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伊犁師范學院藝術學院音樂學專業(yè)手風琴課程教學現(xiàn)狀,從教學理念、教學形式與內容、教材建設幾個方面提出一些和理性的建議,旨在更好地促進伊犁師范學院藝術學院的手風琴教學。
關鍵詞:伊犁師范學院 音樂學 手風琴 教學模式
手風琴是伊犁師范學院藝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音樂學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程,它為培養(yǎng)中小學音樂師資、開展中小學音樂教學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然而我院多年的手風琴教學,在借鑒全國其他高等師范院校手風專業(yè)先進經(jīng)驗的同時,也產生了與其他院校共性的問題,那就是手風琴教學師范性特點不夠凸顯,著重培養(yǎng)演奏技術,忽視了綜合應用能力與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對我院音樂學專業(yè)手風琴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院音樂學專業(yè)手風琴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關于教學形式
我院音樂學專業(yè)手風琴課程設置為通修三年(六個學期),授課形式為兩人一課時,這種課程設置符合器樂教學的總體規(guī)律,能夠針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夠完善的地方。例如很多學生在進校之前并無手風琴基礎,甚至有學生來自農牧區(qū),從未見過手風琴,針對這種情況,必須從初級入門開始進行教學,勢必面對許多共性的問題無法解決。
(二)關于教學內容
我院自開設手風琴專業(yè)以來,基本上沿襲了專業(yè)音樂院校的手風琴教學模式,注重技術訓練,解決演奏技巧、重視培養(yǎng)音樂表現(xiàn)而忽視了學科之間的交流以及學生對于基礎音樂教育教學所需要的手風琴綜合運用能力以及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
(三)關于教材選擇
我院音樂學專業(yè)的手風琴教學,始終以1988年全國高師學會組織編寫的《手風琴教程》為基礎,輔以各類考級教程進行手風琴教學。但教學必須根據(jù)時代的變化,學生的情況做到與時俱進,教材需要不斷更新,考級教程雖曲目豐富,涵蓋面廣,但對于師范類教學來說,顯得系統(tǒng)性不足,缺乏循序漸進的教材體系。
二、我院音樂學專業(yè)手風琴教學改革建議
(一)明確教學理念
高師音樂教育是為基礎音樂教育及中等學校音樂教育培養(yǎng)師資的。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手風琴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充分理解《音樂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明確培養(yǎng)目標,貫徹為基礎音樂教育培養(yǎng)師資的思想,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以人為本,讓學生領會自己所要從事工作應具備的手風琴能力。①
(二)拓展教學形式
1.開設小組課或集體課。
針對進校時無手風琴演奏基礎或演奏基礎薄弱的學生,可集中起來根據(jù)人數(shù)情況,設置小組課或者集體課。這樣的授課方式,有利于集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同時在上課期間可以以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配合的方式完成教學內容,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并且節(jié)省上課時間,提高上課效率。
2.開展學術講座作為教學輔助形式。
高師音樂學專業(yè)的手風琴學生,不但要能掌握必要的演奏基礎,更需要從理論高度上來理解這門課程,不斷豐富自己。對于相關手風琴音樂的發(fā)展史、相關基礎理論、作品賞析等內容,就可以以講座的形式,面向所有手風琴專業(yè)的學生甚至其他鍵盤器樂的學生集中講授。既讓學生系統(tǒng)地了解手風琴這件樂器,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不斷深化、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三)豐富教學內容
1.在手風琴課程中加入手風琴教學法的內容。
作為一名從事基礎音樂教育的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更需要有較強的從教能力,音樂學專業(yè)的手風琴課程旨在通過學習手風琴,掌握一定的演奏能力與教學能力,能夠使用手風琴從事中小學音樂教育工作,演奏只是手段,而教學才是最終目標,因此,在音樂學專業(yè)手風琴課程中加入手風琴教學法的內容是十分必要、可行的。
2.在手風琴課程中加入重奏、合奏的內容。
在《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手風琴系列教材》一書中提到:“對于高等師范院校手風琴教學來說,開展重奏、合奏的訓練不僅非常必要而且具有廣闊的前景,這不但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學生的演奏能力,也是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能力、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徑之一。從音樂教育的長遠目標來看,在發(fā)展學生音樂能力的過程中,更應當重視和加強對他們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在多聲部思維能力、合作與協(xié)調能力、和聲聽辨與分析能力、聲部平衡與音色控制能力等方面的訓練,顯得尤為重要,而重奏、合奏是培養(yǎng)以上能力的有效形式?!雹?/p>
在我院手風琴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程度相近的學生,組織在一起,進行重奏與合奏的訓練,由淺入深,一步步增強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與合作意識。
3.在手風琴課程中加入室內樂的內容。
21世紀初,手風琴演奏步入多元化、專業(yè)化發(fā)展,而手風琴室內樂的問世是藝術化手風琴真正步入正統(tǒng)音樂界的重要標志之一,是新時期手風琴藝術發(fā)展的優(yōu)秀成果。③手風琴室內樂通常有兩名或兩名以上演奏者組成,至少包含一架手風琴,每位演奏者擔任的聲部不分主次,同等重要。
在我院,有充分的條件可以開展手風琴室內樂的教學。我院開設有中外民族樂器選修課程,樂器種類包含小提琴、電子琴、長笛、薩克斯、古箏等各類中外民族樂器,且民族器樂課程中,還有哈薩克以及維吾爾族的各類樂器,從樂器的種類來說,可以滿足室內樂教學的開展。在作品選擇上,除了演奏現(xiàn)有的樂譜之外,更可以鼓勵有能力的學生嘗試根據(jù)我院的情況創(chuàng)編一些原創(chuàng)的手風琴室內樂作品,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4.在手風琴課程中加入即興伴奏的內容。
我院在開設手風琴課程的同時,也開設了手風琴即興伴奏課程,以提高學生對于手風琴的實際應用能力。但這兩門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免有一些脫節(jié)的現(xiàn)象,例如在手風琴即興伴奏課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學生演奏基本功不扎實,導致理論上清晰,但不能正常演奏的現(xiàn)象。因此,在手風琴課程中,就可以進一步完善基本功的訓練,例如音階、琶音、和弦等技術的練習,在學習演奏音樂作品時,不僅要強調技術技巧以及樂曲風格的表現(xiàn),而應在曲式結構、和聲布局的安排上多做理論分析,為即興伴奏打下良好的基礎。
5.在手風琴課程中加入自由低音手風琴、流行手風琴的內容。
自由低音手風琴問世以來,大大突破了傳統(tǒng)手風琴的局限,結構與功能的改進,音色與音域的拓寬,使得手風琴演奏作品的范圍也大幅度增加,將手風琴演奏作品拓寬到了巴洛克與現(xiàn)代派音樂作品的領域。使手風琴功能與作用得以淋漓盡致的發(fā)揮。
流行手風琴因其演奏形式、音樂作品風格的多樣性以及帶有伴奏音樂這一特點而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音樂通俗易懂,旋律優(yōu)美,受眾面更加廣泛。
因此,在掌握了手風琴演奏基礎之后,能嘗試深入學習這兩種手風琴的演奏方式,會使學生的演奏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手風琴的用途也會因此而更加廣泛,對于學生的就業(yè)來說也是有利而無害,但這兩種手風琴多源于進口,價格比較昂貴,因此,可以率先挑選一部分演奏基礎較好、有條件的學生學習。
(四)完善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是手風琴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選用應當以科學、適用、系統(tǒng)、完整為原則。教材的選用應當避免單一,要從基礎訓練、技巧訓練、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著手,綜合應用,循序漸進,不能只用一套教程,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合理選擇。選擇的作品也必須是富有藝術表現(xiàn)力的,貼近學生表現(xiàn)能力與實際演奏能力的作品,切忌揠苗助長。
綜上所述,我院音樂學專業(yè)手風琴教學可以借鑒專業(yè)音樂院校手風琴教學的先進經(jīng)驗,但不能一味沿襲,必須明確高師手風琴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將教學的中心從掌握技能轉向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突出師范特點,培養(yǎng)基礎音樂教育以及中小學師資所需的復合型人才。
基金項目:
本論文系2012年度伊犁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我院音樂學專業(yè)手風琴教學模式改革研究》(項目編號:JG201252)的最終成果。
參考文獻:
[1]李未明.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手風琴系列教材——手風琴重奏合奏曲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2]郭德剛.高師音樂系手風琴課教改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9,(03).
[3]蘇楊,宋立權.高師音樂教育手風琴教學現(xiàn)狀與改革對策[J].藝術研究,2007,(04).
[4]蘇楊.從《音樂課程標準》看高師音樂教育手風琴教學改革[J].中國音樂教育,2005,(01).
[5]王穎.論手風琴室內樂的表現(xiàn)形式[J].歌海,2009,(02).
注釋:
①蘇楊,宋立權:《高師音樂教育手風琴教學現(xiàn)狀與改革對策》,《藝術研究》,2007年第4期。
②李未明:《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手風琴系列教材——手風琴重奏合奏曲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年。
③王穎:《論手風琴室內樂的表現(xiàn)形式》,《歌海》,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