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賞析]
郭沫若先生的這篇《山茶花》,雖然只有短短的百余字,但卻是一篇純凈天然的美文。
文章寫的是秋天的靜美,是作家彼時彼地心靈的寫照,不絢爛、不躁動,有種文人的雅致和精心,有種詩人的風(fēng)致和情調(diào)。文中用了五個關(guān)于色彩的詞:鮮紅、嫩黃、濃碧、黑色、白色。前三個交織、搭配在一起,確實是一幅油畫,色艷奪目。“鮮紅的楂子和嫩黃的茨實襯著濃碧的山茶葉——這是怎么也不能描畫出的一種風(fēng)味。”作者是把這幾朵山茶花當(dāng)作了整個秋天的象征,這句話生動地表達(dá)了詩人由于看到山茶開放,覺得山中之秋的全部美感和活力,都來到了自己小屋的那樣一種感受。說“清秋”而不說“秋天”,這正是意在強(qiáng)調(diào)秋天的清朗之美。
作者由繽紛的色彩寫到“花氣”的“清香”,最后以“啊,清秋活在我壺里了”結(jié)束全文。這是一句結(jié)束語,也是一個樂章的尾聲,簡潔給力!這個“啊”字是情感自然的流露,情趣盎然。鐵壺中的山茶花竟然綻開了白色的花朵,在這里秋天不僅沒有絲毫衰敗、凄涼之意,而是蓮蓬勃勃、活力進(jìn)射的。一個“活”字是全句之“眼”,在恬淡中添加了動感。這句結(jié)束語亦成為全篇之點睛,使文童得以升垡,美感得以凸顯,仿佛樂曲到了高潮,戛然而止,不同凡響!
(特約編輯 羅東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