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聽力理解中,聽者既要獲取話語的字面含義,還要理解說話者的真實意圖。利用合作原則、禮貌原則、關聯(lián)理論,結合語境進行語用推理,能理解句子表達的特殊含義,提高會話含意推理能力,進而幫助學生提高聽力理解能力。
關鍵詞:高職英語;聽力教學;語境分析;語用推理
基金項目: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高職商務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聽力策略‘三分’(分層分類分階段)培訓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2jyxm751)
作者簡介:趙茹,女,安徽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747(2014)33-0036-03
人們在話語交流中表達了不同的意義,在不同的交際語言環(huán)境,語言有特定的字面意義和言外之意,從而產生了特殊的交際效果。為了使交流對話得以進行,說話雙方須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Grice[1]提出了交際須遵守的“合作原則”。交際雙方如果違背合作原則,聽者就須根據不同的語境,聯(lián)系上下文或交際場合,去推斷某些話語的非字面意義,揣摩說話人的弦外之音。
在聽力練習中,尤其在四六級聽力考試中,學生總是抱怨好像聽懂了說話人所說的材料,聽清了語音,明白了句子結構,可是在理解上與原文不相符。其實這是由于缺少語用推理能力導致,對說話人的真正意圖沒有有效地理解,不明白話語的隱含之意。加強語用能力的訓練,有助于理解交際雙方的話語。話語的字面表達是話語的顯性表達,含意則是話語的隱性表述[2],因此,聽力的訓練不僅要聽清字面意義,更要了解話語的深層含義。
一、合作原則與會話含義
Grice[1]的會話含義理論,其討論的中心就是“合作原則”,包括4個準則:(1)量的準則:包含交談目的所需的信息,不應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2)質的準則:要努力說真話,不說自知虛假的話。(3)關聯(lián)準則:話語同交談的話題有關。(4)方式準則:話語要清楚明白,有條理,簡煉,避免晦澀和歧義。說話人話語直截了當,清楚地表達一個命題,聽者只要具備語言知識(語音、詞法、句法),集中注意力關注聽力材料本身,獲取句子層面的信息,就能理解明白說話人的意義,這是話語的顯義,是話語自身的字面意義。從語言本身來看,話語的字面意義并不難以理解,但在交際中出現(xiàn)了違背“合作原則”的現(xiàn)象,聽者不能領悟交際意圖,這時,只有根據字面信息,去推測分析聽力材料的真正意義,才能理解話語的隱含之意。
(一)違背關聯(lián)準則
M: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to see the acrobatics?
W:I have already had my hands full with the project report.
Q: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2001年TEM4)
交流中一方違背了與交談的話題有關的原則。男方問女方是否愿意和他們一起去看雜技,女方并沒有給予答復,而是說了一個看似和對方話題無關的事“我正忙著一份項目報告”。一方說“acrobatics”,另一方談“project report”,表面上看來二個話題之間沒有關聯(lián),實際上女方沒有直接拒絕男方,而是委婉地找了一個借口,言下之意“我正在有事,走不開,不能和你們一起去看雜技”,這才是女方要表達的交際意圖,即讓對方知道不去的原因,也保全了對方的面子。
(二)違背方式準則
M: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essert?
W:The chocolate cake looks great.But I have to watch my weight,you go ahead and get yours.(2006年12月,四級)
針對“你想要點什么樣的甜點?”,女方的答復是“巧克力的看上去不錯”,使人誤認為她喜歡并有可能要巧克力口味的,但是她又接著說:“但是我要注意體重,你去吧,別管我?!边@又使聽者斷定剛才的推測是錯誤的,女方想要甜點,可是擔心身材最后還是什么甜點都沒選。雖然看似字面意義清晰,但真正理解女方的真實意圖卻很費力,需要聽者根據話語去分析判斷,不停地校正自己的先前猜想。
(三)違背量的準則
W:Hey Dan,I hear you′re meeting Susan′s parents for the first time.
M:Year,next weekend.Fortunately,her father loves to fish,so we will have sth.to talk about.(2001年1月,四級)
女方說:“聽說你要和蘇珊的父母第一次見面。”男方直接回答“下周”已經足夠了,能答復了女方的問題,但是他繼續(xù)提供了超出交際所需的信息量,使我們了解他和蘇珊的父親有共同的釣魚愛好。
(四)違背質的準則
W:Mr.Jones,your student,Bill,shows great enthusiasm for music instruments.
M:I only wish he showed half as much for his English lessons.
質的準則要求不要說自知是虛假的話。女方說Bill對樂器有極大的興趣,但男方卻說希望他能對英語表現(xiàn)出一半的興趣就好了。明知Bill喜歡樂器,男方還希望他對英語感興趣,實際表達了對Bill喜歡樂器的不滿。
正是由于交流雙方在話語交際中違背了“合作原則”,聽者領會話語的真實意圖增加了難度,給聽力理解添加了障礙。
二、禮貌原則和會話含義
Grice對違反“合作原則”的交際沒有給予解釋。Leech[3]的“禮貌原則”作為“合作原則”的補充,認為違反“合作原則”是出于禮貌的需求,使交際避免沖突和誤會?!岸Y貌原則”有6條準則。聽力對話中有許多遵守“禮貌原則”的例子,了解這一原則,有利于掃清聽力路上的攔路虎,更好地理解話語的交際意圖和真正的話語含義。
(一)贊譽原則
W:The man at the garage thinks that I take good care of my car.
M:So do I.I can′t see any scratches on the outside,and the inside is clean,too.
(2001年1月,四級)
女方說:“修車廠的人認為我把車照顧得很好。”男方在交際中遵守了“贊譽原則”,盡量減少對女方的貶損,增加對女方的贊譽,所以他說:“我也是這么認為的,車子外面沒有刮痕,車里面也很干凈?!焙苊黠@男方是在贊揚女方。
(二)謙虛原則
W:I heard you got a full mark in match exams.Congratulations!
M:Thanks! I′m sure you also did a good job.
(2001年6月,四級)
談話雙方都在減少對自己的表揚,根據對話得知雙方在數學考試中表現(xiàn)不錯,都得了高分,那么雙方的地位應相似,是同學關系。
(三)求同原則
W:I think we′ve covered everything.What about a cup of coffee before we move onto the next item?
M:Good idea.I really can′t wait another minute.
(2002年6月,四級)
這是雙方遵守“求同原則”的例子,女方認為已經解決了一切事情,解決下一個事情前來杯咖啡如何?她的提議立即得到了男方同意,“真的等不及了”,交際中盡量縮小雙方分歧,擴大雙方的一致,大家都同意喝杯咖啡休息一下。
(四)得體原則
M:I spend so much time polishing my letter application.
W:It′s worthwhile to make the effort.You know just how important it is to give impression.
Q: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
(2002年6月,四級)
男方抱怨花費太多的時間潤色申請信,但女方安慰他說:你這樣做是值得的,會給別人留下好印象那是多么的重要,言下之意講男方的付出沒有白費,是有好處的。體現(xiàn)了得體原則:減少有損他人的觀點,盡量少讓別人吃虧,盡量多讓別人獲益更多。
(五)同情原則
M:I had a hard time getting through this novel.
W:I share your feeling.Who can remember the names of 35 different characters?
Q:What does the woman imply?
(2004年6月,四級)
同情原則要求減輕自己與別人的感情對立,增強雙方的同情感,減低雙方的厭惡感。在此對話中,女方非常同情男方,她也有同感,認為這本小說中的人物眾多,難以記住他們的名字,雙方有共同的情感認知。
(六)大方原則
M:Congratulations,Liming,you are the talk of the town at the pride of our class now.
W:If you are fine to my winning of the English speech contest,I don′t think it′s such a big deal.You know I′ve spent 2 summer vocations learning English in Canada.
Q:What do we learn about Liming from the conversation?
(2005年1月,四級)
男方:“祝賀你,李明,你現(xiàn)在是焦點人物了,是我們班的驕傲?!?/p>
可是女方認為并不值得祝賀,沒有表露自己是多么的高興。英語演講比賽獲勝,成績的取得自己付出了很多,花了2個暑假在加拿大學英語。她的表白減少了自己受益的程度。這一例中體現(xiàn)了大方原則:減低自己的受益程度,增加自己付出的程度。
三、關聯(lián)理論和會話含義
功能主義語言學家認為,語言不是一個獨立的結構系統(tǒng),而是人際交際的工具,聽者必須對說話人傳遞的字面信息進行深加工,對其進行分析推理。River[4]指出,講話自身不能構成交際,除非講話的內容被另一個人所理解。
根據Sperber Wilson[5]的關聯(lián)理論,交際涉及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的明示推理過程。關聯(lián)理論把交際意義定義為“示意——推理”行為[6]。對說話者來說,交際是一個明示過程,把自己的信息意圖明白地表露出來,對聽話人來講,交際是一個推理過程[7]。根據對方的字面意義,推導其真實的話語含義,注意話語的弦外之音。這一理論不以規(guī)則為基礎,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認為交際是一個認知推理的互明過程,認知的實現(xiàn)在于話語之間的關聯(lián)性,體現(xiàn)在話語交際和理解中。推理過程運用的是演繹規(guī)則。會話之意是交際雙方兩個信息之間的一種心理關系,其中一個信息的傳遞,會使人想到另外一種真實意圖,這需要聽話人運用語用推理才能找到兩個信息之間的關聯(lián)性,需要根據先前所具有的、聽者已存儲在大腦中的百科信息、邏輯信息和詞匯信息來解釋話語的關聯(lián)性。語用推理要依據語境推導出蘊含的意義。
根據關聯(lián)理論,語言交際的過程是說話人有特點的交際意圖,發(fā)出話語刺激,同時聽者的大腦對此刺激進行加工,而加工的過程就是人腦的推理過程。聽者不能只停留在字面意義的理解上,必須超越句子表面意義,抓住話語的深層之意,領悟說話人的交際意圖。
例1:
W:Professor,a few of us at the back didn′t get your copy of reading as assignment.
M:Well,there are only 38 names on my class list.And I didn′t bring any spare copies.
Q:What do we learn form the conversation? (2005年1月,四級)
學生說:我們坐在后面沒有拿到閱讀作業(yè)的復印件。
教授則回答:我上課的名單里只有38人;我也沒有多余的復印件。這個對話實際上是說,不是因為你們坐在教室的后面沒有拿到材料,而是你們不在我這個班級,我沒有準備你們的材料才導致的。
例2:
W:Daddy,I have decided to give up science and go to business school.
M:Well,it′s your choice as long as pay your own way,but I should warn you that not everyone with a business degree will make a successful manager.
Q:What do we learn form the conversation?(2005年6月,四級)
孩子說已決定放棄理科,要去讀商學院。對孩子的決定,父親說那是你自己的選擇,你選擇什么都無所謂,但我要提醒你,不是每一個獲得商學位的人都會成為成功的經理。表面上父親尊重孩子的決定,實際上在警告孩子,你就安心目前的課程學習吧。雖然父親沒有直接表達自己的反對意見,但是讓兒子自己考慮后果,建議他的孩子要三思而后行。
在聽力材料中,說話者通常故意說一些和交談內容看似無關的內容,給聽力理解增加難度,但還是能找到話語之間的共同點。聽者對聽力材料不僅要聽懂材料本身的字面內容含義,更要能借助語境通過分析,對獲取的語料和語境信息快速篩選、調整、判斷,辨別交談雙方的態(tài)度、觀點、身份等,分析雙方的內心活動,敏銳地感知辨解隱含的表達內容,從而在瞬間確定有效信息。借助合作原則、禮貌原則、關聯(lián)理論,增強會話感知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能更加高效地理解話語的隱含語義,明白交際意圖。會話含義是以語義為基礎,結合各項原則、準則推導出來的。
對學生在聽力練習中加強推理能力的訓練,有助于推斷會話的隱含意義。聽力練習不僅是獲取句子層面的信息,更要結合自身的認知能力,依靠語境尋找推理依據,以理解句子的隱性表達含義。
參考文獻:
[1]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In Cole,P. J.L.Morgan [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2]徐盛桓.基于模型的語用推理[J].外國語,2007(3):2-9.
[3]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93.
[4]Rivers,W.M.Listening comprehension[J].Modem Language Journal,1966(22):44-46.
[5]Sperber,D. 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
[6]佘敏.從關聯(lián)理論視角探討《新視野大學英語聽說教程》教學[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77-81.
[7]倪秀英.聽力訓練中培養(yǎng)推理能力的實驗研究[J].外語教學,2008(4):55-58.
[責任編輯陳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