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言文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是對先古時期華夏兒女文化素養(yǎng)的一種展示,也承載著我國古代厚重的文化內涵與人民智慧。當代學生學習文言文,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沿襲與個人素養(yǎng)的提高,同時對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充實文化底蘊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對文言文加以簡要的研討,著重嘗試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文言文教學的實踐和思考。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文言文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H09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11-00-01
簡單來說,文言文指中國古代人民所使用的語言符號,與現代的白話文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其主要是在先秦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上古漢語書籍以及后歷代作家所模仿的古書文獻中所使用的語言,字句簡練卻意義深遠,是對古代人民語言的高度概括,蘊含著極為深厚的文化底蘊。如今素質教育實行之后,尤為重視了文言文在小學高年級課程中的滲透與應用,其中《楊氏之子》和《兩小兒辯日》已被選入小學五年級課本之中作為教學素材,可見文言文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重要作用。
一、關于小學階段文言文教學現狀分析
如今,隨著對文言文關注與文言文教學的應用,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不僅為了增長小學生的文言基本知識,更是為他們步入初中學習打好文言基礎,但是想法做事比實踐更具完美性。在小學文言文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還處于較為幼稚階段,對于拗口、難懂的文言文提不起興趣,甚至根本沒有學習的欲望,常常是過分強調背誦而忽視文章理解,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小學語文老師個人教學方法不當,仍是以督導者的視角看待學生,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死板,對于學習能力尚淺的小學生來說真是難以有效進行教學。除此之外,小學課本選材的文言文數量較少,致使無法營造給學生濃郁的文言氛圍,造成文言文學習難的情況。
二、關于小學高年級嘗試進行文言文教學的具體實踐
既然存在以上幾種阻礙文言文教學的因素,那么如何才能幫助學生克服學習文言文的困難呢?比這個人經過對此問題的分析和總結,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項具體實踐內容進行小學高年級的文言文教學:
(一)教材方面。觀察現今實行的各種小學教材版本,發(fā)現選入小學教材的篇目主要是以白話閱讀和漢字識別為主,加之少量的古詩詞背誦,所占比率最少的應當屬于文言文選材篇目,在此情況下,教師應該建議學?;蛘咚诘貐^(qū)教育部門,加大對文言文素材的選取比例,把解決不了的問題逐級上報,直至教育部切實解決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所占比例小的問題,徹底解決教材對教學的影響問題。
(二)教師方面。如今大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對于學生古文教學的問題上只注重背誦,缺乏教導學生對古文知識的深入理解,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教學,哪怕有些老師即使注重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也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無疾而終。對此,教師應該切實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將枯燥乏味的文言知識生動展現于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真正為實現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高效率打好基礎。
(三)教學方面。關于小學高年級文言文的教學實踐問題,也是本文的重點敘述部分,老師可以從以下幾個具體方面實行教學,力求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與效率。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關于激發(fā)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問題,主要可以通過圖畫激趣、情境激趣這兩種手法,均可以達到顯著效果。圖畫激趣,即通過文本插圖激發(fā)學生興趣,就拿《兩小兒辯日》這一短片文言文來說,在課本上必然匹配有一幅生動的插畫解釋文章,或者老師可以將這篇文章的辯解流程用漫畫的形式展示出來,從而促進小學生理解。情境激趣,則指老師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整合,為學生首先創(chuàng)設出接近現實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迅速進入課堂角色,為文言文的教學做好鋪墊。
2、注重誦讀思考結合。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可見“讀”的方式對于文意的理解有著較為明顯的作用,運用于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則就需要老師能夠監(jiān)督學生不斷地讀書,而且還要熟讀成誦,并與腦中所思完美結合,從而真正達到對古文深意的理解。因此,老師應該在文言文教學開始之前給學生留夠充實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能夠自主的檢查文章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在隨后的課堂教授中可適當提問一兩位學生在課堂上現場閱讀,究其錯誤、夸其長處,鼓勵學生先行思考文章大意,注重學生誦讀與思考的完美結合。
3、強調思維能力開發(fā)。筆者個人對古典文獻的內容和意義有所歸納,發(fā)現古代學者所著文章不注重表意而在于明理,每一個文言小故事背后都潛藏著巨大的深意,值得現今的我們細細體味與理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僅限于告知學生文章的基本表意,而是應該注重對文章深意的挖掘,讓學生切實體會我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從感性的認知轉化到理性的思考,這才是文言教學的最終目的,同時老師還要將這種思考文言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做到授之以漁,便于開發(fā)學生思維能力和滿足以后學習需要。
4、善于積累所學內容。對于文言文的學習,我們應該持有一種不斷思考的態(tài)度,希望挖掘到更為深層的東西并不斷付出努力,所以在熟讀、理解與體味的基礎上還應該注意積累經典,真正學習到文言的精髓和內涵。文言文相較于白話文來說,語言更加凝練,韻律更加規(guī)整,不但讀起來瑯瑯上口,而且抑揚頓挫、平仄起伏十分鮮明,具有一定的音韻之美,如果監(jiān)督學生長期誦讀文言素材,對于學生的語感、詞匯都有一定的幫助,有心的學生還會積累一部分好詞好句,用于基本的寫作中,達到雙贏的效果。
5、拓展文言學習領域。新課改的內容有強調課堂教學資源需要與課外學習資源良好結合,展現出課外教學資源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小學高年級語文老師應該嚴格遵循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在課本內容的基礎教授范圍中添加一些課外教學內容,豐盈課本內容,使得課內課外的信息內容可以相互補充、互為結合,更好的為課堂所服務。同時,老師在課前語系或者課后總結,還應該告知學生通過網絡資源整合所學內容素材,最大限度的開發(fā)到足夠豐富的課堂資源,為課程教學做好充實的準備。
三、結束語
總之,文言文教學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程中開展是一項極好的開發(fā)內容,不僅對于學生的學習有所幫助,而且還遵循了素質教育的目標和時代發(fā)展的腳步,可謂是一舉兩得的好的教學手段,需要我么大家的開發(fā)與維護。
參考文獻:
[1]羅建霞.淺談小學文言文教學[J].才智.2011(06)
[2]楊紅梅.小學文言文教學要注重情感教育[J].西藏教育. 2010(07)
[3]邱靜君.小學文言文教學激趣方法的探討[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11)
[4]應秀芳.提高小學高段文言文教學有效性的案例談[J].作文教學研究.2009(06)
本文系項目編號GZZ13140的陜西省優(yōu)秀教學能手工作站課題為“小學文言文教學策略探究”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