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指出:“教師應當把德育貫穿和滲透到教育和教學全過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笨墒窃谀壳暗膶W校教育中,存在著嚴重的重智育輕德育、重課堂學習輕社會實踐,重單純說教輕體驗感悟等現象,這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作為一名音樂教育工作者,就應該以培養(yǎng)具有高尚情操的人為己任,以音樂為載體,讓學生在健康的童謠和高雅的樂曲中去感受美,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喚起真善美的高尚情感,洗滌人的靈魂,升華人的情操。
關鍵詞:德育 教學 音樂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指出:“教師應當把德育貫穿和滲透到教育和教學全過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塑造是教師工作的首要任務,在武漢市教育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中,也明確提出了實施有效德育建設的方案,就是要克服重智育輕德育,重課堂學習輕社會實踐,重單純說教輕體驗感悟等現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音樂教學是學生美育的重要內容和載體。昔日孔子教學生習“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的“樂”就是音樂。音樂教學在素質教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們不僅要注重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而且要注意到音樂教學對學生德智體美及心理素質的影響,在音樂教育中,音樂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最終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陶冶情操,成為一個情趣高雅的人。以下通過三個片段來說說自己在實施有效德育中的做法和幾點認識:
片段一:
“同學們,這節(jié)音樂課我們先來看一段動畫吧!”學生立馬瞪大了好奇的眼光,在《小烏鴉愛媽媽》歌曲的伴奏下,學生觀看著生動的畫面,大家的情緒都被小烏鴉懂事,孝順的行為所深深地感動著,不知不覺就跟著音樂哼唱起來,于是這節(jié)課無論是學唱歌曲還是表演歌曲學生都完成得非常順利,在談到學習收獲時,學生姍姍說:“小烏鴉多懂事呀,我要向它學習!”宇軒說:“我喜歡這首歌曲,回家我要唱給媽媽聽!”這個主意不錯,于是我靈機一動,在全班布置了一道作業(yè):今天回家將學習的歌曲唱給家長聽,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學生對這項作業(yè)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等到再次上課時,許多學生的書上都有家長的簽字和留言,家長不僅給孩子評了分,而且對這種作業(yè)形式也表現出十分的贊同。至此以后,我就經常布置一些演唱或口琴吹奏的作業(yè),讓學生回家向家長匯報,從而讓家長感受到孩子在音樂學習方面的收獲,同時也加強了老師與家長,孩子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增強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片段分析:
實施有效德育,就是要立足教材有效滲透。
音樂教學含有豐富的德育內容,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展開的。此外,音樂教材中還教育學生愛家鄉(xiāng)、愛自然、愛學習、愛勞動、愛科學,樹立遠大理想、繼承革命傳統(tǒng),尊敬師長、互相友愛等,從多種角度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對于我們成天面對的學生來說音樂學習不是目的,培養(yǎng)品格高尚的人才是最終目標,我們必須將德育滲透牢記心中。教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也是實施有效德育的有效載體,關鍵是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和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內涵,充分發(fā)揮教材的知識性、趣味性、教育性作用,讓一首首健康向上的歌曲占領我們教育的主陣地。
一首好的歌曲,使人精神振奮、熱血沸騰?!豆伯a兒童團歌》,《只怕不抵抗》等一批優(yōu)秀革命歌曲的教學仍然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好形式,它喚起學生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激情;在《菜菱》,《四季童趣》等優(yōu)美歡快的歌曲中,學生邊唱歌,邊做著有趣的動作,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身心既得到了愉悅,也抒發(fā)了對家鄉(xiāng)的贊美之情;《原諒我》則教育學生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帶有濃郁新疆風味的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教會了學生要愛護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并敢于和破壞環(huán)境的人作斗爭……。一首首動聽的歌曲寓教于樂,學生在學習歌曲的同時,潛移默化到接受著思想的熏陶,它比教師生硬的說教,尖銳的批評要有效得多,真正將音樂課的思想教育與音樂藝術的美感巧妙地融匯在一起,來啟迪學生的心靈,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片段二:
調皮好動的小希同學因為不遵守課堂紀律,而且時常在課堂上大聲出怪相,為此沒少挨老師的批評,同學們誰也不愿意在音樂課上和他同坐,沒辦法,為了保證課堂秩序,只好安排他坐在我的鋼琴旁邊,成了我的一名編外“助教”,我心想在我的眼皮底下,看你還敢怎樣大鬧?幾節(jié)課后,他也似乎乖巧了很多,好像很樂意我的“特殊關照”,以后每次上課他都是自覺地坐在我的旁邊,唱起歌來也來像模像樣了,這不像先前那個讓老師和同學們厭惡的學生啊?正當我納悶時,下課后小希帶著祈求的眼神對我說:“老師,以后就讓我坐在這里吧!我很喜歡上音樂課,可課堂上你從不點我,我只好……”聽著孩子質樸的話語,我無地自容,聰明的孩子以他獨特的行為方式只是想吸引老師的注意,而我卻絲毫沒有察覺,帶著一絲愧疚,我將他深深地攬入懷中。
片段分析:
實施有效德育,就是要真心關愛每一位學生。
愛生是每一位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它決不僅僅是掛在嘴上,說一套做一套,但凡教育名師都是擁有一顆愛生情懷,才贏得了學生的愛戴,他們的課堂也因此而閃耀著生命的光芒。
如何讓我們的音樂課堂也變得人人喜歡,人人參與呢?首要的是教師要真正做到以生為本,要有一顆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的心,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能唱會跳,表現力強的學生固然受人喜愛,而那些自控力差,接受能力慢的學生更需要老師去關注,我們的課堂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課堂,在課堂上多給他們創(chuàng)設一些發(fā)言和表演的機會,不能領唱就合唱,不能演主角就演配角,在一次次的磨練中,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就會逐漸增強,并充分感受到老師“陽光的照耀”,給他一個微笑,給他一句夸贊,今天的“灰姑娘”,“丑小鴨”就能漸漸地增長自信,誰能斷定未來的藝術家不會在他們中間產生呢?但愿鋼琴旁邊的座位不要成為禁錮學生行為的“枷鎖”,而是變成神奇的“魔凳”,學生坐上它就能快樂而自信地歌唱,這就是師愛的偉大,這就是教育的獨特魅力。
片段三:
學完歌曲《一只鳥仔》,我拿出樂器盒準備進行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時許多學生就迫不及待地舉起手來,我說:“我們還沒學會各種樂器的節(jié)奏型怎么演奏呢?”大家只好坐下來繼續(xù)學習,但有部分學生覺得學習打節(jié)奏太枯燥,就開起小差來,待到真正用打擊樂演奏時,我首先選擇了幾名學習認真的同學,而那幾名貪玩的同學明顯地表示出了不滿的情緒,也不注意欣賞別人的表演,再次交換演奏時,我依然沒有選擇他們。課后我留下這幾名同學問:“知道老師為什么沒有請你們演奏嗎?”他們不會意思地低下了頭,通過這次教訓,使他們明白了課堂上要學會聆聽和等待,這不僅僅是集體學習的需要,也是個人素養(yǎng)的體現,如果沒有觀眾的欣賞和掌聲,再優(yōu)秀的表演也是不完美的。
片段分析:
實施有效德育,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常言道:心態(tài)決定狀態(tài)。心理品質健全的學生,他會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對待同學或學習,待人豁達開朗,不怕困難與挫折,而有些學生自我表現的欲望很強,處處要以我為中心,如果沒滿足他們的要求就發(fā)脾氣或擾亂課堂紀律,這些都是心理品質不健全的表現。在音樂學習中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培養(yǎng):
一是合唱:學生首先要解決歌曲中音準,節(jié)奏等問題,他就必須靜下心來仔細地聆聽,耐心地學唱,這樣才能唱會;其次還要與全班同學集體演唱,就必須有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個人的聲音不能太突出,從而讓他覺得自己是集體的一份子,自己的表現不能影響了整體的演唱,這樣才能唱好;二是吹奏:學生在學習課堂器樂吹奏的過程中,經歷了從不會到會到熟練的過程,沒有一種克服困難的毅力是不可能完成的,登臺表演時,面對觀眾,更能培養(yǎng)自信和過人的膽量,良好的心態(tài),意志力,自信和膽量正是心理素質中重要的品;三是合作:在許多綜合表演的環(huán)節(jié)中要求學生小組內分工協(xié)作完成,唱、跳、吹、奏等密切配合,如果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角色,突出個人表現,那么這段表演一定很難完成;四是傾聽:很多學生都只能做臺上的表演者,而不能做臺下的傾聽者,因此學會傾聽能去除浮躁,內心多了一份寧靜,在傾聽音樂中使心靈得到凈化,在傾聽老師、同學對自己的評價中改掉缺點,爭取進步。
馬克思說:“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千付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背3?,唱好歌的人,往往心胸寬廣、坦蕩;即使有怨氣,有憂愁,歌聲一起,“一吐為快”,“樂而忘憂”幫人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音樂,以其獨特的魅力,使人產生愉悅、產生美感,喚起人們真善美的高尚情感,可以洗滌人的靈魂,可以升華人的情操。
綜上所述,實施有效德育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刻不容緩,在音樂教學中實施有效德育,更是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得到提高,自由全面發(fā)展的關鍵,它對學生的思想品質、道德情操、心理素養(yǎng)、智力素質的修養(yǎng)和提高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產生積極的、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必須將這項工作長期扎實地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