使公眾明白,他們向大學捐錢,大學就可以造就科學家、作家、銀行家和社會公仆等,說服公眾相信大學培養(yǎng)的肯定是對他們有回報的人才;三是要有日常監(jiān)督的能力,尤其是監(jiān)督學校的行政,不能讓教師的利益受到損害。關于董事會組成和職能的問題,埃利奧特認為大學的董事會最好為7名,董事會成員過多或過少都不利于學校的管理。而董事會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大學資金的使用與分配,董事會要判斷大學資金的花費方式,設定教職人員的工資等級,以及會開源節(jié)流以保持大學職工的活力和效率。在教育管理思想的指導下,埃利奧特在哈佛進行了曠日持久的人事、機構、教師任命、學院建設等方面的改革。具體措施包括:
人事管理方面,埃利奧特進一步鞏固了哈佛大學的“雙院制”管理方式。所謂“雙院制”就是由校內(nèi)人士組成的董事會和校外人士組成的校監(jiān)會共同管理學校。校監(jiān)會相當于哈佛的“議會”,它能起到對董事會監(jiān)督的作用。要知道美國其他沒有校監(jiān)會的大學,其董事會的權力是幾乎不受節(jié)制的,就連校長也常常被董事會限制權力,而其自身基本沒有任何約束?!半p院制”則更好地促進了管理的民主化。
學院改革方面,埃利奧特先是改造了神學院、法學院和醫(yī)學院等專業(yè)學院,并首次開設了研究生院。過去,哈佛名義上是一所大學,但是沒有一個系主任,也沒有任何系能提交年度報告。人們根本分不清學習和研究的關系,更談不上專業(yè)院系之間學術標準的差別。埃利奧特上任后, 對哈佛的這些專業(yè)學院進行改革,將一些能力不足的教師辭退,換上一批年輕的有專業(yè)法學、醫(yī)學知識的新教師,并為各個院系設置了院長,重新制定了各個院系的課程,使哈佛的專業(yè)學院煥然一新。同時,他還首次開設了研究生院,認為如果一所大學將自己的工作只看成是給本科生開幾門課,那絕對成不了一流大學,只有開設研究生院,才能促進大學科研水平的提高。
在教師任命方面,埃利奧特親自到各個大學去“挖”優(yōu)秀教授、教師。前后被他挖到哈佛的著名教授有奧斯古德、鮑舍爾、薩特金、皮克林等人。另外,他還不斷提高教授們的薪資待遇,教授年薪由原來的3000美元提高到4000美元,而當時美國主要大學教授的年薪一般都在3000美元以下。
事實證明,埃利奧特對哈佛大學的管理改革,基本涵蓋了大學實際運行的方方面面,進一步使教育與宗教分離,不僅為哈佛師生進行專業(yè)的科研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更為后人提供了一個成功大學校長的范例。有人曾評價埃利奧特說:“他幾乎是那個時代最有影響的大學校長,我相信這樣說很公正,其哈佛大學改革與任何其他大學校長的成就共同對美國高等教育產(chǎn)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響?!?/p>
實踐表明,埃利奧特不僅成功領導了哈佛大學的改造工作,使哈佛成為美國本土的真正意義的現(xiàn)代化大學,他的教育思想和改革措施也引領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