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執(zhí)行力是能否按質按量完成自己工作任務的能力。文章結合自身工作情況及高校一些行政工作人員執(zhí)行力較弱影響整體工作推進的實際情況,通過加強層次管理、輪換崗位、專題培訓、提高個人素質修養(yǎng)等方法,對如何進一步提升高校行政工作人員執(zhí)行力,促進工作開展進行一些粗淺建議。
關鍵詞:執(zhí)行力;管理;輪換;培訓;修養(yǎng);
中圖分類號:C93 " " "文獻標識碼:C " " "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11-00-02
執(zhí)行力的衡量標準是:是否按質按量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務。一項工作能否最終完成達到效果,和其具體執(zhí)行者的執(zhí)行力強弱息息相關,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執(zhí)行力已迫在眉睫。
一、進一步營造工作中較清晰的層次管理
(一)明確責任意識,做到層層落實、層層負責,是確保高校各級行政管理人員各自工作目標明確、方向一致,達到工作要求的一項必要條件。每一個層次的管理工作人員要能夠嚴格按要求按質按量做好各自份內的工作,組合起來形成一個良性的工作循環(huán)網,各部門的工作能正常運行。大學就像一個大機器,各個部位的所有組件均在高速正常的運轉,這個大機器才能向著確定的目標方向前進,實現終極目標。
(二)具體的解決辦法: 1、實現真正的層次管理。(1)從縱向分析來看,學校校級領導直接管理部門領導(處級干部),部門領導直接管理內部科室負責人(部門內部科室負責人選應該由部門領導選拔任用),科室負責人直接管理科室工作人員。各類人員各項考核時,必須側重考慮挨級領導的意見,而不是簡單的搞無記名投票后便唯票定,因為這樣極易產生“工作繞開走、關系經常拉、當好老好人、年底票數夠”的滑頭工作人員,并導致部門各級領導在工作中,對一些存在著工作不負責、怕擔責、敷衍了事,推諉扯皮,辦事拖拉,掩蓋矛盾,遇到問題繞道走,面對難事遠避之等問題的人員,不敢去管、不方便去處理的不正?,F象,最后還將問題又上交給上級領導。使得不少易事變成了難事,不少能夠解開的矛盾變成了死結,嚴重影響了工作,執(zhí)行力出了問題。通過明確層次管理,職責清楚了,再適時采取教育與引導相結合的方式,告誡下級該自己辦的事絕不推給別人,否則,將影響自身的政治前途和經濟收入。只有讓人既有所畏懼,又能夠看得到希望前途,才會出現各級工作人員積極做事,敢于擔責,該今天做的事大多不會拖到明天,通過一段時間的驗證,各級工作人員自然而然的就會牢固樹立“每人做好一小事,全校做成一大事”的責任意識。這樣一來,應該對提升各級工作人員工作中的執(zhí)行力會有所幫助。(2)從橫向來分析,學校內部始終存在部門與部門之間,科室與科室之間的工作協作關系及工作中的矛盾性。解決了縱向的問題,也就減輕校級領導糾纏于各級之間的工作落實、責任擔當等扯皮事宜中,更有利于他們將主要精力集中于學校的總目標,在具體操作中可以很好的幫助協調安排各部門之間的工作總要求,確保各部門在工作中能夠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將工作中的矛盾及時控制解決,調整各部門之間那些僅僅只注重本部門工作,不考慮協同配合的小利益行為,整合各塊,共同為了學校的總體規(guī)劃和目標努力工作。這樣既減輕學校高層的工作壓力,又增強了部門各級領導在工作中的執(zhí)行力力度,從而保證了學校工作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有序結合、協調發(fā)展、共同進步。
二、加強工作中的回報制度管理
(一)多年來,高校機關工作中匯報工作制度抓得緊,但在工作過程中的及時向上級回報工作情況進程、情況,卻較少有人會做。更有甚者,在接到工作任務后還是拖拉應對,上級問了做一點,完成未完成完成到那一層次也是不問不說,導致影響整體工作進度。
(二)目前的具體運行中,作為中層干部的部門負責人向學校高層領導回報工作進度情況還基本正常,因為這一層次的上下級管理是明晰的。而部門內部基層科室對中層的回報工作進程就較少了,時常遇到的是不問不報,做完了可報可不報,做不了有困難了拖到最后才報,將困難、問題放大后上交上級領導處理,好像與己無關,等著領導解決,因為這一層次的上下級管理是模糊的,經常是部門領導對其內部科室人員的管理無具體措施,追究責任經常進行不下去。其實有些棘手問題如在過程中注重回報情況,是可以及時發(fā)現執(zhí)行中的偏差、及時對事態(tài)進行調整處理,得到好的結果就容易些,有的問題時機延誤了,學校領導出面都很難解決。因此,從嚴要求工作中的回報制度,也是確保執(zhí)行力得以正常進行的有力保障。
三、進一步促進各級管理者的互動輪換工作
我們在工作之余,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我們部門忙得多少天都沒有休息了,有的部門倒是休閑得很…”“某某部門的工作太容易了,不像我們部門的工作多難多麻煩…”等等不和諧牢騷之音,此種負面聲音,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整體工作的良性進程。
解決的具體方法:參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有關條款,采取輪換工作崗位的方法??蓛煞N形式,一種是任期到后進行同級崗位輪換調整;另一種是適時對一些崗位進行臨時調換(可以一周或一個月等),讓工作人員均能相互了解各自崗位的不容易,并領會到學校所有崗位都是學校發(fā)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huán),從而調整好心態(tài),將全身精力用于工作中,少一些對比和抱怨、多一些努力和成功。
四、進一步加強對學校全體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
(一)高校內部的各項工作在學期內都比較繁忙,很難在此時間段抽出時間集中組織全體工作人員進行較系統(tǒng)的學習提高培訓。根據高校特點,學習培訓教職員工的工作可以放在寒暑假中進行。通過學習培訓,不但可以增加了參訓人員的一些管理知識和技巧,還增強了同事之間好的情感,還可預期這將對下一步的工作產生好的效果。
(二)建議將假期的學習培訓活動推廣到學校各個部門內部,每個部門在寒暑假中抽出二到三天,最好在開學前三天內進行,這樣還可以解決大假結束上班前的不適應癥,各部門組織所屬教職工開展學習培訓活動。培訓地點可選擇在學校內部進行(節(jié)省開支),經費允許的前提下也可以組織在校外進行;培訓授課人,可以由部門領導擔任也可以外聘專家或者部門之間領導對換授課(此可增進部門之間的了解);授課內容:可以結合部門工作實際和學校總體工作的目標來選擇課題。
(三)通過學習培訓達到的效果:一方面提高各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執(zhí)行力;一方面增強同事之間的融合度;最后還將為新學期的工作提前進行謀劃,便于開展新的工作。
五、進一步強化機關各級領導的言行舉止。
(一)機關各級領導要時刻加強對自身的綜合修養(yǎng)(德、能、勤、績、廉),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營造和諧的工作、學習、生活環(huán)境氛圍,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在思想、生活、學習、工作、勞動和社會等方面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去影響、感動下屬,以遵守法律法規(guī)的榜樣指導下屬,讓他們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正確領悟上級的指示與部署,養(yǎng)成依法(校規(guī)校紀)行政的正確工作方式,對執(zhí)行力的提升有積極正面作用。
(二)解決的方法:1、部門領導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學習、培訓活動,提高鍛煉自己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言談舉止方面,要合法合規(guī);2、學校可適時組織評選出“德、能、勤、績、廉”均較為優(yōu)秀、模范的領導,讓他(她)們的言行去影響改變更多的管理者,成為大家學習模仿的榜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六、進一步落實問責追究機制
(一)對行政不作為執(zhí)行不力的工作人員及時進行問責處分。主要是對上級領導作出的決策貫徹、落實執(zhí)行不力,對本職工作職能和具體工作崗位職責履行不到位,對上級分配的工作任務能完成但不及時完成,影響整體工作的推進,并帶有抵觸情緒或主觀故意行為,如:重要時期(校內大型活動、涉及學校師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段等)不服從領導命令、工作失職或為個人私事脫離現場等,造成嚴重后果的;個人原因工作執(zhí)行力不到位、不重視或措施不力導致發(fā)生重大責任事故,造成嚴重影響的;都必須予以問責。
(二)工作中不依法依規(guī)行政,執(zhí)行力出現偏差。主要是指個別工作人員置學校明文工作制度不顧,違法違規(guī)亂行政。學校規(guī)定、行為規(guī)范和辦事程序全然不顧,最后導致侵害學校及教職工整體利益的行為,如:不依法依規(guī)行政主觀對應該辦理的事項不予辦理或對不能辦理的事項隨意辦理導致出現不良后果的行為;不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一崗雙責”制度,對其分管下屬單位或人員存在的違法違紀問題不制止、不查處的;也應予以問責追究。
(三)認真落實問責追究,必須形成長效機制。問責追究責任人制度的執(zhí)行必須確保透明度與公開化,而且,這種問責責任人的制度執(zhí)行本身也是可以問責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落實對問責追究工作最終形成一個良好的長效機制。其實,像問責責任人執(zhí)行情況,有關職能部門應該及時公布案例,因為問責處理責任人不是目的,真正目的是通過有效問責達到教育大多數,促進整體工作執(zhí)行力的夯實。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問責工作常態(tài)化、長效化。
當然,提高高校行政工作人員的工作執(zhí)行力,需要解決的問題遠非如此,還需要全國高校行政工作者的積極響應,共同做出不懈的努力創(chuàng)新。作為新時代的高校行政管理者應把握機遇,轉變觀念,尋求好的管理理念和思想的創(chuàng)新,通過提升各級行政工作人員的執(zhí)行力和創(chuàng)新力,全力服務高校,為高校的發(fā)展,教學、科研取得更大更佳的成績,提供最優(yōu)最好的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張梅芳.幼兒成長與家庭教育.幼兒教育2004-10-15
[2]李秋梅.幼兒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家教世界;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