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是樂器之王,它有著寬廣的音域、豐富的音色和細膩的音樂表現(xiàn)力。而踏板,被譽為是鋼琴音樂的靈魂。一個優(yōu)質的鋼琴演奏家,在塑造音樂形象、演奏不同音樂風格、表現(xiàn)不同音樂色彩的再創(chuàng)造中,掌握踏板的運用技巧是必不可少的要求。本文就從鋼琴演奏中踏板的實際運用進行分析總結,從而為鋼琴演奏者合理的踏板運用提出借鑒。
關鍵詞:踏板 鋼琴演奏 運用技巧
著名的鋼琴演奏家魯賓斯坦曾經說過:“踏板是鋼琴演奏的靈魂”。在鋼琴演奏藝術中,踏板的運用是一種重要的表現(xiàn)手段和演奏藝術。當我們踩下踏板的那一瞬間,鋼琴那八十八個鍵子的音色立刻就有了一種來自天堂的感覺。了解鋼琴踏板的運用原理和運用技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鋼琴踏板的基本構造與發(fā)音原理
鋼琴的踏板(又稱做踏瓣)是利用杠桿系統(tǒng)來使音響得到修飾,使音色更加富于變化的?,F(xiàn)代的鋼琴踏板都有著各自的作用和原理。不管是平臺大鋼琴還是立式鋼琴,都有三個踏板。最右邊的叫延音踏板或制音踏板,因為踩下這個踏板,壓在琴弦上的全部制音器都會抬起來,使彈奏的所有琴弦都能夠振動形成共鳴,從而起到連貫聲音、豐潤音色、美化旋律的作用。左邊的踏板叫弱音踏板。在三角鋼琴中是移位踏板。踩下左踏板,整個擊弦機和鍵盤會向右側移動,原本敲擊三根弦的琴錘只能擊在兩根弦上,這樣使音量漸弱,音質更柔更輕。而在立式鋼琴中,踩下左踏板,錘子和琴弦的距離會更近一些,這樣也會使聲音變得柔美。樂譜上經常用“Una corda”來表示弱音踏板。中間的踏板在三角鋼琴中叫持續(xù)音踏板,它只延長那些剛按下鍵即踩下該踏板的音。而在立式鋼琴中,中間踏板被設計為“練習踏板”。踩下這一踏板,一塊絨布條會下隔在琴錘和琴弦之間,使聲音變得沉悶一些。
二、鋼琴踏板的幾種常見用法
(一)音上踏板
又叫同步踏板或節(jié)奏踏板。在彈奏一些需要特別干凈的音響效果和一些舞曲性質或節(jié)奏鮮明的作品時,通常會用到節(jié)奏踏板。它與音樂本身的節(jié)奏一致,運用方法是:在手指彈下琴鍵的同時踩下右踏板(手腳一起下),而且通常是在強拍上踩下踏板,弱拍上松開踏板。例如在中國作品《瑤族長鼓舞》中,為了突出二拍子的舞曲特點,在第一拍踩下踏板,第二拍松掉踏板。這樣一來,既強調了第一拍是強拍,也使左手遠距離低音得到了持續(xù)。
(二) 音后踏板
又叫切分踏板或連續(xù)性踏板。在彈奏一些連續(xù)的和聲時,為了達到比較抒情連貫,飽滿豐富而不渾濁的聲音效果時,通常會用到切分踏板。運用方法是:第一個音或者和聲是同時落下,在彈奏須連接的第二個音時,手指向下?lián)翩I的同時抬起腳踏板,并在手指還未離鍵的時候迅速踩下。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手和腳的方向是相反的,要把腳和手的上下動作練得自然完整,否則就會將前后兩個和聲混在一起,聲音模糊不清。或者踏板更換太早,兩個和聲出現(xiàn)斷裂的音響效果。例如樂曲《在教堂里》,為了模仿教堂管風琴那種恢弘寬廣的聲音效果,在換和弦時必須用切分踏板,才能使聲音彈得既連貫又干凈。
(三) 音前踏板
就是在彈奏之前,先把踏板踩下,也就是有預備的意識,所以我們也稱之為預備踏板。在彈奏之前就把踏板踩下,預先把制音器打開,使泛音、共振和擊弦同時發(fā)生,營造出一片空曠的感覺。這種方法只能用于樂曲或新樂段的開始或長時間休止的后方。造成一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音樂效果。例如: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第一樂章開始就運用了這種踏板,一開始就營造出一種悲痛的感覺。
(四) 顫動踏板
此類踏板是一種連續(xù)不斷,快速抖動的踏板法。它是利用腳的快速抖動,在一些連續(xù)的音階、八度和弦或者長顫音中常用的一種特殊的踏板法。一般采用相當淺的動作,抖動速度越快越好,以避免聲音的阻塞或中斷。我們知道,有些樂曲假如完全不用踏板,音色會顯得干澀無味,若一直用太到底的右踏板,聲音又變得渾濁不清,這時如果我們用上顫動踏板法,就會揚長避短,并營造出一種特殊的音樂色彩。
三、踏板運用的基本原則
(一)以和聲進行為原則
根據和聲的變化來更換踏板是最常見一種使用原則。和聲是音樂的支柱。因此我們在彈奏新樂曲之前,首先要分析和了解作品的和聲進行。一般情況下,和聲變了,踏板就要跟著換。具體方法是:在彈下新的和聲前松開踏板,在新的和聲出現(xiàn)時再及時的踩下。這樣的踏板既增強了和聲的效果,又避免了聲音的渾濁不清。
(二)以樂曲的性質、音樂形象和音樂語氣為原則
音樂的性質和所要表達的音樂形象不相同,也要選擇不同的踏板。有時甚至在同一樂曲中,為了表現(xiàn)不同的音樂形象,也會交叉使用音上踏板和音后踏板。在表現(xiàn)活潑、跳躍、節(jié)奏感強的形象時,用音上踏板,在表現(xiàn)抒情性、歌唱性、旋律性很強的部分用切分踏板。在彈奏快速的上行音型時,樂曲的語氣是漸強的,這需要用一個較長的踏板并輔以踏板層次的變化來表現(xiàn)。而在下行音型時,則根據低音所處的音域和力度層次去調節(jié)踏板的深淺層次,以達到手、腳、聲音的密切配合。
(三)以作品風格為原則
踏板是鋼琴演奏中極具個性的部分。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鋼琴作品對于踏板的運用也是不盡相同的。例如在演奏巴洛克時期的作品時,由于當時是為古鋼琴而作的樂曲,自然不會有踏板標記,但代表人物巴赫的作品復調性強,橫向聲部多,旋律的流動性強,只用手去完成是很難的,所以我們提倡有節(jié)制的使用踏板。而在演奏古典音樂作品時,要求聲音透明、清晰。例如代表人物莫扎特的作品要求聲音清麗流暢,音階跑動很多,為了避免聲音干澀,稍稍加點踏板會使聲音聽起來圓潤,所以踏板要踩的淺一點,換的頻率多一些。而在浪漫主義時期,踏板的使用技巧發(fā)展的更加精細和完善。其中以肖邦和李斯特的作品較為突出。切分踏板、顫音踏板、半踏板、1/3踏板,這些踏板技巧頻繁使用,且技術精湛。在印象派主義時期,以德彪西和拉威爾為代表人物,作品多為詩歌、圖畫和自然景物。強調音樂的色彩性和聲和泛音效果,踏板的運用細膩精巧,多層次的運用踏板,最能突出印象派的朦朧飄忽、神秘奇特的音響效果。
(四)以作品的踏板標記、節(jié)奏和音色的需要為原則
在鋼琴演奏中運用踏板,一定要遵循作品的踏板標記。同時,對于不同的節(jié)奏也要采取不同的踏板法。例如在表現(xiàn)四拍子的進行曲、三拍子的圓舞曲、二拍子的舞曲時,為了強調其節(jié)奏的韻律,往往采用音上踏板,即強拍踩,弱拍放的原則。另外,樂曲中遇到突強(Sf)、重音記號(>)、切分音以及一些強有力的結束和弦時,為了增加音量,烘托出宏大的場面,都可以采用音上踏板。
四、結語
精準的踏板運用能使音樂充滿活力,同時也考量著演奏者的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優(yōu)秀的演奏者應當結合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內容、風格特征來分析和研究,不斷地修正創(chuàng)新踏板運用的能力,也需要不斷的學習前輩藝術家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在繼承和使用這些方法的同時,也應發(fā)揮出我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才能,努力在踏板的運用中挖掘出更多的可能性。使踏板真正成為音樂的靈魂。
參考文獻:
[1]叢麗麗.淺談踏板的運用與鋼琴演奏風格多樣化[J].大眾文藝,2011,(23).
[2]陳蕾.淺談鋼琴踏板的產生與運用[J].鋼琴藝術,2003,(04).
[3]周廣仁.鋼琴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
[4]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1999.
[5]王曉雪.論鋼琴演奏中的踏板技巧[DB/OL].百度文庫,2012年06月04日,http://wenku.Baidu.com/view/c42874ded15abe23482f4dab.html.2014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