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西寧市在進行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堅持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以精、準、快為基本要求,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切身利益問題。筆者認為,這種出發(fā)點是正確的,說明西寧市黨員干部已逐步認識和把握了群眾路線的精神實質。但要在實踐中始終不渝地堅持好群眾路線,有效地應對好現(xiàn)實中復雜的社會矛盾,卻不是搞一兩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能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以群眾路線的精神實質為指導,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形成符合西寧特色的黨員干部聯(lián)系群眾的長效機制。本文在寫作當中,通過問卷和座談調研,在一定范圍內聽取了黨員干部和群眾的意見建議,針對當前西寧市部分黨員干部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存在的模糊認識,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群眾工作;啟示;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11-00-01
啟示一:為民服務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具體體現(xiàn)
“全黨同志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增強貫徹執(zhí)行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堅持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只有這樣,黨才能夠興旺發(fā)達,天下才能夠長治久安。因為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民之所以把權力交給黨,既是對黨的信賴,也是對黨的希望。歷史的實踐早已證明,黨只有時時刻刻、實實在在、徹徹底底的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才會不負人民的信賴和希望。堅持這一原則,黨就興旺,背離這一原則,黨就衰落。因此,每一位黨員干部都應對黨的生死存亡高度負責,全心全意的尊重群眾,全心全意的相信群眾,全心全意的依靠群眾,全心全意的服務群眾。
筆者認為,要有效踐行為民服務的宗旨,既要從黨的歷史中繼承好傳統(tǒng)、發(fā)揚好作風,又要從現(xiàn)實的黨建工作中總結好經(jīng)驗、創(chuàng)造好做法。為了建立和建設新中國,我們黨高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大旗,拋頭顱灑熱血,人民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成了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盡管黨在發(fā)展中出現(xiàn)過一些失誤甚至錯誤,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卻始終沒有改變,所以,人民群眾始終還是堅定的擁護黨支持黨。面對新的歷史時期,黨就應該依據(jù)新的歷史使命,創(chuàng)造性的弘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確保我們的黨始終和人民群眾如同魚水如同血肉一樣,如此,我們的黨將始終無往而不勝。
啟示二:求真務實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基本前提
重視調查研究、倡導求真務實是毛澤東同志的一貫作風。他寫的《才溪鄉(xiāng)調查》報告,描述了當年中央蘇區(qū)的實際情況,這個調查報告,是毛澤東同志堅持實事求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我們黨實踐執(zhí)政為民理念的生動展現(xiàn)。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南巡談話中提出的“三個有利于”的檢驗標準也來自于具體的實踐,他說:“我讀的書并不多,就是一條,相信毛澤東同志講的實事求是。我是實事求是派”。習近平對其在延安延川插隊7年的歷史,曾說道:我知道了什么是人民群眾,如何尊重人民群眾;知道了什么是實事求是,如何做到實事求是。這些都說明求真務實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基本前提。如今我們黨肩負著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切事業(yè)更加需要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做好群眾工作就需要更加用心、用情、用力,只有用扎扎實實的工作績效,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擁護。
啟示三:清正廉潔是做好群眾工作的政治本色
清正廉潔既是保證黨肌體健康的內在要求,也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保證。我們黨歷來重視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yǎng),把從政道德集中概括為民務實清廉,而且從建黨之初就認識到了清正廉潔對黨的群眾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早在延安時期,“甘為民仆恥為官”、“只見公仆不見官”蔚然成風,這種風氣也成為當時引領時代潮流的鮮艷旗幟。從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當前我黨制定的關于廉潔從政的各項政策的出臺,可以看出領導干部保持清正廉潔,必須努力從自身做起,真正讓人民群眾滿意。使廣大人民群眾看到“東方魔力”這種“興國之光”,將會代代相傳。可見,清廉是執(zhí)政者的群眾基礎,是執(zhí)政者的政治形象。
當前,由于長期執(zhí)政,居功自傲、貪污腐化和貪圖享樂等消極思想漸漸滋生,悄悄泛濫,已經(jīng)威脅到了黨的執(zhí)政地位,歷朝歷代先清后濁、先廉后奢的周期性弊端會不會在我們黨的身上重演,這是對我們黨自身免疫力的嚴峻考驗。也讓我們回想起前蘇聯(lián)的干部開會一般只做兩件事:一是頌揚上級領導的英明和決策正確;二是鼓吹自己是如何堅決貫徹上級意圖的。官官相捧,官官相護,不僅嚴重脫離了群眾,甚至成了騎在群眾頭上的“天神”。蘇共中央曾收到烏茲別克干部群眾數(shù)以萬計的信件,舉報烏共中央第一書記拉希多夫的腐敗行為。但這些舉報信都按程序報送拉希多夫同志,也就是讓被告來自行處理了…… 由此可見,前蘇聯(lián)亡黨亡國實屬自食惡果。此類事例古今中外屢見不鮮。因此,習近平同志強調指出:“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全黨皆應銘記在心,見諸于行。
啟示四:艱苦奮斗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長期要求
艱苦奮斗是我們做好群眾工作的經(jīng)典之風。艱苦奮斗精神,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我們黨起家的本錢、看家的本領、傳家的法寶。黨的發(fā)展歷史實際上也是一部艱苦奮斗的歷史,它告訴我們一個十分鮮明的道理,那就是要保證事業(yè)的成功,保住勝利的果實,始終都離不開艱苦奮斗。因此,我們黨建黨之初,就把保持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美德融進了黨的性質、目標和宗旨,形成了反映黨的本質特征的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所以,黨員干部要永葆共產(chǎn)黨人的本色,就必須時刻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吃苦在前,享樂在后,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生活上自覺檢點個人的衣食住行用,工作上真正成為群眾的帶頭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好群眾工作,始終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總之,做好群眾工作,最終的目的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只有始終堅持做好群眾工作,帶領人民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歷史和人民才會像過去選擇我們一樣,現(xiàn)在和將來依然選擇我們。
參考資料:
[1]胡錦濤:《在十七屆五中全會上的講話》
[2]《蘇聯(lián)真相:對101個重要問題的思考》,陸南泉等主編,新華出版社出版2010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