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琳
【摘 要】 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激發(fā)學生多方面潛能,以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教給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關 鍵 詞】 閱讀能力;作文能力;語文學習
語文學習是一種綜合性學習,它需要放眼于課文,更需要放眼于課外;它重視學習,更注重應用;它注重點滴積累,領會感悟,更注重習慣養(yǎng)成,潛移默化;它強調讀寫,也重視聽說;它講究方法,又似乎沒有定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注重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激發(fā)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在閱讀教學中,我注重教給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一、讓學生充分預習,初步感知教材
首先,布置學生預習。在預習中查找資料,弄懂字詞意思,理清文章寫作順序、主要內容,畫出重點詞句;其次,理解課文內容,并在初讀中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最后,課上交流、匯報。如在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前,我讓學生先找有關資料,了解水滸傳中林沖、柴進、洪教頭的性格特點。結合課文中的故事,感知林沖武藝高強、忠直淳樸的英雄形象以及洪教頭自以為是、跋扈囂張的個性特點。課堂上,同學們熱情高漲,把人物的性格特點分析得非常透徹。課后班里還掀起了一陣“水滸熱”。
二、讓學生抓重點詞句讀講,側重感受揣摩訓練
我讓學生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讀讀、想想、畫畫、演演,運用多種感觀體會語言含義,與課文情感產生共鳴,探究語言規(guī)律,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讀懂了哪些語句,文章為什么這樣命題?這樣開頭、結尾?課文寫了什么?怎樣寫?這樣寫好在哪里?你知道為什么這樣寫?所有的這些讓學生自己來體味。
三、積累內化訓練
結合語境的積累,結合情感的積累才易于被內化。因此,閱讀教學是促進語言材料內化的途徑。課文講完以后,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段,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釋放情感,在讀中明意,讀中感悟,讀中吸收,并把好詞好段積累下來,日積月累,詞匯豐富了,寫出的文章也就充實了。
四、寫作借鑒
讓學生說說自己在寫同類文章時可以借鑒的地方,這是閱讀過程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下一步讀寫知識遷移的一個起點。它猶如搭在“讀寫”之間的一個橋梁,讓學生跨過橋梁順利到達知識彼岸。閱讀教學后進行仿寫、敘寫,趁熱打鐵,讀寫遷移,是練習寫作的最好時機,如在教完《師恩難忘》后仿寫一篇身邊的人物習作,學完《黃果樹瀑布》后仿寫一篇家鄉(xiāng)的美景習作??傊瑢W完人物篇仿寫人物,學完景物篇仿寫景物,學一類,仿一類,讓學生有樣可照,仿得輕松,練得愉快。從學到仿,然后是創(chuàng)造寫,最后是學會寫,寫出自己的風格和特點。如果說閱讀教學是教給學生方法,作文教學則是讓孩子們學會如何應用。
現在大部分學生寫起作文就感到頭痛,無內容可寫,寫起來空洞、乏味,再就是胡編亂造,寫虛假的作文。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有以下幾個情況:1. 學生沒有掌握寫作方法,寫起來雜亂無章,無中心、無條理;2. 學生不注重大量閱讀和背誦積累,胸無點墨,談何妙筆生花?寫出的文章當然空洞乏味、淡如白水;3. 學生脫離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寫自己喜歡的人和事、身邊的真人真事,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讓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
首先,從內容入手,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學生寫文章無從下手,往往是缺乏觀察,頭腦中沒有素材,對身邊的人、事視而不見。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指導是寫作的鑰匙,在學生寫作前,教師要指導學生觀察方法。如看一幅圖,必須要有一定的順序,抓住重點,然后觀察。寫人要抓住外貌、語言、行動、心理等方面的特點進行觀察,用動作、語言展示人物性格。寫動物要從外形、生活習性、活動特點等方面進行觀察。寫植物要從莖、葉、花、果實的形狀、顏色、味道及用途等方面觀察。通過觀察,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能力,才能處處留心觀察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文章才會寫得細膩、逼真。
其次,教學材料、組織材料。當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寫作素材后,讓學生圍繞中心去選材,思考選擇什么材料新穎而有說服力。哪些材料不能突出中心,哪些材料需要重點寫、詳細寫,都要讓學生自己先想好、安排好。如在教學生寫“一個熟悉的人”時,我先讓學生想好寫誰?然后確定中心,也就是想寫人物的什么性格特點?中心確定好之后,我讓學生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其他學生評說選材有沒有說服力,幫助不切題的那些同學重新選材。長期這樣訓練,學生就知道寫文章時,都要圍繞中心認真選材,避免文不切題、離題萬里的現象。
再次,就是通過不同形式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有的學生會選材,但詞匯貧乏,寫出的文章也沒有吸引力,于是我就從說話訓練做起,對每天發(fā)生的事進行評說。天天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知識,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還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最后,學生寫完作文還得嚴把修改關。記得魯迅說過一句話: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我先讓學生自己修改,然后再在講評作文時同學互評互改,最后拿出一篇典型文章讓同學一起修改,使學生的文章在字、詞、句、段乃至標點上更趨完善,提高習作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麗紅. 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J]. 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1(1).
[2] 畢新宇. 淺談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J]. 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8(24).
[3] 林海英. 加強閱讀和實踐活動 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J]. 中小學教學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