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預制護面塊體混凝土澆筑控制與改進介紹,對混凝土出現(xiàn)的通病及其原因、改進措施進行闡述,以期為該類工程的施工積累經(jīng)驗。
【關鍵詞】混凝土;通?。桓倪M
預制護面塊體混凝土的施工中經(jīng)常存在麻面、砂斑、砂線及裂縫等一些質量通病,這些通病直接影響著構件外觀質量,甚至構件的內(nèi)部質量,也影響砼質量評定,因此,我們在實際施工中應竭力減少和避免。
0.概述
本工程為防波堤的護面塊體預制工程,其包括四腳空心方塊、扭王字塊,壓肩塊體等多種類型不同規(guī)格的各種構件,不論是從預制方量,還是預制的種類和數(shù)量看,本工程都具有典型性。
1.混凝土澆筑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優(yōu)化措施
1.1構件模板
(1)存在問題:①部分鋼板拼接不夠平順、嚴密,仍有一些漏漿和錯牙出現(xiàn);②澆筑過程中出現(xiàn)一個焊點斷裂現(xiàn)象;③兩塊模板拼接口拼縫不嚴密; ④構件脫模結構處砼表面砂斑較多;⑤構件脫模結構處砼部分出現(xiàn)了較大錯牙;⑥拆模困難并造成上口棱角掉角嚴重,⑦側面腰部中間一塊模板拆模困難,刮崩邊角。
(2)原因分析:①相連接的鋼板焊接前沒有打磨處理,下料尺寸不夠準確,原子灰填縫不夠。②鋼板與肋板的連接焊縫質量不理想,焊縫長度厚度都有所欠缺,焊渣沒有清除,一些假焊不易發(fā)現(xiàn),③兩塊模板拼接面打磨不夠,表面不夠平整。④脫模結構的表面鋼板制作質量欠缺,與模板連接表面不平順,出現(xiàn)較大錯牙,開孔切縫縫寬偏大、切割線凹凸過大,不夠平順。⑤在砼澆筑過程中出模頂筒振動松后動伸入砼中⑥模板上口剛度有所欠缺,拆模時鋼板發(fā)生彈性變形,開口收緊,咬崩邊角;⑦模板為內(nèi)大外小,斜度不夠,模板退出困難。
(3)整改優(yōu)化措施:①相連接的鋼板焊接前要打磨出斜坡口后再對接,下料尺寸嚴格控制,加強原子灰填縫質量控制,要保證有一定的強度。②加強對連接部位焊接質量的控制,焊接完成后敲除焊渣,并派專人嚴格檢查合格后方交付使用。③加強兩塊模板拼接面的打磨,控制好下料尺寸,預留止?jié){橡膠條的厚度,保證模板整體尺寸。④加強切縫質量控制和鋼板打磨,保證出模結構與模板連接平順嚴密。⑤增加一個固定插銷,保證頂筒在砼振搗時不會松動移位。在頂部增加一個行架,既增加模板剛度,又作為施工操作平臺使用,底部增加斜拉桿。適當增大與其連接的斜板退模錐度,以便于拆模。
1.2底胎膜
(1)存在問題:①鋼板底胎膜漏漿,②橡膠底胎膜則容易損壞,周轉次數(shù)低,成本高。③預制場地坪平整度不夠。
(2)原因分析:①鋼板變形,接縫不嚴密,無法止?jié){;②橡膠底胎膜摩擦力大,模板銼壞橡膠。③地坪澆筑時抹面不夠。
(3)整改優(yōu)化措施:① 底胎膜全部改成使用10mm厚帶海綿層的光面膠,保證具有足夠的彈性,表面再涂刷滑石粉,減小摩擦力。②畫線標出底胎膜的位置,對不平整的進行適當?shù)恼健?/p>
1.3砼運輸
(1)存在問題:運輸速度較慢,平均每車耗時14.5分鐘。
(2)原因分析:道路不夠平整,只有一臺車拉漿,車到攪拌中心后才開始進料拌漿。
(3)整改優(yōu)化措施:把場區(qū)內(nèi)道路平整,沿途道路上的障礙物進行清除;把砼運輸車增加到6輛,每輛車均配一個料斗,保證達到連續(xù)運轉。
1.4下料斗
(1)存在問題:①下料速度慢,平均每斗料耗時20.5分鐘。②料斗固定費時太長。
(2)原因分析:①料斗設計不夠合理,出料口偏小;②砼坍落度偏小,流動性差,增大了砼漿與鋼板的表面粘滯力。③試預制構件沒有形成流水作業(yè),振搗時料斗需要停止等待。 ④加雇方案不夠合理,操作費時。
(3)整改優(yōu)化措施:① 更改出料口設計,把出料口適當加大;②要求攪拌中心做好坍落度的控制,保證砼的和易性;③在料斗底部外壁上加一對附著振動器,幫助下料;④合理安排作業(yè)流程,下料與振搗形成流水作業(yè)。⑤更改為采用活動式扣進行固定,操作簡單,快捷。
1.5坍落度
(1)存在問題:坍落度控制不準確,基本都在2cm左右,普遍偏??;甚至出現(xiàn)增加了水泥漿,坍落度也沒有增加的現(xiàn)象。
(2)原因分析:攪拌中心計量儀器不夠準確,偏差大。
(3)整改優(yōu)化措施:對計量控制設備進行調(diào)試,確保計量的準確性。
1.6勞動力組織
(1)存在問題:施工場面比較混亂,組合分工不夠合理。
(2)原因分析:①操作人員多為第一次操作,沒有施工經(jīng)驗,熟練程度不夠;②生產(chǎn)調(diào)度安排組織不夠合理,做了一些冤枉工;③責任分工沒有落實到人,沒有班組帶班人。
(3)整改優(yōu)化措施:①加強對民工的培訓,根據(jù)勞動內(nèi)容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至少安排一名熟練的老技術工人帶班,并負責對民工的培訓和工作安排;②每個班組配齊足夠的技術工,把責任落實到班組長。
1.7機械設備
(1)存在問題:①32t門吊在起吊30噸多重的扭王塊時有點勉強②門吊大車及主鉤運行速度太慢,作業(yè)效率低。
(2)原因分析:①卷揚機電阻、齒輪等配件老化、比較臟,缺乏打油保養(yǎng)。②門吊本身的設計速度都是比較慢的,再加上設備老化。
(3)整改優(yōu)化措施:①修理卷揚機,老化的配件要更換,全部清洗一遍,打好油,經(jīng)常維護。②安裝一個與電機匹配的變頻器,適當提高大車速度,加強日常維護,確保發(fā)揮最大效率。
1.8安全生產(chǎn)
(1)存在問題:①門吊高空作業(yè),安全隱患多;②操作平臺設計不合理,施工不安全。③各種電纜比較混亂,④門吊還沒有安裝夾軌器。
(2)原因分析:①高空作業(yè),易發(fā)生墜物傷人;②操作平臺沒有全面考慮到作業(yè)的安全性;③整個預制場的用電線路布置還沒有全部完成,暫時全部使用活動電箱;④沒有安裝夾軌器。
(3)整改優(yōu)化措施:①加強職工安全教育,門吊上顯眼要懸掛高空墜物危險標志;②重新設計操作平臺,保證平臺的寬度足夠,確保施工安全。③抓緊做好預制場用電線路的布置,在開始正式預制前完成。④抓緊安裝軌道夾軌器。
2.混凝土存在的通病
通病及其主因。
砂斑、砂線、裂縫等混凝土質量通常見病的出現(xiàn)具有一定的分布特征,具體以下:
2.1砂斑、砂線
①扭王的法蘭下部傾斜面及中肢與上肢面的交接面,四腳塊根部突出的腳部。即砂線、砂斑的出現(xiàn)主要有以上特征,構件的突變截面,有利于泌水流淌的部位。
②產(chǎn)生的原因:A.粗細骨料級配不合理,水泥泌水性大,及混凝土配合比不當;B.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夠,未拌合均勻,和易性差,振搗后泌水性嚴重;C.混凝土坍落度過大;D.施工振搗的時間及方式不當。
2.2麻面
①主要分布:大部分位于構件的垂直面部位。
②產(chǎn)生的原因:A.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夠,未拌合均勻,和易性差;B.脫模劑選擇不當;C.模板粘附水泥漿渣等雜物未清理干凈,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著;D.模板脫模劑涂刷不勻,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與模板粘結造成麻面;E.摸板拼縫不嚴,局部漏漿;F.混凝土振搗不實,氣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點。
2.3氣泡、蜂窩
①主要分布:A.各肢體面傾角較小的斜面;B.構件的垂直面部位; C.構件與底模接觸的根部。
②產(chǎn)生的原因:A.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或骨料、水泥和水等計量不準,造成砂漿少、石子多; B.使用的石子粒徑過大或坍落度過小;C.混凝土的運輸方式不當,造成混凝土的離析;D.下料過高并未設置下料管道,造成石子砂漿離析;E.混凝土分層不合理,振搗不實,或漏振,或振搗時間不夠;F.模板縫隙未堵嚴,水泥漿嚴重流失。
2.4裂縫
①主要分布:A.構件的各肢體間交接處; B.各構件的下料口及振搗口的位置。
②產(chǎn)生的原因:A.為了提高構件的早期強度,使用早強型水泥;B.施工生產(chǎn)的現(xiàn)場溫度過高,構件水化熱形成的內(nèi)外溫差過大,在變截面處形成應力突變;C.施工澆筑速度過快、分層不合理,各肢塊在鋼模板的約束下結構相對穩(wěn)定,而中間部分的約束則相對較小,有下沉的趨勢;D.坍落度過大,振搗時間長,下部重骨料較多,上部水泥漿較多,水化熱時,多余的水份通過混凝土的微觀裂縫蒸發(fā)而出,加速裂縫的發(fā)育。
2.5其他
除常見的通病外還有松頂、脫皮等毛病。松頂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粉煤灰摻量加大,澆筑高度太高,且振搗過久引起的;脫皮主要是由于振搗棒貼著模板振搗時間過長致使模板脫模劑脫落。這些毛病盡管各有不同的成因,但施工中只要注意到還是比較容易克服的。
3.混凝土的通病改進
從混凝土存在的通病及其主要原因分析可見,優(yōu)化配合比及合理進行施工等措施可改進混凝土的通病。
3.1配合比優(yōu)化
3.1.1原材料
本工程的原材料均為業(yè)主供應。黃砂偏粗,細度模數(shù)最大達到3.3,且級配不合理,但客觀上原因,又沒有更好的砂源代替;原水泥細度為2.8%,泌水性較大及和易性較差,改用細度為1.9%的水泥后,各種性能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1.2配合比優(yōu)化
為了有效掌握原材料的屬性,提高構件外觀質量,改善混凝土通病,進行了大量有效的試驗:
①混凝土采用雙摻技術,用外摻法加入適量的粉煤灰,使混凝土拌合物中漿體增多,足以填補骨料的空隙并略有富余,改善了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用外摻法加入粉煤灰可代替一部分細骨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混凝土細骨料中細微顆粒的含量,改善了細骨料的級配,使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有所提高;再摻入減水劑,在保證施工所需坍落度的前提下,減去一部分節(jié)余的水,使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率有所減少,保水性大大提高。
②按照規(guī)范的規(guī)定嚴格控制粗骨料的級配情況和針片狀含量;在保證水灰比不變的基礎上,使用同一基準配合比對普硅水泥和礦渣水泥提出不同的粉煤灰摻量: A普硅水泥粉煤灰摻量取7%、10%、12%,超量系數(shù)取1.3、1.5; B礦渣水泥粉煤灰摻量取5%、7%、10%,超量系數(shù)取1.3、1.5。通過12種不同的配合比在同一施工條件下的現(xiàn)場實踐先選出兩組效果較好者,再反復比較,從而提出合理的、優(yōu)化的配合比。
3.2改進施工工藝
①分層:根據(jù)經(jīng)驗,分層一般控制在30~50cm較為適宜,過薄不利于振搗,而過厚則易造成振搗不均勻,甚至可能出現(xiàn)漏振和過振等現(xiàn)象,從而引起構件表面出現(xiàn)蜂窩、麻面等混凝土通病。然而,當在分層處在有變截面時就需特別注意,一般來講,當變截面超過50cm時,最好是在變截面內(nèi)以10~20cm分層;當變截面沒超過50cm時,最好是將分層面超過變截面10cm以上,目的是盡量減少變截面斜面的砂斑、麻面和氣泡。②振搗:振搗時需特別注意點的控制及掌握好振搗的技巧。一般來講,振搗順序宜從模板邊開始,先外后內(nèi),移動間距控制在30~40cm,模板邊距控制在5~10cm,并應盡量避免碰撞模板。振搗器應粗垂直插入混凝土中,盡量減少傾斜插入混凝土,并快插慢撥,上下抽動,以利均勻振實,氣泡上趕;振搗器應插入下層混凝土中5~10cm,保證上、下層結合成整體;避免因振搗時間不夠而造成混凝土不夠密實;過振又會造成面漿往上翻、粗骨料下沉,使混凝土產(chǎn)生離析。把握振搗的時間應以這三點為準則:A、松散的混凝土沉降穩(wěn)定;B、砂漿開始往上翻;C、氣泡基本上不再往上冒。③二次振搗:由于混凝土在凝結過程中易出現(xiàn)泌水與體積收縮的現(xiàn)象,而泌水與收縮是混凝土表面產(chǎn)生砂斑、砂線的主要原因,所以必須進行二次振搗。二次振搗的時間據(jù)根天氣和混凝土的坍落度等而定,不宜過早和過晚,一般宜在混凝土泌水與收縮基本穩(wěn)定后進行,通常是在混凝土終凝前一個小時左右。過早時,混凝土還在泌水,起不到減少砂斑、砂線和裂縫的效果;過晚則可能破壞混凝土的結晶體,甚至破壞混凝土的結構。
3.3加強管理
人是生產(chǎn)中最活躍的因素,許多小毛病的存在實質與管理生產(chǎn)的疏忽直接相關,故施工生產(chǎn)中做好管理工作不僅可提高生產(chǎn)效率,還可穩(wěn)定構件質量。通過多渠道,從各方面綜合努力,現(xiàn)已預制的幾萬件構件來看,絕大部分構件棱角分明,外表光潔,綜合優(yōu)良品率90%以上,完全達到規(guī)范要求,受到各方的一致好評。因此,在預制構件的混凝土通病改進是成功的。
4.結語
(1)從近兩年的預制生產(chǎn)情況看,其整體質量是優(yōu)良的,但由于現(xiàn)生產(chǎn)規(guī)模大,砼日澆筑量最大為600多方、150多件,偶爾也有個別出現(xiàn)通病的現(xiàn)象,因而穩(wěn)定構件質量、減少混凝土通病與合理的施工生產(chǎn)有密切的聯(lián)系。
(2)盡管現(xiàn)已對不同類型的構件模板作了優(yōu)化,并取得明顯的效果,但離完全解決通病問題仍有一段距離,故模板工藝的改進有較大的空間。
【參考文獻】
[1]交通部《水運工程混凝土施工規(guī)范》(TJT268-96).
[2]交通部《水運工程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TJT269-96).
[3]交通部《水運工程混凝土試驗規(guī)程》(JTJ270-98).
[4]《混凝土外加劑》(GB8076-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