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摘 要:信息時代給圖書館的空間組織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同時也為高校圖書館空間組織的發(fā)展帶來了機遇,這些都直接影響著高校圖書館空間功能的使用和讀者的感受,因此,高校圖書館需要重新規(guī)劃圖書館的空間組織。該文指出高校圖書館現有的空間組織規(guī)劃在人性化設計、功能空間、環(huán)境的適用性和設施方面都存在著不足,探討了高校圖書館空間組織設計新的發(fā)展趨勢,并提出了新時期下高校圖書館的空間組織的規(guī)劃設計方法,以便更好的為高校圖書館用戶服務。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空間組織 規(guī)劃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a)-0254-02
2002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修訂)》,它確定了圖書館建筑在每所高校中的重要性,指出圖書館是學校的信息文獻承載主體,是學習、交流和科學研究的物質化媒介。圖書館和師資力量、教學設施合稱為現代化大學的三大支柱。在一個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都在飛速發(fā)展的時代,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及服務對象都在不斷的發(fā)生變化。圖書館作為有文化代表性的建筑,不僅是傳播知識和信息的場所,也是高校“人本文化”目標建設的標志,除追求自身建筑美觀的目標外還要兼顧各項新職能和功能的擴展應用,以及讀者人群需求更多樣、服務領域范圍更多元、資源信息網絡化、流通讀者節(jié)奏加快和新技術新觀念應用等方面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圖書館空間序列的組織劃分和空間環(huán)境適用性已經有一定的局限性,該文以新形勢下圖書館的空間序列的組織劃分及空間環(huán)境適用性為出發(fā)點,以人性化理念在圖書館中的應用為突破口,對高校圖書館的空間組織的規(guī)劃設計進行探討。
1 高校圖書館現有的空間規(guī)劃存在的不足
1.1 人性化體現不足
過去普遍認為圖書館就是學生學習的地方,因此管理的氣氛太壓抑,使人產生不悅的情緒。雖說學習的目的在圖書館的使用者中占著很大一部分的比例,但是現在大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傾向合作討論,不準喧嘩反而是所有高校圖書館中最醒目的標語。作為現在的高校圖書館,應該打破這種無聲圖書館的舊模式,把更多的學習形式引進來,讓圖書館不只是學習之處。
1.2 功能空間和平面布局單一
高校圖書館功能太過單一表現的非常普遍,借書、看書、自習涵蓋了絕大多數去圖書館的學生的使用需求,并沒有發(fā)揮圖書館作為學校第二課堂的優(yōu)勢。建筑設計也大多墨守成規(guī),按照普遍認同的功能形式去規(guī)劃分配各個空間。圖書館布局多是以條形為基礎形體進行編排組合,容易造成室內空間狹長,進深不大的弊端。圖書館空間開放性和靈活性不足,每一個功能空間被墻壁和門窗所包圍,在走廊兩側依次排開,這樣的排布形式已經陳舊,不便于館室內各空間功能的相互調換和相互協(xié)作。
1.3 環(huán)境適用性相對欠缺
大多圖書館的室內環(huán)境形勢,相對的單一,沒有針對各種不同的功能空間進行深入的環(huán)境適應性設計。大廳就是一個進入的通道,藏書庫是并排的書架,閱覽室是規(guī)則的桌椅,相同的間距。每個房間都是相同的日光燈管和墻面裝飾,這就使得圖書館整體充斥著壓抑、單調、枯燥的心理感受。
1.4 設施及內飾老化
投入使用年限較久的圖書館中,墻皮脫落,管道老化,課桌椅書架修繕不及時還有公共空間中門牌子,流線圖的損壞和遺失是比較常見的。閱覽室內的電源插頭損壞或者設計防偽不合理,都會給學生的使用帶來不便,有些方面處理不及時還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2 圖書館空間組織的發(fā)展趨勢
高校圖書館為適應用戶群對圖書館需求的變化,產生了多種多樣的變化,圖書館空間組織設計也出現了新的發(fā)展趨勢,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2.1 空間的體塊化
傳統(tǒng)的圖書館一般采用水平走廊串聯(lián)各個空間,按照各個學科類別劃分為并排連續(xù)的閱覽室,藏、借、閱及其他空間之間明確劃分各自獨立,這種空間組織模式連通能力較差,走廊路線過長等缺陷也同樣突顯??臻g體塊化是一種功能空間相對集中整體成型的表述方式,一般是用中央中庭組織聯(lián)系各個功能空間,盡量減少交通空間的面積,縮短交通流線,使得其他使用空間的面積大小依照其使用規(guī)模和實際需求自由分配,空間的流動性和靈活性也因此而增加,也滿足現代圖書館高效的使用需求。
2.2 空間的靈活性
富有靈活性的空間是一個圖書館適應變化能力的前提,是評判一個建筑現代化與否的重要指標。建筑建成之后,其內部空間是不易改變的,但新的傳媒方式引入了新的閱讀模式,所以對內部空間組織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更具活力,更具靈活性。除卻垂直交通空間、衛(wèi)生間和構造部件外,其余空間可以隨意互換功能。
2.3 空間的通透性與易辨別性
空間的通透性與易辨別性就是為了讓讀者在流動的室內空間中快速到達自己的目的地和目標圖書而不至于走錯區(qū)域。這首先需要建筑沒有過多相同或相似功能的樓層,內部空間簡潔明了,善于利用交通空間的引導性,使讀者容易辨別方向。其次需要合理的排布室內的陳設,做到交通流暢、空間通透,選用玻璃墻體作為空間內不得分割材質。另外要注意導向指示標識牌的設置,有效地引導人流行進。室內空間的通透性與易辨別性,不僅可以方便使用者,同樣有利于館內工作人員的管理與監(jiān)察。
2.4 空間的多樣化
多樣的圖書館使用行為模式來自于不同的需求目的,有的讀者只需要短暫停留做快速翻閱,有些人需要集體研討得出結論,有的人則傾向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看書或者自習,而空間的多樣化就有助于不同的人在一個建筑物里找到適合自己的空間環(huán)境。圖書館要應對高校中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服務對象,這需要圖書館內部有豐富的空間組織形式以滿足各種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2.5 環(huán)境的舒適性
圖書館作為閱讀學習的場所,良好的光環(huán)境、聲環(huán)境和熱工環(huán)境是提供人們正常閱讀學習的重要條件。有效地利用自然光是首要考慮因素。自然采光不僅是節(jié)能的需要,更是人眼閱讀時最佳的采光照度。利用自然光的同時配以合理的人工光源,兩者相互結合才能為圖書館室內營造出舒適宜人的光環(huán)境?,F代圖書館電子設備的增加,再加上來往使用的人流量大,行走頻繁,采用適當的手段創(chuàng)造良好的聲環(huán)境同樣非常重要,合理的動靜分區(qū)基礎上配合使用吸聲材料的內裝修和選用防噪音家具都是很有效的手段。室內的熱工環(huán)境則需要自然通風和人工通風來調節(jié)。
3 高校圖書館空間組織改造設計方法
高校圖書館空間組織的設計原則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功能完善的原則、經濟高效的原則、環(huán)境協(xié)調的原則、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符合規(guī)范的原則。具體的設計方法各個圖書館可以根據自己情況因地制宜。
多數圖書館大廳的功能相對單一,僅作為圖書館的出入口和附帶身份驗證的功能。現在圖書館大廳的地位、功能、裝飾布局均有了較大的提升。大廳里可提供一些休閑設施給借閱學習之外的學生使用,會吸引更多的學生。通過設計、裝飾、布局等手法的綜合運用,在大廳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氣息和學術氛圍,可以使圖書館獲得優(yōu)美的視覺環(huán)境和空間品質。為充分體現人性化的中心思想,書目檢索和建筑功能分布圖應該設置在大廳顯眼的位置,方便入館人員使用。在此基礎上,大廳可以設置綜合咨詢、新入藏及館藏優(yōu)秀文獻的展示區(qū)。另外,在適當的位置布置電子宣傳設施,推薦優(yōu)秀的文獻書籍、發(fā)布學術研討信息甚至國家院校的政策方針等。
圖書館應充分利用館內走廊、回廊、過廳這類水平交通空間,休閑座椅必不可少,既能增加館內的學習氣氛,又可以緩解走廊過長帶來的單調感,所以走廊也應該提供充足的光照和通風需求。
主層是圖書館的核心區(qū)域,是全館服務和人員集散的中心。檢索區(qū)、借還書處、交通樞紐和主要的閱覽室一般都設置在主層。主層功能繁多,服務量大,人員活動密集,流線復雜,是圖書館垂直分區(qū)的重點。一般中小型圖書館常設置在底層,大型和中型圖書館擇通常設置在2層,底層則作為內部業(yè)務用房、設備用房、書刊臨時存放和活動用房等附屬功能空間。其他層次的劃分則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特點來考慮。除去工作服務人員之外的圖書館服務對象一般可分為瀏覽、閱覽、研讀三類。一般將無借閱行為、停留時間相對較短的瀏覽讀者的活動區(qū)、如期刊報刊閱覽室、休閑區(qū)布置在底層;人數最多的閱覽類讀者設置在主層上,主層空間不夠則依次向上類推;而人數最少,工作時間最長的研讀類使用者的功能用房,如珍本閱覽室和專題研究室可布置在更高的樓層上。
另外,高校圖書館常常根據不同的專業(yè)類型設立各種書庫閱覽室,按照不同對象分層設立教職工和學生閱覽室。閱覽空間是整個圖書館建筑的核心功能空間,現階段高校圖書館的開架管理是主流,閱覽空間也不再僅作為閱覽之用,而是集藏、借、閱等功能為一體。在此三位一體的基礎上,平面布局開放性和靈活成了現代圖書館追求目標。
圖書館建筑設計多元化的今天,室內空間靈活多變,公共交往需求日益凸顯。圖書館應該多設置一些公共交往空間,滿足不同讀者群的需求。
4 結語
信息時代給圖書館的空間組織提出了新要求和挑戰(zhàn),同時也是圖書館建筑發(fā)展的機遇所在,這些都直接影響著圖書館功能的使用和讀者的感受,因此圖書館需要重新規(guī)劃圖書館的空間組織,更好的為圖書館用戶服務。
參考文獻
[1] 王衛(wèi)紅,王芳.數字化時代的高校圖書館建筑[J].武漢工程大學報,2010,32(2):88-90.
[2] 鄭學軍,李景凱.信息時代的新圖書館建筑[J].圖書館建設,2004(4):84-86.
[3] 魯黎明.現代大學圖書館建筑結構、模式初探[J].圖書館學研究,2004(9):91-93.
[4] 唐淑娟.現代高校圖書館建筑功能空間設計初探[J].河北科技圖苑,2010(3):11-13.
[5] 臧培.高校圖書館交往空間的環(huán)境藝術設計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05.