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日,教育部公布了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新版守則”),引發(fā)網(wǎng)民熱議,“點贊率”很高。那么,為什么要改呢?我國最早的《中小學生守則》(以下簡稱“舊版守則”)發(fā)布于1981年,2004年進行了一次修改,一直沿用至今。如今,“舊版守則”已經(jīng)變得老舊,部分內(nèi)容已經(jīng)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要求。那么,“新版守則”又有哪些新特點呢?下面,我們就來比較一下。
[比較]
“新版守則”的特點
“舊版守則”共有10條,重點不突出,不利于學生理解與執(zhí)行。而“新版守則”對中小學生的各項要求做了更清晰的梳理,變成了“三愛、三講、三護”,每一條規(guī)定又都細化為三個具體的規(guī)范,十分簡單,方便記憶和理解。
比方說,“三愛”指的是“愛祖國”“愛學習”“愛勞動”;“三講”指的是“講文明…‘講誠信”“講法治”;“三護”指的是“護安全”“護健康”“護家園”。在具體的表述方法上,也變得更加清晰直白。比如,舊版第一條“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修改為“愛祖國,尊敬國旗國徽,奏唱國歌肅立,升降國旗行禮,了解國情歷史”。經(jīng)過修改,學生一看就知道愛國需要從身邊小事做起。而舊版第三條“刻苦學習,勤思好問,勇于實踐”,則修改為“上課專心聽講,勇于發(fā)表見解,按時完成作業(yè),養(yǎng)成閱讀習慣”,這樣修改,使“愛學習”更加具體化。
“新版守則”還更富有時代氣息,每一條都緊扣當代中小學生的生活。比如,第八條規(guī)定“控制上網(wǎng)時間,抵制不良信息”,對學生的上網(wǎng)行為提出了明確要求?!靶掳媸貏t”還提到了環(huán)保問題,如“踐行垃圾分類,低碳環(huán)保生活”,這些規(guī)定,都體現(xiàn)了與時俱進的精神。
此外,“新版守則”還去掉了有爭議性的內(nèi)容,從而更有人情味了?!芭f版守則”規(guī)定“見義勇為,敢于斗爭,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這條規(guī)定在“新版守則”中消失了。有人不贊同這樣的修改,認為“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然而,未成年人見義勇為的事跡頻頻以生命為代價,釀成了數(shù)起悲劇。有人不禁發(fā)問:“自己不會游泳,還跳水救人,這不是自尋苦果嗎?”“歹徒手里有兇器,中小學生能制服他嗎?”中小學生屬于弱勢群體,有些時候連自己都保護不了,再去參與一些有危險的事件是不合適的。在遇到突發(fā)事件時,中小學生最好是量力而行,而不是盲目地見義勇為。
[聲音]
我看“新版守則”
劉子琪(初二學生):看完“新版守則”,我感覺終于不再像宣誓那樣了。就拿“愛國”來說吧,剛入學的小學生,連字都不認識,又怎能理解愛國的內(nèi)涵呢?而且,我覺得愛國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變成實際行動。將愛國具體到升旗儀式、了解國情歷史等行為上,就簡單明確了。
鄭翔(高一學生):我覺得“新版守則”更有生活味道,不再說大話空話,讀起來有種親切感。“舊版守則”總有種居高臨下的“命令”的感覺,我們不愛看,而“新版守則”則讓我覺得更受尊重。就拿第三條“愛勞動”來說吧,舊版要求我們“積極參加勞動,愛惜勞動成果”,讀起來很生硬,而新版規(guī)定“自己的事自己做,積極承擔家務,主動清潔校園,參與社會實踐,熱心志愿服務,體驗勞動創(chuàng)造”,其中不僅提倡我們積極主動地勞動,還包括志愿服務和勞動創(chuàng)造的內(nèi)容,這一點就很好。社會是大家的,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和奉獻,做志愿者、創(chuàng)造性地勞動,不僅有助于社會形成和諧的氛圍,還有利于我們自己的成長。
安寧(初三學生):相比之下,“新版守則”很多地方說得很具體,也更方便我們執(zhí)行。不過,有的地方還可以再細化一點,比如,“護家園”中提到的“低碳環(huán)?!?,這個概念有點大,還可以具體到節(jié)水節(jié)電、愛護花草、徒步出行等方面。這些都是小事,很容易被人忽略,需要提到日程上來。
孫威陽(初三學生):我覺得“新版守則”非常實用,符合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我最喜歡的是“講誠信”這條,新版明確要求“守時履約,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不抄襲不作弊,不擅動他人物品,借東西及時歸還”,這體現(xiàn)了建設誠信社會的重要性。一個人,只有從小講誠信,長大后才能說話算話,兌現(xiàn)承諾。同樣,一個學生只有遵守“學生守則”,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更好地奉獻于社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提倡誠信,在當代社會顯得尤為重要。
丁智慧(班主任):“新版守則”刪除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內(nèi)容,我覺得非常好。對于未成年人來說,盲目的“見義勇為”只會加劇悲劇,因為他們不具備準確判斷事件危險性的能力,個人力量還不夠強大,有時不但救不了別人,還把自己搭進去。而且,不理智的“勇為”早已不適合教學實際,老師要鼓勵學生在保全自己的條件下去“有所作為”。作為未成年人,可以先保護好自己,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記下犯罪分子的面貌、車牌號等,并及時報警。
韓素娟(德育主任):學生守則是規(guī)范學生行為的準則,也將成為老師教書育人的依據(jù)?!靶掳媸貏t”更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像是對話一般,告訴學生該如何去做??墒?,“新版守則”畢竟是全國層面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某些地區(qū)或?qū)W校可以結合自身情況,增加相關細則。
劉曉靜(學生家長):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長,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覺得“新版守則”更加簡明,也便于理解和記憶。像“平等友善待人”“自覺禮讓排隊”“保持公共衛(wèi)生”等條款,都是很有必要的,不僅孩子們要遵守,家長也要給孩子樹立榜樣。
[短評]
“新版守則”更具人文關懷
縱觀國外的中小學生守則,大都體現(xiàn)了以生命為本的理念。英國的學生守則中說,“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遇到緊急情況可以打破玻璃”“必要時可以欺騙壞人”。美國的學生守則要求,“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考試不許作弊”“如果因緊急事情離開學校,事先告訴你的老師并索取耽誤的功課材料”。法國的學生守則中說,“我有權利:學習、犯錯并尋求幫助,在尊重同學言論的情況下自由表達自我”??梢钥闯觯@些學生守則不僅尊重學生,而且明確指示了學生具體的行為方式。
我國的“新版守則”也充分彰顯出了人文關懷,不僅敘述語氣友善平和,減少了居高臨下的“命令式”話語,內(nèi)容也突出了“學生味”,更具親和力,便于落實與操作。這樣的內(nèi)容明顯與國際接軌,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責編 陳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