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梅,李 翠,黃燕紅 (廣東省陽春市中醫(yī)院內三科,廣東 陽春 529600)
腦梗死亦即缺血性腦卒中,是急性腦血管病的一種,具有很高的發(fā)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在存活的患者中50%留有嚴重的后遺癥。其中約有40%的腦梗死患者有失語癥。這些患者大多意識清晰、聽力正常,臨床突出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交流缺陷,影響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也影響了醫(yī)院與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患者因為無法表達自己的病痛而延誤治療[1]。通過對我院80例腦梗死致運動性失語患者的護理干預研究發(fā)現,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積極的心理護理干預對于患者語言功能恢復效果顯著,現將結果整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自2009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0例腦梗死致運動性失語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齡55~80歲,平均(65.8±5.7)歲;對照組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齡53~82歲,平均(63.9±7.3)歲。將80例患者按改良波斯頓診斷性失語癥檢查法(BDAE)的運動性失語分級標準[2]進行評價,干預組患者0級7例,Ⅰ級20例,Ⅱ級13例,Ⅲ級0例,Ⅳ級0例;對照組患者0級5例,Ⅰ級22例,Ⅱ級13例,Ⅲ級0例,Ⅳ級0例。兩組患者均符合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血管病診斷標準[3],患者神志清楚,患病前語言表達正常,智力正常。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失語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案:兩組患者均根據病情給予相應神經內科常規(guī)治療6周。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即語言康復訓練,包括發(fā)音器官的訓練、發(fā)音訓練和詞語表達的訓練等。干預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心理護理,具體為:①與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關系,主動向患者介紹責任護士、醫(yī)師,向患者解釋疾病的產生及治療以消除他們心中的恐懼;②調動患者的積極性,對語言表達障礙的患者,借助其殘存的復述能力引導其發(fā)音,并多給予鼓勵,幫助患者樹立康復的信心等等。
1.3 評價指標:采用改良波斯頓診斷性失語癥檢查法(BDAE)的運動性失語分級標準進行評價:常規(guī)的神經內科治療以及護理干預6周后根據患者語言表達能力劃分為5級:0級,不能用語言進行實際的交流,即完全失語;Ⅰ級,能夠說少量詞匯或者短語;Ⅱ級,能夠說大量單詞或者短語,但遣詞造句常有語法錯誤;Ⅲ級,多數情況下無言語障礙,但言語欠流暢;Ⅳ級能夠清晰、準確的進行語言交流,即語言表達恢復正常。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4.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對護理干預前后失語程度等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檢驗水準設定為 a=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失語程度的比較:干預組病情經臨床心理護理干預后語言恢復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干預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失語程度的比較
腦梗死所致運動性失語患者因為不能說話、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和需求而感到痛苦和消極,對恢復語言表達功能失去信心;又因為要重新開始學講話而感到害羞和自卑,往往就放棄了開口說話。醫(yī)護人員因為患者不能講話會忽略了與患者的交流,也忽略了患者的心理護理,這對于患者的言語功能的康復將是莫大的阻礙,也往往容易引起誤會和糾紛。
我國在兩千多年前,中醫(yī)學就已經認識到七情所傷是致病的重要原因?!鹅`樞口問》指出:“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實踐證明,患者的精神心理活動,對病情的發(fā)展轉化影響很大。特別是腦梗死失語患者,病程長。他們更需要一個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來面對疾病。國內外心理學研究證明:疾病的發(fā)展是受精神因素制約的。賈海燕等通過對47例腦卒中后運動性失語患者的心理護理研究顯示,心理護理在失語患者臨床護理干預中具有明顯的積極作用[4]。醫(yī)護人員應針對患者不同心理需要,給予更多的鼓勵與支持,尊重患者人格,消除患者消極的心理,增強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幫助患者重新樹立戰(zhàn)勝失語的信心。通過心理護理來消除患者消極被動的精神狀態(tài),使患者積極配合語言恢復功能鍛煉。同時,針對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心理進行個性化心理護理,對于減少醫(yī)療糾紛及患者住院周期、減少長期住院經濟支出的負擔,促進患者恢復健康、積極的心理,從而促進語言功能的恢復,提高生活質量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5]。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所致運動性失語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積極進行心理護理干預不僅能夠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康復氛圍,幫助患者樹立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從而明顯促進其語言功能的恢復,而且對于提高患者及家屬滿意度,減少醫(yī)療糾紛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廣泛應用與推廣。
[1] 羅少麗.不同類型失語癥的康復訓練技術[J].中國臨床康復,1(7):5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中國康復醫(yī)學診療規(guī)范(上冊)[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143.
[3] 中華神經病學會.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4,29(6):379.
[4] 賈海燕.腦卒中后失語癥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7,18(5):115.
[5] 李蘇香.康復護理干預促進腦卒中患者的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10B):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