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菁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西 九江 332000)
腦卒中即腦血管病意外,主要包括腦梗死、腦出血和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此種疾病具有發(fā)病急、病情重、致殘率和死亡率高等特點[1],所以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生命安全構成極大威脅。而對于該疾病除了臨床積極治療外,有效及系統(tǒng)性護理對提高臨床療效、促進患者康復和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因此,本文對80例腦卒中患者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和時間護理,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的腦卒中患者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齡在41~82歲之間,平均68.6歲。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經(jīng)病學》[2]診斷標準,其中合并高血壓51例,冠心病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例,糖尿病13例,排除精神疾病及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患者,按照入院的單雙號將患者分為時間護理組40例和常規(guī)護理組40例。兩組患者之間性別、年齡、合并疾病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實施一般護理、心理護理等常規(guī)護理,告知住院期間注意事項,時間護理組在此基礎上增加如下措施:
1.2.1 心理的時間護理:人體每天 9∶00 ~11∶00、16∶00~17∶00、19∶00 ~21∶00 為精神活性提高的時間區(qū),表現(xiàn)為精神欣快,喜歡與人接近,愿意回答和提出問題[3],護理上需要把握好患者每天中的這些時間段,對患者實施耐心解釋、開導和勸慰,鼓勵和調(diào)動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為日后康復治療提供良好的心理保障。
1.2.2 病情觀察的時間護理:一天中腦出血以0∶00~12∶00為高發(fā)段,腦血栓以0∶00~6∶00為高發(fā)段,午后為次高發(fā)段。腦出血后6~7 h出現(xiàn)腦水腫,約在48 h達到高峰,維持3~5 d后逐漸消退,可持續(xù)2~3周或更長。一般再出血發(fā)生在發(fā)病后6 h以內(nèi),腦梗死后6~24 h出現(xiàn)腦水腫,在發(fā)病后2~5 d腦水腫最明顯。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多在發(fā)病后10 h或1~2 d內(nèi)達高峰[4],針對以上高危時間段,護理上需要尤其注意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及時了解患者的血壓、血糖等情況,保持患者情緒穩(wěn)定,避免不良刺激以及對身體影響較大的侵入性醫(yī)療操作,保證睡眠質(zhì)量。
1.2.3 飲食的時間護理:由于人夜間睡眠時,血壓較低,血流緩慢,血液黏稠度較高,容易發(fā)生腦卒中。因此,該類患者建議在睡前或晨起時飲用一杯白開水以稀釋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達到通便促進腸蠕動的作用[5]。護理上建議普通飲食患者每天按時3餐進食,軟食患者4~5餐/d,半流質(zhì)飲食患者5~6餐/d,流質(zhì)飲食患者每日控制在6~7餐/d為宜,尤其是晚餐一般再17∶30分左右開始,不宜過飽,避免高熱量、高脂肪、高膽固醇及高糖攝入。
1.2.4 降壓藥物治療的時間護理:人體動脈血壓晝夜變化較大,正常人血壓在夜間2∶00~3∶00時處于最低,隨后逐漸上升,至8∶00左右達最高,而白晝基本上處于相對較高的平坦水平略有波動,18∶00時起血壓呈緩慢下降趨勢[6]。人體血壓變化是與體內(nèi)激素密切相關的。受到人體生物鐘的控制,腦卒中患者往往存在腦動脈粥樣硬化,血壓一般在凌晨時達到高峰,是腦卒中高發(fā)時間。護理上根據(jù)疾病的這一特點,有效調(diào)整降壓藥物使用時間,一般在6∶00~8∶00時服藥效果較好,能將血藥濃度峰值與血壓峰值重合,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壓。
1.2.5 康復鍛煉的時間護理: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關鍵時期為起病6個月內(nèi),尤其是前3個月。護理上需要指導患者及其家屬早期進行康復鍛煉。如肢體被動運動、肢體主動運動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鍛煉等。掌握好時機,根據(jù)晝夜變化的規(guī)律,避開血壓高峰時間,一般選擇6∶00 ~7∶00、14∶00~16∶00、19∶00 ~21∶00 時[7]。在血壓高峰期應減少活動,增加休息,防止活動后交感神經(jīng)興奮,血壓進一步升高而復發(fā)腦卒中。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治療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以及在患者出院時統(tǒng)計病死率和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其中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按照美國Lawton評分量表進行,共14項,包括6項軀體生活自理評估和8項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評估[8]。
應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兩樣本間率的比較應用χ2檢驗,兩樣本均數(shù)的比較應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治療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見表1。
兩組患者病死率和滿意度比較。時間護理組病死2例,病死率4.9%,常規(guī)護理組病死3例,病死率7.5%,兩組病死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55,P>0.05)。時間護理組對護理工作表示滿意患者40例,滿意度97.6%,常規(guī)護理組對護理工作滿意30例,滿意度75.0%,兩組間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57,P<0.05)。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治療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治療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住院時間(d) 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分)時間護理組40 31.5±10.0 91.6±25.3常規(guī)護理組40 38.5±11.5 78.3±18.4
時間護理是根據(jù)患者不同時期病情的特點,在最佳時間選擇最佳護理措施,達到更好的臨床護理效果,使機體在最佳狀態(tài)下接受治療計劃。時間護理使護士對人的生理節(jié)奏及人體在不同時間段對護理的需求理解的更深刻。這對護理人員熟知疾病的相關知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發(fā)現(xiàn),時間護理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常規(guī)護理組,且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也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兩組病死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患者出院時對護理工作進行評價,時間護理組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說明對于腦卒中患者實施有效的時間護理,不僅能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還能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 趙 瑛,周 輝,黃流清.新編腦中風診治[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3.
[2] 朱榆紅,趙 斌.神經(jīng)病學[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111.
[3] 王玉蓮.時間護理對糖尿病35例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11):21.
[4] 馬曉萍.時間護理在腦卒中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8(3):709.
[5] 黃麗釵,姜小鷹.腦梗死患者的時間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2A):21.
[6] 韓 潔.論時間治療學在高血壓藥物治療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5,20(3):21.
[7] 葛兆敏.運用時間護理預防腦卒中復發(fā)[J].中國校醫(yī),2008,22(6):685.
[8] 韓學青,馮 鋒,陳 建,等.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輔助診斷癡呆值的界定[J].中國臨床康復,2007,9(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